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头图
清明节的快乐踏青
2020-04-07发布 472浏览
马蜂窝用户雪奇Lv32

152篇游记,104粉丝

我的出行信息
  • 出发时间 2020-04-04
  • 人物 家庭出游
  • 出行天数 1
举报

清明节的快乐踏青

刁学起

或许本文的题目会招来有些网友的质疑,清明节是祭祖的日子,缅怀故人,应该悲伤,何谈快乐?

    这倒引出了一个近年来网上普遍有争议的问题:清明节能不能祝福快乐?

    可能你的第一反应是不能!因为每年临近清明节总会有人在微信圈子里提醒,清明节不能说快乐,因为传统的清明节就是扫墓、祭奠、缅怀已故亲人,是个悲伤的日子,如果你在清明节祝福快乐,说明你不懂传统,是无知的表现。所以微信群里大都是人云亦云,清明节前首先提醒自己三绒其口,只字不提快乐二字,硬生生的把个充满活力的春天变成了一个萧煞寒风的秋日。其实正好相反,说此话的人才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是对传统的一种无知和曲解。

    传统的清明节是怎样的呢?最近我喜欢在网上听蒙曼讲古诗。蒙曼是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的教授,她在谈到这个问题时,引用了普遍认为是唐代杜牧的一首诗做 比如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蒙曼教授说,她认为这首诗不一定是杜牧写的。因为在杜牧自己创作的《樊川集》里,从来没有写过这首诗。后来到南宋的时,有人把它硬塞在了杜牧的名下,但是这不重要,重要的是这首诗所表达的内容。诗的首联一上来就说,纷纷冷雨,有家归不了的漂泊游子,让人感到很伤感。可是话锋一转“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顺着悠闲的牧童的小手一指,一个飘飘摇摇的酒幌子,在一片片粉白的杏花深处,让你的感觉马上变了。色彩回来了,春天回来了,好的心情也回来了。整首诗给人的感觉是又酸又甜,又冷又暖。这就像是对我们清明节这个传统节日的情感表达:既有伤感又有快乐的好心情。

    那么传统的清明节体现快乐的活动有那一些呢?清明踏青、赏春、荡秋千、放风筝等活动,都是节日快乐一面的体现。

    宋朝诗人吴文英在《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词中写道:“黄蜂频扑秋千索,有当时,纤手香凝。”荡秋千的人走了。但是在秋千的绳索上,留下了佳人纤手留下的香气,引来无数黄蜂频频往上扑。诗者该是个多情郎,其愉悦心情溢于言表。苏轼在《蝶恋花.春景》写道:“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难道踏青赏春荡秋千时,都要提醒大家,不准乐,严肃点!那才可笑呢。
    况且,即是传统祭奠形式也有祝福欢乐的一面,在省委宣传部工作时我曾参加过全国公祭 黄陵 的活动,每次仪式之后都 会安 排大型歌舞和献花馍、杂艺等民俗展示活动。 陕西 农村办丧事,也分红白两种,英年早逝者叫丧事,寿终就寝者叫白喜事。办白喜事家里还要请乐队吹打伴奏,甚至唱大戏。

    其实,古人的清明并不是个节日,只是个节气。因为气清景明,万物皆显,所以叫做清明。大概因为 中国 是农业社会,对节气最敏感吧,从唐朝开始清明的地位就逐渐提升,到了宋朝之后,就把上巳、寒食两个节日合并了,从寒食那,接受了祭扫的内容,从上巳那,接受了游春的内容,而上巳节的曲江流饮、踏青赏花等也纳入了今天的清明节。所以自宋朝以后的清明节,除了扫墓祭祖,还是个很欢乐的节日。什么是传统?古人流传下来的文化习俗就是传统,传统的清明节是一个混合了多种元素,可以安放所有心情的节日。到了吾辈,时逢盛世,难道还要硬把欢乐的一面封杀掉,而变成一个哀思与悲鸣之日吗?

以愚之见,清明节首先要祝福我们的祖先在仙界快乐,同时也祝我们自己踏青游春、尽享春光之乐。因而,清明节这天,我首先在网上写诗缀文表达对已故亲人的缅怀祝福,还有对被新冠病疫夺走的生命的哀悼。节日当天与内亲姑姑一家去了武功古城姜塬水乡附近的油菜花基地,踏青赏花,自己带干粮野餐,尽享温暖馨香的春光。并有五言拙诗表达:
    
踏青武功姜塬水乡油菜花基地
刁学起
清明踏青去,
姜塬菜花黄。
弃子育社稷,
厚土稼穑香。
2020.4.4

当然,今年的清明节有点特殊,被国家定为全国抗击新冠病毒哀悼日,在路上我们自觉随着警报长滴声停车默思三分钟,向被新冠毒带入灵界的英雄们和所有失去生命的同胞们,致哀、祈祷。


    武功姜塬水乡油菜花基地,在 西安 正西方的武功古城姜塬水乡附近,离 西安 110多公里。由于堵车,两个半小时才到达。大片的油菜花梯田,层层连片,组成了黄色的油菜花海,让人震撼。来这里才知道,这里已经举办了多届油菜花节,已成为比较成熟的旅游热线。更让我感兴趣的是古城的文化古迹。


    姜塬墓、教稼台、苏武墓、苏蕙故里都在武功古城附近。


    姜塬,是传说为上古时代中华民族的女性始祖之一,是黄帝的曾孙(三皇五帝中第三位帝王)帝喾的正妃,又称姜嫄。她生子弃,弃的14代子孙为周武王姬发。就是电视剧《封神榜》中,打败商纣王建立西周王朝的姬发。

《史记.周本纪》:“周后稷,名弃。其母有邰氏女,曰姜原。姜原为帝喾元妃。姜原出野,见巨人迹,心忻然说(同悦),欲践之,践之而身动如孕者。居期而生子(期,一周年),以为不祥,弃之隘巷,马牛过者皆辟不践;徙置之林中,适会山林多人,迁之;而弃渠中冰上,飞鸟以其翼覆荐之。姜原以为神,遂收养之。初欲弃之因名曰弃。”


    《史记》中记载的这一段姜嫄履迹生子的故事,既包含历史事实,又具有神话色彩。


  说的是在远古的帝喾执政时期,他的正妃姜嫄在野外见到一串巨人的脚印,由于好奇心就踩着足迹走了几步,忽觉身子一热,服内有动,有种舒适之感,回来后发现怀孕了。随着孕期增长,心里愈觉怪异,心生厌恶之感,想通过卜筮,祈求神灵,不要这个孩子,但十月胎满孩子还是呱呱坠地。她认为是不详之物,就把他扔到外面去,任其自生自灭。先是把他扔到了狭窄巷子里,牛羊都躲开孩子不踩;于是又将这个他扔到山林去,可是又多次遇到进山的好心的人给他铺盖身子;又将扔到水渠的寒冰上,可是又有许多的鸟儿来用翅膀羽毛为他暖身子。姜嫄感到很神奇,便把孩子抱回家来抚养,取名为“弃”。

正在加载更多内容...
9
目录
9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