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头图
游历中国之江西十一--赣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2018-11-19发布 2593浏览
张明君Lv45

505篇游记,8729粉丝

我的出行信息
  • 出发时间 2008-04-04
  • 人物 一个人
  • 人均费用 8000
  • 出行天数 12
举报

           一个人一台车两部相机三张银行卡,游历江湖已经十几年, 中国 的三十四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包括港澳台都已走遍。并且做了几个专项专题游历,沿 中国 美丽边疆口岸行走了一圈,重新走了一次长征路,采访并记录了五十八个少数民族的生活习俗,最大的收获是朝圣了许许多多藏在深山中的古寺庙,身疲惫、心轻安!特别是探访长城更加感受到历史的沧桑,世间的苦短。身在过去,心在未来,活在当下。看黄河、登长城、穿越 太行山 !因此上抽时间总结一下这几年来的黄河专辑、长城专辑和 太行山 专辑!
          看到友人在读《庄子》,让我想到了多年以来的自己在实践着的逍遥游,很小的时候就听父亲讲儒家的《四书五经》,稍大一点就阅读道家的《老子》《庄子》,再往后就接触上佛家的《金刚经》《妙法莲花经》,儒家提倡“仁礼安邦”,道家提倡“ 无为 而治”,佛家提倡“万法皆空”的人生哲学,我们可以从中修炼正确的行为,良好的哲学,健康的心态。儒家积极进取,道家道法自然,佛家一切随缘!三教归一,活出快乐!
         千万别活得太累!如果我们能持有一颗平常心,坐看云起云落,花开花谢, 一任沧桑, 
就能获得一份云水悠悠的好心情。做平常事,做平凡人,保持健康的心态,保持平衡的心理,
如果我们能以这种最美好的心情来对待每一天,那每一天都会充满阳光,洋溢着希望。

巍然壮观的八境台
赣州江西 省第二 大城 市,常称为赣南地区, 赣州 东接 福建 三明 和龙 岩,南至西南临 广东 梅州河源韶关 ,西靠 湖南 郴州 ,北 连江 西吉 安、 抚州 ,处于东南沿海地区向中部内地延伸的过渡地带,是内地通向东南沿海的重要 通道 之一。 赣州 是世界重要的钨产地,有“世界钨都”之称。 赣州 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卫生城市, 中国 优秀旅游城市和国家园林城市,中部最佳投资城市,粤商最佳投资城市,浙商最佳投资城市,深港企业最佳投资城市,中部六省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

赣州 具有2200多年的历史,1994年经国务院批准为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赣州 素有有 江南 宋城、客家摇篮、 共和 国摇篮、红色故都、世界钨都、世界橙乡、稀土王国、千里赣江第一城、生态王国等美誉。被誉为适宜居住的城市。
赣州 境内主要有三条江河,一条章江,一条贡江,一条赣江,章、贡两江在 赣州 老城区的北端汇合成为赣江。赣江作为 江西 的母亲河,从 江西 南部的 赣州 出发,由南向北纵贯 江西 全省, 江西 省的简称“赣”字由此而来,作为“千里赣江第一城”的 赣州 也因这两江汇合而得名。

客家先民南迁纪念坛
中国 客家摇篮
赣南是与闽西、粤东相提并论的全国三大客家人聚居地之一。 
赣州 现(2010年)总人口890多万,而客家人就有800余万,占总人口的95%以上。据统计,原籍赣南客家的港台同胞及海外侨胞有20多万,其中华侨分布在 东南亚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美国 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
赣南,古称“虔州”。在客籍人迁入之前,赣南除有少量当地土著——“赣虞人”居住外,几乎是一片未经开发的原始的蛮荒之地。宋代名臣、文学家王安石描写得最为形象:“大山长谷,荒翳险阻”,“地旷人稀”,荒凉闭塞,人迹罕至。赣南的开发,得益于秦始皇。据学者考证,秦代 兴国 上洛山居有“木客”,他们是秦始皇为建阿房宫,派来伐木的降卒。这便是最早进入赣南,开发赣南的客家人。
赣南客家人的主要来源,是 中国 历史上的七次人口迁徙潮流。
这多次的迁徙,大多是迁出地发生战乱、灾难,“人满为患”,而赣南凭它的地理、人文等方面的条件,恰好为熙熙攘攘寻家觅舍的“徒人”提供了一个去处。
“客家”作为一个民系,有共同的地域、共同的经济生活、共同的语言、共同的心理素质的规范。赣南客家最为突出的特点,除地域等外,就是它的语言——客家方言。
赣南的客家方言与其主体的来源及长久繁衍生存有着原本关系。总体上说,它来自北方,有着明显的唐宋古音特点,过程上它又有许多迁自长江流域的客家先民,又带有 江西 等地方言的熏染,南部由于近邻闽粤,受闽粤客家话影响;因此,赣南客家土话基调、基音、基本词汇大体相同,但由于个体各别,各县、市之间有一定的差异,常常是相互之间能“听得懂”,能“对话”,但“不和谐”。
赣南的客家文化孕育了不少英才,他们是赣南客家人的代表,赣南客家人的骄傲。如 江南 第一宰相钟绍京、盛唐诗人綦毋潜、北宋名医陈恕、宋代诗人曾几、散文家魏禧、书画家徐思庄和罗牧、孙 中山 先生的先祖孙勰以及近代经济学家郭大力等。在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赣南客家人民为争取翻身解放,献出了几十万人的生命,也产生出了一大批叱咤风云的将军,如古柏、肖华等等,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产生了54名将军的 兴国 县,素有“将军之乡”的称谓。 

