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报
瞿昙寺,位于
青海
省
海东
市
乐都
县城南21公里处的马圈沟口,面朝瞿昙河,背靠罗汉山,北依松花顶,南对照碑山。藏语称“卓仓拉康果丹代”,又称“卓仓多杰羌”,意为“卓仓持金刚佛寺”,始建于建于明洪二十五年(1392年),是一座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该寺因所藏珍贵文物以及巨幅彩色壁画而闻名。瞿昙寺是典型的明代早期的官式建筑群。历史上瞿昙寺曾领属十三寺。
瞿昙寺是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国
西北
地区保存最为完整、规模宏大的明朝寺院建筑。
瞿昙寺始建于明洪二十五年(1392年),三罗喇嘛三丹罗追在其驻地官隆洞兴建了一座小佛堂,佛堂内供奉持金刚,并派人赴
南京
请求明朝朝廷护持。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明太祖朱元璋赐名“瞿昙寺”,并任命三丹罗追为
西宁
僧纲司都纲。明朝初年的四位皇帝(明太祖、明成祖、明仁宗、明宣宗)先后下了7道敕谕,派太监率工匠历时36年修建完成瞿昙寺。其中,明朝永乐年间,明成祖下令扩建瞿昙寺,并且用行政命令扩大了该寺上层僧人的宗教首领地位及经济特权。明仁宗、明宣宗进一步扩大了该寺的政治经济特权。
明朝宣德二年(1427年),仿
北京
紫禁城
太和
殿的瞿昙寺隆国殿完工,瞿昙寺的规制更加宏伟。明朝初年,朝廷封瞿昙寺创寺僧人三罗喇嘛(即三丹罗追)为大国师,授
西宁
卫僧纲司都纲,并封土地、划林地,派兵保护寺院,连年布施及赏赐宝物,使瞿昙寺成为
安多
政教合一的大寺,是明朝同
青海
藏区进行联系,推行“抚边”政策的枢纽。
瞿昙寺的僧众到明朝末年达到500多人,清朝末年为300多人,1949年前夕为60多人。1958年前夕,该寺仅余18户34人(其中活佛2人(智合仓活佛仓成善、卓仓居巴仓活佛梅居巴),完德12人)。瞿昙寺内设有时轮学院。
1958年后,瞿昙寺成为
青海
省获得保留的11座藏传佛教寺院之一。
1982年2月,瞿昙寺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寺院建筑基本采用汉式庙宇形制,占地1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0000平方米,全寺由前、中、后三进院落组成,并在一条中轴线上。从山门起的的中轴线上,依次为山门、金刚殿、瞿昙殿、宝光殿、隆国殿等大型宫殿式建筑,两侧则对称地建有御碑亭、小钟鼓楼、回廊、宝塔、配殿、经堂、大钟鼓楼等。其中,前区基本呈汉地佛寺“伽蓝七堂”格局。后区巍峨壮丽,冠于全寺的隆国殿,两翼有呈向上朝拱之势连缀抄手斜廊,还有造型端庄的大钟楼和大鼓楼对峙左右,则明显仿自明代
北京
紫禁城的奉天殿(
太和
殿)和两翼抄手斜廊以及文楼(体仁阁)、武楼(弘义阁)的布局意象。金刚殿是前中后殿的分界和过道,面积约110平方米,采用梁柱结构,不施斗栱。瞿昙殿居中院前部,面积为170平方米,平面布局。前设有比较深的半敞式抱厦三间,而其他三面则为封闭式回廊,是比较典型的喇嘛寺院的格局。
点击加载更多...
本游记著作权归@虎啸云海所有,任何转载请联系作者。
- THE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