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报
“百印祥福”第一次面向大众展出,是在
无棣
大觉寺,展出当天,大觉寺方丈恒顺法师就请走了3幅。
就在大家纷纷打听在哪里迎请“百印祥福”时,有一个人却收拾行囊,踏上了自己制作佛宝的旅程。
此人叫汪斐鑫,是一名三流画家,因为常常去寺庙,自诩为居士里面画画最好的人。
也许是这种自负指使着他,让他做出这件匪夷所思的事情来:去寺庙盖一百个章,和“百印祥福”比试一下,看谁更艺术。名字他都想好了,就叫“百印鳌头”,他想:以后再有类似作品,也超不过我了,我独占鳌头了。
找一百个寺庙盖章,用一句广告语说‘还用东奔西走’?一个
五台山
就能凑够大部分,然后再去
九华山
转一圈,基本上一百个章就全了。
想得简单,但他到了
五台山
,找到寺院当家师一说,大部分摇头拒绝。也有寺院的当家师经不住他软磨硬泡,很不情愿地给他盖在带来的宣纸上。
看来,最初的想象是不现实的,大寺院的三宝印也不是随便盖的,尤其是人家问他盖三宝印的初衷时,要多尴尬有多尴尬。他总不能说,是为了攀比吧?
汪斐鑫在
五台山
转了一圈,回到家,又制定了新的计划:既然大寺院不行,为什么不找小一点的寺院?佛家讲平等,不管大小寺院,都是佛的道场啊。
汪斐鑫简直都要给自己的聪明点赞了。
一个多月后,汪斐鑫辗转六七个省,终于凑够了100个寺院印章。
比着照片的“百印祥福”,将自己的“百印鳌头”装裱起来,先挂在墙上细细品味了三天,这才实施第二部计划:找个师父肯定一下,出去也好说啊。
为了不碰壁,他还是先来到一个小寺院,也是他经常去的寺院,寺院里只有三个出家人,一间观音殿是寺里最大的建筑。大家都叫这个寺院“观音寺”。
这几年,佛教文化兴起,有人来找寺里的老师父,说愿意出资修庙,但被老师父拒绝了。师父说,现在寺院虽小,但一样弘扬佛法,如果重修寺院,势必会影响寺里师父的修行。
当时,汪斐鑫也是倡议将寺院修大,但师父说,他已经九十多岁,只想安静地诵经,不想再
大兴
土木。
虽然寺院重修的计划搁浅,但汪斐鑫也成了寺院的常客,慢慢的,也就和老师父熟了。他觉得,就他和老师父这关系,让老师父说这是佛宝也不算勉为其难。这真的是自己跑了六七个省才完成的。
汪斐鑫兴冲冲拿着自己的作品来到观音寺给师父看。
师徒三人刚做完早课,就饶有兴致地观摩汪斐鑫带来的“百印鳌头”。
老师父问:“你怎么想起来做这件事?”
汪斐鑫说:“大师您听说过‘佛缘之路’吗?他们搞了一个‘百印祥福’,竟然说是佛宝;我就想,他们的是佛宝,我的也应该是佛宝啊。”
“阿弥陀佛,‘佛缘之路’去年来过我的寺院,他们用了533天,走过全国三百多个寺院,然后推出了‘通关宝牒’和‘百印祥福’。前段时间我徒弟去
无棣
,在大觉寺见过,回来后给我讲起过。我也赞叹是佛宝。”老师父顿了顿,接着说,“你这个最多算是艺术品,挂在家里当画看吧,以后千万不要给别人说你这是佛宝……”
“大师,这就是您的不对了。他们是一百多个章,我也是一百多个章,从装表上来说,我用的材料,也是当今最好的。我不明白,大师为什么厚此薄彼,说我这不是佛宝呢?”
大师微微一笑道:“你看到的都是表象,没有看到本质。佛缘之路是带着百万心愿走了十万八千里,每一步都得到了佛
菩萨
的加持。所以,他们的‘百印祥福’就是佛宝;而你东施效颦,以为盖上一百多个印章就是佛宝了,却是失之毫厘,谬之千里。我劝你不要走这样的捷径,如果想迎请佛宝回家,就以虔诚的心去迎请,不要走一些歪门邪道,以免折损了的自己福报。”
汪斐鑫羞愧不已,点点头,似乎明白了什么。
本游记著作权归@蓝毗尼所有,任何转载请联系作者。
- THE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