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头图
游历福建之十--桃源洞--世外桃源登仙境
2018-12-01发布 1626浏览
张明君Lv45

504篇游记,8570粉丝

我的出行信息
  • 出发时间 2004-04-07
  • 人物 一个人
  • 人均费用 8000
  • 出行天数 12
举报

          读书是一种生活方式,旅行也是,我喜欢把读书、旅行、生活结合起来,每次旅行归来,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总在回味这一次的旅行,为了传播给爱读书、爱旅行、爱生活、有思想的人一个热爱大自然的旅游平台,把我多年来的游历生涯分省分国家归类整理成配有照片的空间日志,自己享受的同时,分享也是一种快乐。特别感谢对我点赞和欣赏空间日志的朋友和网友!        
           魏晋名士中我最喜欢陶渊明,记得在初中时读到他的《桃花源记》,就对陱渊明喜欢上了,多方寻找读他的书籍,记得在那个图书非常匮乏的年代,为了得到他的书,我不惜给废品收购站的老板买上烟为他的库房寻找我需要的书籍,虽满头灰尘,十指土垢,然心喜怒放,特别是得到了几本陶渊明的书后,那种喜极而泣的感觉至现在都记忆犹新。陶渊明胸怀坦白,淡泊名利,将时代思潮玄学巧妙地融入自己的思想和生活中,打通了物与我的界限,以自然的气韵灌注自身的心灵,并以自身的感悟观察世界,他不仅获得了精神上的自由,人格的完善,其生命意识也真正觉醒了。他们从重功利转向轻功利,从积极入仕转向渴望出仕,他们张扬自我,举止放达,生活情趣多样化,追求率真自然,潇酒脱俗的人生态度,这就是“魏晋风度”。仕与隐是 中国 古代士人生活的中心内容。仕与隐的思想根源来自儒道两家不同的人生哲学。人仕则“治国平天下”实现儒家的理想人格;下野则隐居山林老泉,求得自身的解脱,实现道家的自然人格。魏晋时期隐逸之风大盛,由士人隐逸而形成的隐逸文化对 中国 古代士人的品格、社会生活以及文学美学、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理想与现实尝尝不能统一,陶渊明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他以磊落的胸襟,解释了政治上的失落感,在宁静的田园生活中找到了人生的自我价值,从这个意义上讲,陶渊明实现了人格的自我完善。寻找地理上的桃花源可能好找,寻找心灵的桃花源又将如何。。。。。。。           
          心在山水之间,就是要顺其自然,也懂得调整自己,用一种感受去发现另一种幸福,用疲惫的心去寻找一种能让人解脱的境,若能如此,人生格局也许就会从此不同。心在山水之间,是一种心境,不管你是什么样的人,心境就是你的生活,即使现实再让人无奈和不堪,心境山水,也就幸福常在了。     
       

