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报
康南锣鼓草又称打锣鼓草,是康南地区群众在生产劳动中创造并把
互助
合作的劳动过程与歌唱融为一体,在愉悦的场景中消灭荒草的一种劳动形式。
“打锣鼓草”,流传于康南田间地头,类似于劳动号子,但又比一般的劳动号子更具有表演性,以一种劳动歌舞的形式呈现。
2008年,康南锣鼓草
成功
申报了
甘肃
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县政府专门批示,对康南锣鼓草保护工作作了部署,成立了有专业人员参与的康南锣鼓草保护领导小组,建立了乡村级锣鼓草乐队,(民俗文化保护村),实行招商到资,发展“康南锣鼓草表演”文化产业。县政府每年筹资一定比例的专项经费,安排专人在康南各乡镇进行全面细致的普查,彻底摸
清康
南锣鼓草的历史沿革,以及表演形式、乐手乐曲等全部状况,并建档保存,在康南各乡镇建立一个民俗文化保护村,成立一个锣鼓草演唱队,从人员培训、演奏水平、演出道具等面提高锣鼓草艺术档次,加大宣传力度,重视对传承人的培养、培训。目前,康南地区的阳坝镇、白杨乡、铜钱乡、秧田乡等乡镇的村社,也已经普遍开始了这一民间活动,具有较大影响的传承人大约已有65人。
康南锣鼓草,具有率真质朴的音乐个性,保留了古代劳劫人民在生产丶生活中朴素的音乐信息。具有较高的学术研究价值,将廉南鼓草列为非物质害声进行重点保护,对延续和传承传统民族文化都有十分特殊的价值和重要意义。
本游记著作权归@千年成州所有,任何转载请联系作者。
- THE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