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报
沿着蜿蜒曲折的幕阜山旅游公路,深入位于长江右岸的
崇阳
盆地腹地,新刷的柏油路面洁净平坦,车轮碾过,响起一片轻快的沙沙声。东流港贴着公路,忽左忽右,飘如彩虹,河床卵石如洗,溪水清澈明亮。公路两旁山峦起伏,如沧海波涛,没有尽头。
不知转过几多道山坡,不知穿过几多个村野,离城市的喧嚣越来越远,扑入眼帘的绿色越来越浓,当注意力为沿途如画的风光所吸引,心情不再那么急切,神秘的柃蜜小镇,就在村庄转角处,蓦然闯入你的眼中,让你一下惊喜雀跃,探秘的情绪瞬间高涨。穿行过一段红叶石楠和紫薇夹道的山间公路,从山垭中顺坡而出,一片平阔的原野展现在眼前,一边是鄂南民居风格的宁静村庄,一边是欧陆风情的木屋别墅,洁净的景区道路,悠闲的人们,徜徉在奇花异木之间,柃蜜小镇仿佛如一个童话世界,绝对超乎你的想象,心中的喜悦便油然而生。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只要你停留的时间越长,对小镇风情的迷恋就会越深,你会由衷地慨叹,或许这就是一直以来心向往之的诗和远方吧!
这是一片绿色的土地。暮春时节,目之所及,一片蓊郁,深深浅浅,如茵如染。杂花生树,春意盎然。这里生态环境优美,植被覆盖率达到百分之九十。进入柃蜜小镇景区,天空一片瓦蓝,空气透着草木花香,许多小溪流到柃蜜湖,汇聚成一池碧水,蓝天白云、两岸青山倒映水中,形成深浅不一的色调,绿得沁心。水鸟嬉戏,鱼儿游弋,时时搅动一池春波。曙色微明的清晨,清脆的鸟鸣,仿佛都能震落草尖上晶莹剔透的露珠。入夜,天边繁星点点,与景区霓虹灯相映生辉。有月之时,银轮出东山,银辉泻大地,给山川草木镀上了一层梦幻般的色彩。
这里生态资源富集,
江南
丘陵和山间盆地的地貌特征,以及季风和盆地湿润气候的影响,孕育了动植物的多样性。这里生长着一种奇特的植物柃木,当地人称之为野桂花,每到秋冬季节,柃花被霜斗雪绽开,白瓣黄蕊,小巧玲珑,精致极了。柃花是当地传统的优质蜜源,所产柃蜜金黄透亮,清香甘美,曾是昔时的贡品。小镇也因结缘柃木、柃花与柃蜜,而得了浪漫之名一一柃蜜小镇。
这里蕴藏着
长寿
和双胞胎的密码。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柃蜜小镇本就是一个位于北纬29度的山间盆地,四面青山簇拥,北面的白崖山海拔900米,如一座巨型翠屏,一年之中有大半年雾霭如烟,杨柳依依的金港河静卧畈中,两岸一展平畴,人烟相聚,村舍连绵。这里的人们日子过得虽不富足,但很安宁,民风淳朴,高寿的人特别多,患恶性疾病的少,许多老人活过八九十岁,是全县有名的
长寿
村。白崖山一线余脉向平畈延伸,也引来了一泓清泉,村民在这里掘了一口水井,井水清澈甘甜。,这个村子的人世代以来,因饮用这口古井的水,双胞胎的机率大大高于周边村落,近30年来,已有16对双胞胎出生,从这个村子嫁出去的女儿,竟然也生了30对双胞胎,这口古井因此得名为双胞胎泉。这一奇特现象吸引了许多好奇的人们,纷纷前来一探究竟。
这是一片殷红的土地。上个世纪之初,在那烽火连天的岁月,
崇阳
是湘鄂赣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金塘的深山密林,曾经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燃烧着血与火的激情。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彭德怀、罗荣桓、郭沫若、王震、傅秋涛、钟期光、张体学等,先后在
崇阳
浴血奋战,领导人民开展革命斗争。多少共产党员、红军战士,多少革命先烈,为了救民于水火,为了拯救苦难深重的祖国,英勇奋战,甘洒热血。1923年,金塘河坪进步青年沈尚平,在河坪古佛寺创办