                                                
             桃源 洞在 福建 永安 市北10公里、紧靠着205国道的栟榈山中,面积37平方公里,因景区内有桃花涧而得名。宋李纲有诗云:“栟榈百里远 沙溪 ,水石称为小武夷”,故又有“小武夷”之称。明万历年间(1573~1619年),已辟为游览区,筑亭台楼阁10余座。1987年,与鳞隐 石林 一起被评为首批省级风景名胜区;1994年,又一起被评为第三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以 桃源 洞口为轴心分为 桃源 洞、百丈岩、葛里、修竹湾、栟榈潭等5个旅游景区,73处旅游景点。  桃源 洞口实际是两峰之间裂开的巨罅。一条桃花涧迂回曲折,穿过 双峰 耸立的狭谷隘口,潺潺汇入 沙溪 。120米高的绝壁上有明万历年间举人陈源湛所书“ 桃源 洞口”四个大字,每字2米见方,下题七律《 桃源 洞》诗一首,右上端横楔一块10多米长的鲤鱼石。 古时 桃源 洞一带山上有许多栟榈树,所以历史上又称为栟榈山。据有关记载,唐代就有头陀僧结庐于葛里,五代后晋时期建有栟榈寺。明代万历年间( 公元1605年)当地安砂人两郡司马陈源湛捐资建有亭、台、楼、阁十余处,取“世外 桃源 ”之意改名为 桃源 洞,并在入口120米高的峭壁上36米高处刻有“ 桃源 洞口”四个大字。南宋宰相李纲和左正言邓肃曾在此隐居、读书,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也曾游览此地,并都留有诗句。从此 桃源 洞名闻遐尔。 主要旅游 有锁洞桥、观音大士殿、通天亭、一线天、环玉洞、古井寒泉、望象台、仙人棋盘、跨虹桥、凤冠亭、阆风台、奇云关寨门、不尘馆等10多处。其中最著名的是高90米、长120米的“一线天”。悬崖断处,一隙通明,拾级而上,窄处仅容侧身而过。《徐霞客游记》称:“缝隙一线,上劈山巅,还透山北,中不容肩。所见一线天数处,武夷、 黄山 、浮盖,曾未见若此大而逼、远而整者”。 山后为百丈岩景区,有千人洞、放生潭、桥屋等旅游景点。 山脚的十里木并榈潭,清澈如镜,泛舟可见剑岩、鹰嘴岩、 狮子 岩、观音岩、卧 龙岩 、乌鸦岩等。 对岸左前方为修竹湾景区,有群玉谷、铁树、寒翠门、禅顿庵、石 头城 、“ 紫云 低”等景观。右前方为葛里景区,其中 天柱 岩上镌“凌霄劈秀”四字,舟行溪中即可望见。岩石嶙峋,林木苍翠,丹山碧水,景点紧凑连贯,奇绝秀幽险俱全,来此游客必到 桃源 洞景区的一线 天等 处。 景点特点  桃源 洞似洞非洞,系拔地而起的山岩,中裂一隙,仅留天光一线。洞口绝壁上有万历年间两郡司马陈源湛所书“ 桃源 洞口”四个大字。 桃源 洞有一线天、通天亭、观音殿、飞来石、仙人棋盘、跨虹桥、凤冠亭等18景。最著名的是一线天,只见悬岩断壁上一隙通明,全长120米,高40米,宽仅盈尺,最窄处只可侧身而过。 徐霞客在游记中称“缝隙一线,上劈山巅,远 秀山 北,中不能容肩。余所见一线天数处,武夷、 黄山 、浮盖,曾未见若此大而逼、远而整者”。 大门右侧 桃源 洞雕塑,由 厦门 大学艺术学院蒋志强教授设计制作,于2000年5月开始施工,至7月完工。雕塑规格为宽4米×高3米×厚2米,重达30吨,两块石头的中央,下部空间象似“ 桃源 洞口”;上部两块石头的夹缝象似“一线天”。作品采用自然石头为基本造型,与 桃源 洞的主题呼应,玲珑凸兀的造型,衬出 桃源 洞的古灵精怪,给 桃源 洞增添了许多神秘色彩。作品整体的艺术造型别具匠心,构造简单而又让人遐想,凌乱而又不失秩序。作品的正面是国家风景名胜区的标志,背面镌刻上 桃源 洞的简介,体现了 桃源 洞独特的自然风景。  桃源 洞口 特殊地貌形成两边悬崖对峙,这条小涧叫桃花涧,从景区深处流出,我们的游路也将沿着高山峡谷的缝隙向内延伸。 桃源 洞本没有“洞”,无论是步行,还是泛舟游览,都给人一种洞口的感觉右壁的悬崖高达120米,“ 桃源 洞口”四个大字刻在36米高处,是明万历年间,辞官回 永安 的名士陈源湛于公元1605年所题,每字两米见方。下面小字每字也有50公分见方,是陈源湛写的一首七律《 桃源 洞》诗: 介破巉岩一涧流,探奇乘涨弄扁舟。 悬崖高削千寻玉,幽壑寒生六月秋。 点岫烟云闲去住,忘机鸥鸟自沉浮。 武陵人远桃空在, 临眺踌躇意未休。

正在加载更多内容...
230
目录
230
20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