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一路有你,我才有这勇气】
***
(@大咔嚓) @晶晶是只情绪化的螃蟹
|大咔嚓的游记,需要你细细品读|
[途中拍摄的喇嘛]
G318,梦之路
这是我第二次走318 。
两次都充满了艰辛。
我想,
这就是318 的魅力吧。
-
05年我与大学同学一行深入
川西
,翻越折多山4200米垭口时有两人高原反应严重,不得不下撤改走
川北
。于是,318 成了我心里一个未完成的结,就像一场没进行完的成人礼。
7年,一晃而过。
2012年10月5日凌晨4点,我发动了车子,从
成都
出发开始了第二次
川西
之行。08年的
汶川
大地震令川藏线上各条公路和山体都变得很不稳定,滑坡、泥石流、塌方、路基沉陷等等随处可见。但是出发了,就要抵达我的目的地,这就是我,也是每个人走318 的态度。
============ 梦境
川西
第一回 ===========
-
川藏路上的人
-
-
十三四岁的时候我开始摆弄单反相机,那时候,家里可以用来玩摄影的相机只有一台没有测光功能的理光,配着中规中矩的28-105镜头。昂贵的胶片对我来说只能用来拍家人。可我却迷上了镜头里浅景深时的花草,长景深时的风光。后来我曝光了第一卷没有人物的相片。从那之后,风光摄影之于我,变成了摄影的全部。
-
2005 年寒假,我拿着姑姑的尼康F80 去了
云南
,那次拍的很多风光现在还挂在家里。这一年的暑假,还是带着这台F80 ,我来到了
四川
。不再吝惜胶卷,拍摄时的不确定以及冲洗之后真实的质感,令我在那一年仍然相信胶片会胜过数码。再后来,我买了自己的数码单反,有了自己的镜头组合,带着它们游走国内外。逐渐地,我发现自己的拍摄重心开始改变,更加关注人物。
-
无论《
伊朗
.人》还是《
马布岛
的孩子》,我好像突然发现了摄影用于表达人物时的无穷张力。“ 环境中的人物 ” 这一主题完全进入了我的视野,在旅行途中也在用这样的视角来观察环境。尤其在这一次的川藏路上,环境中的人物给了我莫大的冲击力。所以在这一长篇的游记里,我要用川藏路上的人来作为开篇。
【注:我的纪实摄影:《
伊朗
.人》
http://www.mafengwo.cn/i/1125655.html
】
【注:《卡帕莱,不愿醒来的梦》
http://www.mafengwo.cn/i/930123.html
马步岛的孩子发表在此】
-
我的旅行总是与摄影无法分割。所以不好说是去行走了,还是去拍片了。对于我,这其实是一件事情。不行走,就很难发现能够震撼我的元素,无论是壮丽的风景,还是美丽的心灵,亦或是贫穷悲伤甚至肮脏等等。
-
川藏线,主要是指G317和G318一北一南两条国道,以及它们之间的一些支路。从
成都
到世界最高城
***
,途中要翻越海拔超过四千米的垭口4个,从东向西依次是4298米的折多
山口
,4412米的高尔寺山,4659米的
***
,4718米的卡子拉山。从
康定
往西基本上就进入了藏区,房屋的风格、人的穿着、口音都与
四川
盆地有很大区别。
-
进入藏区,我开始格外关注路上的人。 在我看来,这条路上的每个人内心都带着信仰,有自己的修行,走着自己的朝圣路,无论村民、司机,骑摩托车的、骑行的、徒步的、游客,以及转经的人。
-
-
在
稻城
到
亚丁
的路上,我们的车超过了一个骑行者,那时候是凌晨5点多。在一处观景台我下来拍
***
神山和星空,看着东方的天空渐渐发白,星空褪去,金色的阳光照在雪山顶。
-
旁边是一处祭祀台,一层层的经幡在清晨的寒风里飘扬。有人在这里祭祀神山,点燃的松树叶放出的烟在风中逐渐拉长, 伴随着从经幡中传出来的一连串经文,蔓延消散在山谷里。周围安静极了,只有大自然的声音。天越来越亮,在太阳完全照射到观景台的时候,骑行者也到了跟前。
-
一直以来,对于他们骑行川藏线的动机颇为好奇,觉得一定有什么重大的因素导致他们做出如此 “自虐”的决定。我还猜测他们可能工作生活遇到了很大变故,情场失意等等。所以骑行者来到跟前时我们聊了起来。
-
[ 来自城市装备精良的骑行队伍,与带着喇嘛的摩托队伍形成强烈对比,这种冲击不是停留在视觉表面,更深入文化的骨髓。]
本游记著作权归@大咔嚓所有,任何转载请联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