崇阳
县第五小学,学习新文化,传播革命思想。1927年,以叶重开为首的
崇阳
农民自卫军,在党代表罗荣桓率领下,参加了秋收起义,后跟随毛泽东上了井岗山。
1933年7月,早期革命家陈寿昌受党中央委派,来到湘鄂赣根据地,任中共湘鄂赣省委书记兼军区政委。1934年,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陈寿昌受命于危难之际,率领红十六师,留在湘鄂赣边界开展游击战争,牵制国民党军兵力,配合中央红军长征。1934年11月,陈寿昌率部在高枧的老虎洞遇敌。战斗中,陈寿昌不幸中弹,部队护送他撤到金塘的河坪,当晚因流血过多而牺牲。陈寿昌的牺牲,让苏区人民无限悲痛,一时山河失色,大地呜咽。但顽强的苏区军民并没有被白色恐怖所吓倒,湘鄂赣省委副书记傅秋涛接过重任,重整红十六师,继续在湘鄂赣边界开展艰苦卓绝的游击战,因其功勋卓著,成为
共和
国的开国上将。1935年1月,红十六师为策应中央红军二、六军团西移,进入大源桥,阻击国民党军第二十二军五十师三00团,歼敌二个半营,击溃敌一个营。1935年2月,在金塘、高枧一带连续三次与国民党军一0五师发生战斗,共取得毙俘敌近2000人的胜利,巩固了游击根据地,极大地鼓舞了苏区人民的斗志。1935年2月,中共湘鄂赣省委、省苏维埃政府决定,在陈寿昌牺牲的地方设立寿昌县,以纪其功。陈寿昌为革命不畏艰险,抒写了短暂而壮丽的一生,正如他留下的一首诗所写的:“不到深山里,焉能伏虎威。余生艰险尽,后纪可沾晖。”
新
中国
成立后,金塘苏维埃政府旧址得到保护,陈寿昌烈士墓得到数次修葺,
新建
了烈士陵园,重修了“寿昌桥”,并设立为红色教育基地。今天的陈寿昌烈士陵园紧临柃蜜小镇景区,背依巍巍青山,前临玉带似的金港河,松柏苍翠,绿树成荫,烈士雕像庄严矗立于陵园中央,碑座上镌刻着聂荣臻元帅为烈士的题词:“陈寿昌烈士永垂不朽!”年年清明时节,都有许多人来祭扫烈士陵墓,缅怀先烈的功绩。
这是一片乡愁的土地。在柃蜜小镇3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繁衍生息着许多勤劳朴实的子民,他们耕耘在这片土地,装扮着悠闲平凡的生活。他们热情、质朴,吃苦耐劳,但同时也有着随遇而安的宿命思维。由于处于高山丘陵间,山谷交错,人均耕地面积较少,加之交通闭塞,物流不畅,物产虽多,但经济价值并不高,日用支出几乎都要向大山索取,造成生态资源破坏,人居环境越来越差。许多不甘贫穷的人们纷纷离开家门,走出大山。柃蜜小镇所在的村庄,兴盛时,居住人口达到2000多人。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有超过百分之六十的人囗陆续迁出,他们为了打工、经商、求学、投亲,或者为了过上交通、信息都便利一点的好日子,离开了世居的热土。山外的世界机会多,但竞争也更加激烈,无论是几经波折站住了脚跟的人,还是命运不济依然漂着的人,内心深处其实都有一个家乡情结,渐渐地产生了一种淡淡的,或者浓烈的乡愁。每逢佳节,每次相聚,对家的记忆就会再次浮现,对故乡的思念就会油然而生。有的人只是想回来听一听乡音,诉一诉乡情,有的人重新修缮了老屋,盘算着晚年重归田园。这样一片日渐沉寂的土地,承载着日益厚重的乡愁,虽然步履缓慢,却依然在那里不懈地坚守,山岗上柃木越来越茂盛,洁白无瑕的柃花开了一年又一年。生态系统的逐渐修复,生态资源的不断积聚,为这方乡愁满溢的土地提供了重大的契机,预示着未来的发展机缘越来越临近。
点击加载更多...
本游记著作权归@。所有,任何转载请联系作者。
- THE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