举报
D14 和田-民丰-塔里木沙漠公路-塔中镇
达玛沟
一早离开
和田
,有点怕在沙漠公路上起风沙,小张小赵说,风起来了车不好开,也是明白的,台风天我带着可儿在高速上倾盆大雨的好难受。中午时分,姑娘说要“放下包袱”,小张就找了一片地方,也可能是众神对我的眷恋,停车的地
方正
好是“达玛沟遗址”,我乐疯了。事先没有做任何的攻略要到这儿来,只是在火车上看书看到“达玛沟”的介绍和
和田
博物馆看到展出的文物,看呆了。
遗址所在地统称达玛沟,两汉之际为西域绿洲小国“篦摩”所在地,其后为于阗国所并。“Dama”可能来自于
和田
塞语中梵文借词“Tarma(佛法)”,源自
印度
古代语言梵文“Dharma”,“ko”则可能是一个表示地名的词缀,如此一来Damako就有可能是Tarmako,达玛沟意思为佛法汇聚之地,而它的汉语音译则应该改为“达摩沟”。达玛沟乡位于
策勒县
城东面约30公里,达玛沟佛教遗址群包括三个遗址。托普鲁克墩1号佛寺建造时代可能为公元6—7世纪,达玛沟喀拉墩1号佛寺建造可能时代为公元7世纪,托普鲁克墩2号佛寺时代可能为公元8世纪,三个佛寺正好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于阗公元6—9世纪佛寺发展的历程。三个佛寺可能均毁于西域的喀喇汗王朝(以今
喀什
、
疏勒
为中心)对临近的于阗王朝(以现今
和田
为中心)发动的伊斯兰圣战中,摧毁了佛教盛行的于阗古国。“凹”字形的1号佛寺遗址为庭院廊房布局在原址上已盖成博物馆。
由于遗址遭到严重破坏,加之地下水侵蚀,考古队只采集了一些壁画残片,努力拼接之下,我们才有幸看到壁画。博物馆的光线为保护壁画调得有点昏暗,但依然无法阻挡壁画带来的震撼。但也完全没留意到这个世界上最小的佛寺上的壁画。壁画里的人物雍容
大方
,浓眉大眼,有西域特色但衣着又有唐代的特色。
(以下图片引用于燕语君达的微博)
最著名的莫过于那幅“千手千眼观音”考古队队长巫新华在《
新疆
和田
佛教考古新发现与研究》中描述说:“观音面相饱满,秀眉微曲,小嘴、小鼻、细长眼,眼半睁,微俯视,眼角微上挑,印堂处有一竖立睁开的直眼。从壁画残块可以看到在胸前有一双手作法印,左边上举的一只手托月,月中有捣药兔的形象,右边有一手举一圆球状物,应当是太阳。有一块壁画可能是托月形象的另一半,在月后面有一手握一法器,除此以外,其他手没有拿什么法器。” 杨泓说:“从壁画看,中原对于阗佛教及艺术影响很大。”
黑色的虬髯,俊逸的面庞,身着赭红色的官袍,头戴典型的唐代幞头帽。这块残缺的壁画在达玛沟托普鲁克墩3号佛寺遗址出土,身着唐代服饰的壁画人物形象在2号佛寺遗址中也存在。
2号佛寺西南壁下部有一列骑马人物像,共有八身,前后两身残留局部,中间六身保存完整。骏马鞍具齐全,骑马人束发戴冠,身着唐朝圆领官衣,系腰带,留八字小髭。壁画反映了千年以前西域于阗的社会风貌,唐朝圆领官衣称为一种时尚在于阗流行。这类壁画是中原文化对于阗生活影响程度的体现,壁画描绘的是供养人的形象,他们的穿着打扮完全是唐式。
点击加载更多...
本游记著作权归@wings所有,任何转载请联系作者。
- THE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