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报
十個火車到不了的小鎮,有些距離有點曲折 更美
以茶聞名的坪林小鎮,位於雪山山脈的範圍之中,四面被群山環繞,終年雲霧水氣充足。「我們之所以被稱為坪林,就是來自於地理環境的下沉河谷地形,而且是平坦的河階面,岸旁又是茂盛的樹林。」坪林茶莊負責人楊超銘說。
由於特殊地形的關係,加上東北季風撞擊山脈後產生的「北降現象」,當地物種的多元性相當驚人。另外,
新店
溪源頭之一的北勢溪,流經坪林後注入翡翠水庫,身為水源頭之鄉,從此被列為國家級水源保護地。水源保護的重重開發限制,讓坪林看似落後三十年,回頭看,在全球關注生態環境的趨勢之下,足足比他處領先三十載。
從雪霸裡的品田山出發,大漢溪水一路經
尖石
、復興下到
大溪
。三百年來,閩、客沿河遷徙,林本源家族與李騰芳家族的商船載著樟腦、茶葉、木材進出,曾經船隻可以從
大溪
老街渡口航行至
淡水
,整個
大溪
的發展史,不輸大稻埕。直至桃園大圳、石門水庫陸續興建,水位大降,大漢溪失去河運功能後,老鎮沉靜的保有它的老派風華。
五分之三丘陵、五分之二平地,來
大溪
散步,感受介於城市與鄉村間的美好緩衝。
北埔
是一座計畫性興建的山城,一百八十年前,由姜家先祖與閩南人士合力拓墾,建城門、在秀巒山下環植莿竹為牆。以大廟慈天宮為中心點,橫穿的廟前街沿途經過金廣福、
天水
堂、姜阿新洋樓,這條不折不扣的「姜家路」,記述了
北埔
最輝煌的歲月。
進入日治時期後,金廣福卸下墾務,接力上場的實業家姜阿新,以窮盡一生的熱愛,把台灣茶運銷到全世界,引領
北埔
邁入茶土時代。從廟埕前往西延伸的
北埔
街,在日治時代的都市計畫改造下,下街興建紅磚牌樓街屋,成為
北埔
最美麗的商店街。
自一六九五年(康熙三十四年),鹿仔港地名載於史冊,至今三百二十多年。三百年前
鹿港
可是台灣第二大都市,港口淤積衰微後,
鹿港
就一直維持著它小鎮的模樣,不曾增減。
一九八二年羅大佑一曲「
鹿港
小鎮」讓沉寂的
鹿港
,傳唱至今。人們想去走走
鹿港
的街道,想去尋找「媽祖廟的後面賣著香火的那家小雜貨店」,
鹿港
成為台灣小鎮的印象。
迷人的巷弄,引人嚮往,
鹿港
更是一處活生生的常民小食博物館。無處不在的時光、歷史感,最是
鹿港
小鎮。
從水沙連公路過了
埔里
,準備接一路蜿蜒的省道十四號,進入仁愛,時空感與平地不同,二十公里的山路百轉千回,要花上兩倍的時間,不過山景太美,車程也成了一種享受。
全台最高的山地鄉,面積是三百六十八個鄉鎮中第三名,仁愛幾乎與一個雲林縣一樣大。除了大多數人熟知的清境,還有更多口袋深處的美麗,一條中途消失的絕美公路、一杯白雪覆山頭的雪山烏龍、一匹賽德克媽媽的手織布、一段又一段只在此山中的故事。
以朝天宮為中心發展的「
北港
八街」是小鎮最初發展的雛形,用傳統節慶命名的中秋路存在著全台最古老的蔡復興客棧。日治時期迅速現代化,水道頭與八角水塔的落成,使得
北港
人家扭開水龍頭就能享用高級的「水道水」(自來水),爾後這裡出現了雲林第一座戲院「
北港
座」。一九三○年代的
北港
就是這麼先進的城市。
當河口淤積,海向後退,海的時代過去,陸的時代來臨。首先完成的台一線,扮演南北暢貨疏通要角,
北港
成為重要的中繼站,日班司機在此上下貨,夜班司機吃飯休息,朝天宮廟口不分晝夜都在熱鬧。依著大廟討生活的傳統經濟模式也流傳下來,宮廟周圍的老字號不少,燈籠店、餅舖、油車間、雜糧行等,這歷史悠久的廟宇經濟儼然成為
北港
的文化風景。
点击加载更多...
本游记著作权归@brilliant所有,任何转载请联系作者。
- THE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