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头图
边塞乡愁
2020-02-19发布 489浏览
荔波古镇山月客栈Lv11

1篇游记,5粉丝

我的出行信息
  • 出发时间 2020-01-09
  • 人物 带孩子
  • 人均费用 150
  • 出行天数 7
举报

        初到 隆里 ,冬季的 黔东南 还是很冷峻的,冬寒料峭。这时候我穿的羽绒服占尽了优势,但是第二天到达 广州 后,我发现酒店前台的姑娘还穿着短裤,心里还是有些波澜的,当然这是后话。

         隆里 古镇的核心是明洪武年间设立的 隆里 守御千户卫所,这个遗址已经毁灭,我们现在看到的是复原的。有明一代,一直到清代前期,中央政府对待边疆问题都是羁縻统治,皇权很难到达,原因都是因为统治成本过高。那个时代,云贵地区属于绝对的蛮夷之地,管辖起来费用昂贵(国力疲弱的时候是根本无暇顾及的),不管吧又怕落入敌手,腹背受敌——元朝就是忽必烈在正面战场无法推进,只能改为迂回 云南 以后取得决定性胜利的。

        基于此, 隆里 古镇在明清时期,是个战略要冲,扼守着王朝的西南咽喉,战略地位是极高的。

这是入口处一段残存的城墙,可以想见当时的威严和对峙。

         隆里 古镇周围是苗侗等少数民族,被征调来的中原汉族1000多(有史料说是1400户)官兵带着家眷从 安徽 江西 而来,小心翼翼的守护着儒家传统,也是如此, 隆里 古镇被称为汉族的文化孤岛。在时刻被少数民族敌意的千里之外,这些汉族成为了少数民族,能顽强的守住汉族的传统文化,里面一定充满了艰辛和故事,只是被时光的灰烬掩埋罢了。

        这是著名的蜈蚣街,与吴三桂有关。卫所制在明代末期就以礼崩乐坏,到了清朝手里,就完全不存在了,但是卫所的后人一直生活在这里。清初的吴三桂根据地在 云南贵州 也归他管。接管 贵州 隆里 的时候,这些汉族先民出于对大明朝的怀念以及对汉奸的痛恨,将街道修成了蜈蚣的图案,“蜈蚣”即“吴公”,每天踩踏吴公为朱明王朝复仇。太史公在世当写下:意淫竟至如此,岂不惊奇太息矣哉。
         隆里镇原龙里 (在 贵州黔南 州目前有个 龙里 县, 锦屏隆里 属于 黔东南 ),后取“隆盛之理所”之意改名 隆里 ,这里的街道没有十字街,全部是丁字街。据说“十”有“失”——失败、丢失的谐音,所以建设者们摒弃了十字街道的构思,也足以想见当初这个卫所在强敌和蛮夷的虎视眈眈之下,是何等的寂寞和恐惧。

        由 青阳 门进入古城,背后是“紫气东来”,汉文化的道教思想在边塞也迸发了少数民族刻意看不懂的光芒。孤岛之称并非空穴来风。镜头里应该是当地其乐融融的一家,无意间被陌生的来访者定格。

        街道的古意随着青苔滋长,600多年的沧桑被植入历史的积淀里,令人感喟。

        龙标书院可是大大的有名,可以追溯到唐代。历史上大诗人王昌龄被贬谪到这里,明代的 隆里 卫所官兵特地为子弟建了这所书院,专门向王昌龄致敬的。这样说来, 贵州 接待了两位王姓历史名人,除了王昌龄,还有一位心学的创建者,被史书评为圣人的王阳明,贬谪地是龙场,在今天的 修文 县境内。我所接待的客人中,就有专门从 重庆 驱车去 修文 看望龙场悟道的,可见王圣人是何等的名震天下。惭愧的是在 贵州 也三年多了,还从未去过载入史书的龙场,确是憾事。

卫所子弟学校——龙标书院的远近景。

正在加载更多内容...
24
目录
24
1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