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22OCT2019
蜂首游记
头图
伦敦│一个生活群众演员的实习笔记
2019-09-27发布 80496浏览
ms. zyuLv31

17篇游记,1325粉丝

我的出行信息
  • 出发时间 2019-08-21
  • 人物 和朋友
  • 出行天数 9
举报

从东八区飞往零时区的路程,好似朝圣。
可我并不想把这次旅行算作朝圣。
顶多是一个觊觎已久的试探,一个生活群众演员的实习。

(太阳底下并无新鲜事?谁知道呢)

小英国,大伦敦

这六个字来自恺蒂在2016年出的一本文化随笔,《小 英国 ,大 伦敦 》。我是上半年在通勤地铁上看完的这本书,它不是那种干货,只是作者在 英国 生活期间对各个圈层的见闻和见解,笔下的 英国 是现在正在发生的 英国 。《小 英国 ,大 伦敦 》的封面是一位老绅士的背影,在被问到“ 伦敦 是一位老绅士”这个比喻时,恺蒂觉得“ 伦敦 老绅士”已经是一个过时的看法, 伦敦 有最前卫的艺术,最前卫的服装,最活跃的网络文化,有新的小 硅谷 。看奥运会开幕式就知道, 伦敦 有非常非常多年轻的古怪精灵的聪明,是一个非常非常有创意的地方。而且有很多移民在这里定居, 伦敦 是一个包容的城市。所以说 伦敦 大, 英国 小。

好像说到这里不得不提《 伦敦 传》了,那句“若是你厌倦了 伦敦 ,那就是厌倦了人生”几乎成了 伦敦 旅游推文的标准副标题,我当然也买了一本,到手后看了三章就有点后悔该逼自己买英文原版……里面的地名译名经常混乱,对于还没去过 伦敦 的我来说,看得一团浆糊。话说恺蒂也曾采访过《 伦敦 传》作者彼得·阿克罗伊德,提及推动 伦敦 发展的一直是权势和金钱。她问 伦敦 现在变得这么绅士化,房价这么高,是不是特色都没有了。彼得·阿克罗伊德回答说 伦敦 向来就是这样的,一直就是引领房价的。当然在每一个时期它不一样,但 伦敦 就是一批一批的把人赶出去,然后一批一批新的人进来,这个就是 伦敦 ,你受不了 伦敦 你就不要住在 伦敦 ,他觉得这就是 伦敦 的特色。彼得·阿克罗伊德还说,过去、现在、将来之间互渗,这是一种典型的 伦敦 时间观,这也是存在于《 伦敦 传》中独异的时间感,仿佛坐着时空机任意穿梭,无规律可循,又仿佛是身处巨大的图书馆,随意提起一个地名,一个人名,与之相关的细节琐碎信手拈来,读者获得的都是拼图碎片,一块一块,然后每个人都靠着自己的感觉拼出了自己心中的 伦敦 画卷。恩,我会接着把它看完的。

看《 伦敦 文学地图》也是行前准备之一,如果你是文学爱好者的话。不过对我来说遗憾的是,我没有在行前看完《 伦敦 的崛起——五个人重塑一座城》,这本书主要讲述了1666年 伦敦 大火之后这座城市的重生之路。买这本书的时候还没有想过要去 伦敦 ,纯粹是感兴趣就先买着,但决定要去 英国 之后就觉得立马要把这本书先看了,“这场大火驱走了黑死病,也烧尽旧城的繁华,吞噬了包括 圣保罗 大教堂在内的 伦敦 所有主要建筑。可是不过短短的60年, 伦敦 便犹如浴火的凤凰,从灰烬中涅槃,成为 欧洲 最大的城市,也成为国际贸易的风炉。这是精英云集的、艰难而辉煌的60年,要想理解 英国 的精神与文化再没有比这段时期更适合的。”而在这五个人中,我对克里斯托弗· 雷恩 爵士(Sir Christopher Wren)的部分最有兴趣,他主持了英式巴 洛克 风格的起源,继 伦敦 大火之后, 雷恩 重建了五十三座教堂,其中最著名的便是 圣保罗 大教堂,这标志着 伦敦 的重生及现代 英国 的崛起。现在去 伦敦 看到的很多教堂几乎都有他的痕迹,所以这个名字是绕不过去的。

关于 伦敦 的过去和现在,说不完道不尽,如今足不出户就能对 伦敦 了如指掌,可以纵情肆意剖析 伦敦 任何一段过去的历史或传奇,甚至于 英国 人都对自己国家/民族的各种小脾气和社交怪癖嗤之以鼻,深感无奈却又流露出迷恋,都说人有千面, 伦敦 也有千面,“若是你厌倦了 伦敦 ,那就是厌倦了人生”这句话或许就是这样俘获了人心,它敞开心胸不介意被全世界看穿,出于某种根深蒂固的文化自信/霸权,任人呵护或鄙视毫不在意,因为它有足够的谈资,并且源源不断地为世界输出它的唯一性,这一路折腾起起伏伏,它都固执着做自己,允许犯错,也允许重来,所以,这又与人生何异?忍不住插一句,我还真的真的真的非常喜欢自我吐槽这个优秀品质(在习得中)。想起 英国 人吐槽自己生活习惯的访谈秀里的一句话,“We're an island people, leave us alone.” 嗯哼,就是这个态度。

是真的要去英国了

正在加载更多内容...
2895
目录
2895
182
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