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报
1
初入,便遇见刘基草堂。
藏于道路左侧,拾台阶而上,寻觅文字,可见村中留下的重重伯温记忆。
整个村落,正因刘基为学友俞涞而设计,依太极星象布局,保存至今。
数百年来,村未变,星象依旧,那也正是对智慧的一种长期守护。
国人向来重视智慧,并因智慧而造神,前有诸葛孔明,后有刘基伯温。
许多美好、传奇的故事持续加持其上,更凸显大众对智慧的崇仰。
至于是否其人其事,终归各归各知。但凡美好的,始终加持美好,方才更易深刻和流传。
向来,
中国
民间对于智慧,推崇洞察天地之奥妙,与道家,联系浓浓。
前溯千年,更有姜子牙、鬼谷子、张良等,中华民族早期历史上那些最智慧的灵魂,与道不可区分。
虽然,官方阶层之智慧偏向于儒,推崇社会礼仪之循导;士族阶层又偏向于佛,推崇心灵净化及普度。
但始终儒、释、道,水乳持续相交融,深深化于中华大地各村落文化中。
2
略微前行,右侧,就是巨型太极田。
处于草堂斜前方,对面田野上,一阴一阳,水流曲线穿绕而过,阴为水池,阳为土林。
温和的景致、淳朴的村落,在耕种间都在触摸传统文化的美韵。
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民间处处可见道家流传奥妙,
阴阳五行,玄而且妙。但智慧,对于民间,更多是仰望,略见皮毛效用,不知原理普及。
西方水土略显贫瘠,更趋独立,喜格物,究其原理,继而有现代科学。
东方富饶,群居更易,讲为人,于是乎精英的心灵大多去研究忠孝礼义,研究与人相守于世间的协调。
除了少数几颗爱好大自然的聪慧心灵,去向了追求仙风道骨之路,却又难以积累、留存与发扬。
于是,心灵指向不同,也便造就了文明发展路径不同。
物质文明到一定程度,精神文明也便更占主导,后现代化的如今,
传统村落里的淳淳民风,更让常难富足的当代心灵,所渴望、追逐。
3
大多古村,都见宗祠。
因俞涞而起的村落,俞氏宗祠,格外大气。
庭内戏台院落恢弘百代,庭外马头墙后远山明媚,入内便是心静如水。
依托宗祠,整个俞氏家族把数百年的信仰、嘱咐,都化在其中。
祠中有俞氏族规,其对文教重视,寓意深远。
民间,家族完美自治、自理,无异是旧时社会治理中有效的良方。
礼仪之邦,自家族起,至庙堂上,继而天下,源远流长。
据说明朝嘉庆年起,俞氏重文教之风培育出了十多名官员,人丁兴旺,继而扩建宗祠,有了如今规模。
祖上的荣耀,让村落在500年后,遗风依存。
或许某个后辈孜孜学子,也将受此潜移默化与激励,又见一番事业。
记忆的力量,在始终延续中,会穿越时光而放射。
4
清溪穿绕村落而过,贴水而居。
黄昏夕阳下,远山映衬,村落
平和
安详之态,尤其抚慰心灵。
据传当年水自山间而下,直流入村,难见
平和
;
刘基改直为曲,巧设阴阳鱼线、布七星井等,水因村而活,村因水而盛。
村内,有深远堂建筑,其百鱼梁会因四季雨水湿度变化而色彩变幻呈现各种红韵。
也彰显了此地水的灵气。一方好水,养一方村落。
于是时光变迁,乡更富饶,学风更盛,传承与发扬,也便水到渠成。
从而把一个村落的美好,记忆到现今。
5
沿溪行,至村落尾端,梦仙桥畔,有洞主殿。
小桥、流水、古树,且有休憩心灵的宗教所在。
然而与大多数今时的各地道观一般,清修味不足,而不时流露金钱之味。
转身便有道士略见强行的求签、施舍举动,让本美好的道家,在世俗中被书写着不堪。
旧时,道法自然,精英们入道以求丹药、金石、天文、堪舆,格物济世,承载千年清风。
而时代推进,科学普及,替代了那些曾经道家所承载的研究自然之道,道家风尚渐弱。
额外添加了规则束缚的道教,本就与道家自然天性不见得多少协调,如今更见迷失。
除了辟谷、清修,仙风道骨如何练就,不见典籍流传,但见传说。
不如佛家,专注于内心,还能挽留了不少智慧者的心灵。
将美好持续的能力,在于顺应时势的变化。
无论村落,无论道。
本游记著作权归@一岚所有,任何转载请联系作者。
- THE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