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即将结束这场旅行,坐在飞往
北京
的航班上,正值北半球白昼最长的夏至日,舷窗外则是因跨越时区而变得更短的黑夜。
没有困意,在眼前的屏幕上挑来选去,还是积习不改地点开了一部迪士尼电影,这次是《灰姑娘》。
真人演绎的熟悉剧情,漂亮的画面,正适合在沉闷昏暗的夜航机舱里打发时间。然而,一句台词却在不经意间直抵心中,仿佛一道云隙中的光,照亮已到尾声的这段仅仅两周的旅程。
“用善良和勇气面对一切挑战!”
这句话是辛德瑞拉艰辛生活中不熄的的烛光,而正是由许多来自他人的善良和热情,才撑起我的这一次旅程,才让我有勇气去面对无数的未知。
回望此行的每一天,记忆里最清晰的都是他们温暖的笑容。
一次次旅行归来,一次次落笔成文,逐渐感觉到,想记录下的不再是行走的路线,不再是攻略般的经验,只是想把在家门以外,行走与驻留时所经历的纷繁感受诉诸笔端。
当时光流逝,当记忆模糊,也许这些记录可以重新唤醒每一次旅程。
把第一次的
欧洲
行选在
塞尔维亚
和
波黑
,首先是因为出行手续简便。实施不久的免签政策省去了很多麻烦(而且我心里固执的认为只有无条件免签才是国家之间最大的尊重)。
其次,曾经的南斯拉夫电影留给我太多太深刻的记忆!
《瓦尔特保卫
萨拉热窝
》、《桥》、《67天》,多少难忘的画面、多少经典的台词……已经铭刻在记忆深处;
还有
沈阳
人都记得的米卢,曾在五里河体育场的点燃
中国
足球史上迄今为止最璀璨的一刻;
尼古拉▪特斯拉,他的名字在最时尚高端的电动汽车上飞驰;
……
所以,便利的出行手续、心底的向往再加上朋友们的邀约,购买好往返机票便开启了这趟旅程,那一刻,忽略了第一次去
欧洲
,忽略了只记得hello、Bye bye的糟糕英语,更没料到的是临近出行,会从5个人的结伴出游几乎变成了一个人的自由行。
当俄航的飞机呼啸而起,即将带我们踏上的,是一片遥远的异国土地。
六个小时的时差,即使经过一个白天的飞行,抵达
贝尔格莱德
时仍是阳光灿烂的中午。
就在这个午后,我的
塞尔维亚
&
波黑
之旅,正式开启。
由于此行的路线因种种变故反复修改,已经没什么合理性,不过反倒成就了一场在这两个国家最随性的漫游,并用走过的每一座城市拼成一份专属的独特记忆。
说起
波黑
的国家名称--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Bosnia and Herzegovina),很多人会觉得陌生而拗口,但提起“
萨拉热窝
”,却是耳熟能详的一座城市。
在
萨拉热窝
的约会是和一位朋友。
我们共同生活在同一座城市,每年见面的次数用一只手可以数的过来。
没想到会在万里之遥的一座城市,有了一次神奇的约见。
她的国外游历经验和语言能力,让我在陌生的国度不再心怀忐忑。
而这份情谊,则值得在内心永存。
我们分别从
慕尼黑
和
乌日策
出发,朋友乘飞机早一天抵达,我是在第二天的中午从
乌日策
坐长途大巴前往。
行前的准备工作是在众多仅仅相识一两天的小朋友的帮助下完成的,明明查询的大巴发车时间,瑶瑶发来的
萨拉热窝
东站到拉丁桥的公交车站位置及乘车详情,土土为我准备了乘公交车用的
波黑
马克硬币……
正是带着这些满满的爱心,我踏上去
萨拉热窝
的旅程。
乌日策
到
萨拉热窝
的长途大巴上没有遇到
中国
游客,
塞尔维亚
的手机卡在穿越塞波边境后就宣告失效,这段旅程孤单而无助。
在车上打了个盹儿,被轻拍叫醒后,看见一位
塞尔维亚
边检警察微笑着站在面前,我急忙挤出歉意的表情,递上护照。
顺利出境后,在不远处的
波黑
入境处再次验照盖章。
进入
波黑
境内,山路多了起来。汽车在山间盘旋起伏,窗外掠过的是
欧洲
大陆初夏风光。
不论峰峦峭壁,还是河谷缓坡,到处绿意葱茏。
无人的山涧里,河流清澈见底,崖边花草摇曳;
山间的草甸仿佛是一张柔软厚实的绒毯,为田野铺展出舒缓的曲面;
点缀在山野之间的,有彩色屋顶的房舍,有木围栏的牧场,有村落旁的小教堂;