客家先民南迁记念坛位于八境台下的龟角尾公园,地处章贡两江合流后的赣江源头。
当年,客家先民溯赣江而上,冲破十八滩的阻隔,就是在此弃舟登岸,定居于赣南大地,成为客家人,然后再迁徙到闽 西和 粤东。因此,纪念坛选址于此意义不言而喻。纪念坛半径12.5米,基座借鉴 北京 地坛的建筑形式,寓意客家人的根在中原。地坛这一建筑形式,旧时在地方州县为社稷坛。客家的传统社会,系典型的农耕社会,借用这一形式,体现了客家人以农为本的特色。基座分为三层,象征着客家民系形成的三个阶段,即形成于赣南,发展于闽西,成熟于粤东。基座的五级踏步则象征着客家人五次大迁徙。在纪念坛的第三层基座上,安放一只高达5米的三足大铜鼎,象征客家人以一种成熟的文化形态,扎根在赣、闽、粤三省相毗邻的大地之上。在纪念坛上安置铜鼎,一则有定鼎这意;二则铜鼎三足,寓意客家人的大本营立足于赣闽粤三省;三则铜鼎为古代祭祀重器,并有插置香烛的实用功能,同时还可将纪念文字铭铸在鼎身上。纪念坛平面上被均分为三个面,分别代表赣南、闽西、粤东,寓意三地在历史上对客家文化的贡献不分伯仲,在当今客家社会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纪念坛相对应的三组踏步,则象征着客家人聚居地的三条生命之源——赣江、汀江、梅江。今后开展祭奠活动,可登坛祭拜。

悠悠赣江水,浓浓客家情。

2014年11月19日上午,地处章、贡两江合流处的 赣州 龟角尾公园里,唢呐齐鸣,鼓乐喧天,世界客属第十九届恳亲大会的“重头戏”之一———客家先民南迁纪念坛剪彩仪式在这里隆重举行。来自世界22个国家和地区的3000多名客属代表,与 赣州 客家乡亲共同见证了全球客家人这一历史性的时刻。
纪念坛位于赣江源头的龟角尾公园。当年客家先民溯赣江而上,冲破十八滩的阻隔,就是在此弃舟登岸,定居于赣南大地,成为客家人,其中不少人后来又迁徙到闽 西和 粤东。纪念坛半径12.5米,基座借鉴 北京 地坛的建筑形式,寓意客家人的根在中原。基座分为三层,象征着客家民系形成的三个阶段,即形成于赣南,发展于闽西,成熟于粤东;基座的五级踏步则象征着客家人五次大迁徙;纪念坛平面上被均分为三个面,寓意赣南、闽西、粤东三地在历史上对客家文化的贡献,在当今客家社会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纪念坛相对应的三组踏步,则象征着客家人聚居地的三条生命之源———赣江、汀江、梅江。
在纪念坛的第三层基座上,安放着高达5米的三足纪念铜鼎,(象征客家人以一种成熟的文化形态,扎根在赣、闽、粤三省相毗邻的大地之上。在纪念坛上安置铜鼎,)有定鼎之意;铜鼎三足,寓意客家人的大本营立足于赣闽粤三省。据了解,纪念鼎是在 江苏 南京 完成铸造的,历时3个多月,耗资54万元,高5米,直径4.1米,重达8吨,仿照西周时期大克鼎,由青铜铸造而成,客家地区第一大鼎。鼎上刻有219个字的铭文。该鼎于2014年8月22日,由船装载沿着客家先民南迁路线,从 南京 出发,跨长江,入 鄱阳 湖,溯赣江而上,过十八滩,于8月29日运抵 赣州
19日上午8时许,在一片客家民俗鼓乐声中,客家先民南迁纪念坛剪彩仪式正式开始,客家乡亲们欣喜地拥上前,一睹纪念鼎真容,浓浓的亲情、乡情洋溢在客属乡亲和所有在场群众的心中。各客属团体代表纷纷献土、献花,表达对先民的无限敬仰之情。

正在加载更多内容...
283
目录
283
28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