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报
来
巴彦淖尔
前,对这个城市的旅游资源做了一些功课:最有名的一个是以市民休闲娱乐为主的纳林湖,另一个就是号称世界上最早、最大的岩画群之一的阴山岩刻。这一路,见惯了川藏美景,我们的“眼界”不由得也高了许多,纳林湖已经提不起我们的兴趣了。倒是阴山岩刻吸引我们到河套民俗博物馆里做了短暂的一游。
在我们的行程安排中,值得一游的景观和当地特色的餐饮永远是排列在计划的前两位的。既然
巴彦淖尔
没有什么特色景观,那么当地的晚餐就是我们今天的重点了。
作为一个城市,
巴彦淖尔
的餐饮业还是比较发达的。大街小巷,商业中心,各式餐厅也算是琳琅满目了。昨晚,我们去的是一家“韩餐” - 那并不是刻意选择的结果。今晚,蒙餐是我们的目标。
在点评上,看到有蒙餐一条街这样的去处,是在
长春
东路上。打开地图查了一下,离我们的酒店不算远。等到太阳稍稍减弱了一点威力,我们溜达着向
长春
东路走去。
这条路跟
巴彦淖尔
的主大街呈直角交叉,我们顺着街道渐渐远离城市的中心。路面变得窄了许多。街道的两边没有高楼大厦,多是小商店、小餐馆和居民住宅。沿街的行道树枝繁叶茂遮蔽了半条道路,连光线也变得暗淡了。
到了地图上蒙餐一条街的位置,才发现这里
和美
食一条街的景象完全是大相庭径:道路的两边分布着几家街边餐馆,其中有两家还大门紧闭,没有营业。这里没有招揽顾客的五颜六色的灯光,没有闲逛觅食的游客,甚至也没有食客,安静得如果此时刮来一阵小风吹动树叶,就有了清冷萧瑟的意境了。
我们要去的是一家名叫“草原情”的蒙餐馆 - 这是在点评网上唯一有评价的餐馆。餐馆不难找,“草原情”的招牌很清晰。店门大开着,黑洞洞的没有人。注意到我们在门口张望,店里走出一个中年妇人,告诉我们今天家里有事,所以不营业。就在我们失望的感觉还没有成型的时候,她指着左手边的方向说,你们可以去尝尝隔壁的鸿嘎鲁,也是很正宗的。
妇人推荐的餐馆全名叫鸿嘎鲁蒙餐馆,就在“草原情”隔壁的隔壁。餐厅门面不大,进到里面倒是有三个大包房一个小包房。装潢比较简单,符合路边餐馆的定位。老板是个中年蒙族汉子,短发方面、身材敦实,说话时流露出一股憨厚之气让人很容易产生一种信任感。把我们领到一个小包 - 五六平方米的屋子中间放着一张铺着塑料台布的方桌和四把椅子,他拿出一张塑封的菜单,建议我们点一壶奶锅茶,说里面有炒米、奶皮撒子和风干羊肉;又推荐我们尝尝肉肠血肠拼盆或者手抓羊肉。主要是因为我的缘故(对血肠之类的食物敬而远之),我们点了奶锅茶和手抓羊肉。
老板领着我们来到进门处的柜台前,指着台子上的一大盘煮熟的羊肉,让我们选一块。有意思,我来了兴致,心想这下可以挑上一块肥肉少点的羊肉了。羊肉的块头都很大,盘子里也没有夹子或者筷子之类的工具,我又不好用手去翻动羊肉,只能左看右看地挑了一块中等大小的品相不错的肉块。老板替我们加热、切片、装盘,又配上一碟甜辣酱,一起端上桌来。大片的羊肉随意地堆放在盘子中,散发着微微的香气。这羊肉真的是好吃啊。就加了一点盐的羊肉煮得酥嫩鲜香,一点都不膻不腻。倪儿自不必说,就连我这个对羊肉极其挑剔的人都吃的连声称赞(从我从来不碰黄河以南的羊肉这一点就知道我对羊肉腥膻的敏感度了),对老板夸赞道,这是我吃过的最好吃的手抓了。老板很高兴,得意地带着理所当然的口气说,这是乌
特拉
后旗的羊。说实话,我并不知道乌
特拉
后旗的羊有什么特别之处,但我知道它们一定是那些放养在内蒙草原上的,啃食着3月破土的嫩芽和6月开遍草原的野花的羊群中的一员。
盘子里装着整整一斤半没有骨头的羊肉。老板并不认为我们两个人能够消灭这些羊肉,为此他还给我们准备了打包的盒子。当他看见桌上空空的盘子和桌边明显吃撑了的我们,又是惊讶又是自豪!