以车窗为框,有无数美景如画。
算好大致的时间,用磕磕绊绊的英语问了车上的乘客,得知下一站就是
萨拉热窝
。
但大巴车停了两次,目测都只像是路边的临时站点,没有站牌,也只有个别人下车,就没敢动。正踌躇间,车子又停在一处很空旷的地方,车门打开,下了几个人,刚要找人问问,司机回头说了一句:“finish!”左右张望了一下,心里嘀咕“是说我吗?什么意思?完啦?”还没想明白,司机提高嗓门又是一句:“finish!”这回看清楚是说我呢,急忙拎起背包,问“
萨拉热窝
?”他点点头“OK”,领我下车,从行李仓取出拉杆箱。在车下定了定神,我才看清,这是一处长途汽车站,但到站落客时,车子停在站外,所以我看不到站台,也看不到车站的标识,差点错过了站点。多谢司机记住了我这个稀里糊涂的外国乘客。
这是
新建
不久的
萨拉热窝
东站,四周人烟稀少,看不出那个方向是有公交车枢纽站的样子。左顾右盼了一会儿,没敢问向我搭讪的出租车司机,看不远处的一间杂货店门前,一位手里夹着香烟的酷酷的大婶儿,正和人和气的聊天儿,就凑过去问路,热情的大婶儿用最简洁的语言,配合着最大幅度的肢体动作给我指出了通往公交车站的路:“ This street,Go straigh,The right.”这套配有真人图示的英语让我随后顺利到达车站。
没有WI-FI网络,和朋友通过短信约定了我们的见面地点。
事先瑶瑶帮我查到的公交信息显示,从汽车东站到拉丁桥,103路无轨电车大约经过18站。
萨拉热窝
的公交车站简陋得惨不忍睹,虽说有立柱、顶棚、座椅,但全是一副年久失修的状态,甭说站名,连线路标号都找不到,车上也没有报站,我只好掏出纸笔,每停一站就在纸上记个数,还得默默祈祷这里的公交车不甩站!终于,在记到18站的时候,看到了站台上正焦急张望的朋友。
顺利会师在
萨拉热窝
!一颗悬着的心扑通归位!
(两天后离开这座城市,仍然要到东站乘车,在等开往那里的公交车时惊奇地发现,这里是103路的终-点-站!那么我数数的意义是神马呢?)
经历各种波折抵达了
萨拉热窝
(Sarajevo),入住旧城酒店(Old Town Hotel)。
从此刻起,开启梦幻般的旅程。
寻找瓦尔特的
萨拉热窝
因为一部电影知道的
萨拉热窝
,在多少次的反复观看时,也从未想到过会有这样一天,就这样地走进了这座神奇的城市。瓦尔特、吉斯、苏里、谢德。。。虽然这个国家已经不叫南斯拉夫,但你们曾经保卫过的
萨拉热窝
,仍存在于群山之中,延续着这个名字。
下午六点,应该是黄昏时分,但这里依然是阳光普照。
我们决定去黄堡。
酒店就在市中心,出门后走过两条店铺林立的小街,就看到著名的塞比利(Sebili)喷泉。
可是它长得和我们想象中的喷泉太不一样了。以至于我们一边寻找一边从旁边无视地走过,想象着会遇见一处雪
白水
柱笼罩着古老雕像的喷水池,但这座老城广场标志性的建筑就是以自己独特的姿态静静地矗立在那里--绿色的穹顶,棕色的八角形塔身,白色的台阶,纹饰简单,样貌朴实。平伸出的水管喷涌着清凉甘甜的泉水,可饮用可洗濯,却不为装饰与游戏。
穿过一条铺着电车铁轨的街道,地势开始渐渐升高,在小巷里兜兜转转,经过了一处略微宽敞的空地,依稀觉得就是阿兹拉等人被德军伏击的那个小广场,而电影中那段德军司令部对
萨拉热窝
公民们的公告也是在这里反复播放。如今,广场周边各式的小汽车也已取代了那几辆蒙着篷布的德军卡车。
山势陡峭起来了,人行道上砌有阶梯,上山的路旁,是触目惊心的一大片墓园,据说,长眠于此的大多数人亡于上世纪末的内战。
一路走来,无法想象脚下的土地曾经多少次战火纷飞。
黄堡上,夕阳初照。
今天的黄堡,已是一座观景台。
彩色的灯光笼罩着昔日的堡垒,咖啡的香气在晚风中飘散。
在冯•迪特里斯俯瞰这座山城的地方,我们等候黄昏的落日,祝福爱与
和平
。
暮色里,
满城
的灯火璀璨如星。
▼ 电影画面
▼ 日暮
本游记著作权归@蒲公英所有,任何转载请联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