再来说说我们点的另外一道菜 - 奶锅茶。奶锅茶,顾名思义就是在锅里煮的奶茶。端上桌的是一个黄铜制的托盘碳炉,薄薄的镂空炉壁上压有
中国
龙和云朵的图案。炉子上架着同样是铜制品的茶锅。却带着略略的紫色,看上去显得更为厚重。打开锅盖,锅中乳白色的奶茶翻着气泡,冒着微微的热气。茶汤中漂浮着白色的,长条状的奶皮撒子和黑色的片状的风干肉,炒米都已经沉在锅底了。点菜时考虑到撒子是用羊油炸脆了的,我们担心在奶茶里煮过的撒子软了后没有脆的好吃,就向老板提出把撒子单独放在盆中,吃的时候再放入茶汤中,这样客人可以按照各自的喜好选择软脆。对这个我们自认为的好建议,老板却不以为然:撒子是用羊油炸的,必须要放在奶茶里煮,这样奶茶就入味了。如果喜欢脆的,可以再另点一盘。
一种食物的烹调方法的形成自有它的道理。食物最终的味道跟所使用的食材、放置的顺序、烹调的时间和火候都大有关系,是一种复杂的化学反应。我们这个看似合理的建议实际上只是考虑了某一个细节而忽视了全局。这恐怕是自信满满、雄心勃勃的外行在领导其一知半解的行业时最容易犯下的错误了!
记不清奶锅茶的具体味道了。只记得喝了好几碗这种咸香的奶茶,茶里黑色的风干肉片都被我吃干净了,捞出的炒米依然香脆,而煮软的撒子贡献了油香却牺牲了口感。最后我们剩下小半锅奶茶,倒不是口味不好,只是这种奶茶锅实在是要人多一点喝才好。
结账时遇到店里的老板娘。老板娘和老板一样都是不苟言笑的实在人。倪儿喜欢内蒙的奶制品,尤其对在超市里看到的一种“熟酸奶”的产品感兴趣。只是在超市那个急着下班的营业员嘴里没有问出什么来。
“超市里的熟酸奶是什么“?倪儿向老板娘请教。
“熟酸奶”?老板娘明显不明白:“煮熟的?我们吃的都是没有煮过的酸奶“。
倪儿啼笑皆非,只能再问:“超市里什么牌子的奶制品比较好”?
这次老板娘听明白了,只是很不屑一顾:“超市里的又贵又不好吃,我们都是去奶食店买的”。
“奶食店的酸奶、奶酪都是自己做的吗”?
“有自己做的也有别人做的”。
“哦,那附近有没有奶食店“?倪儿趁热打铁。
“有,出门右转,到十字路口再右转,斜对面就是,店名叫草原”。停了一下,老板娘又补充说,这家店里的奶食是她婆婆做的。
草原奶食店。店主是一个30来岁,满脸笑容的女子。见倪儿询问,热情的女子把冰柜里的各种奶酪都掰下一小块给倪儿品尝。不加糖的她吃不惯,糖多了又觉得甜,最后选了只加了一点点糖的奶酪 - 和原味的差不多。考虑到后面一路上天气炎热,倪儿不敢多买这种不含添加剂的食品。
倪儿挺喜欢这种口味接近于原味的奶酪,而我则完全不能接受:咬了一小口,恶心,吐了。倪儿幸灾落祸地笑了,说这让她想起了好多年前在
法国
吃奶酪时的感觉:又酸又臭,难以入口,可同行的
法国
人却吃得很香甜!
夜色下的鸿嘎鲁蒙餐店在灯光招牌的映射下发出幽幽的紫光,街道也更加的寂静。我们踏着树荫下昏暗的灯光,带着对今天蒙餐的收获和记忆,心满意足地归去。
本游记著作权归@伴游在路上所有,任何转载请联系作者。
- THE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