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头图
大伾山游记
2020-06-16发布 950浏览
莫愁Lv10

6篇游记,4粉丝

举报

风雨过后就是彩虹,没有什么想不开是一趟出行散心解决不了的,如果有,那就是次数不够,可以来两次,来三次......
每天都重复着基本同样的工作,基本同样的生活。慢慢的,就觉得生活怎么就这么平淡呢?想打破这种平静,给生活来一剂调味剂。那就来一趟旅行吧,去远的地方,不现实。关键是,时间不够。去哪儿呢?先生说:回趟老家吧!家里父母均已不在,去年大哥也去世了,老家只有二哥、三哥在。自从大哥去世后,我们还没有回去过,怕一踏上那片土地,不由得又想起大哥。时间过去一年了,不能总沉浸在过去,说去,咱就去,简单收拾了一下就开车出发了。
先生的老家在 浚县 ,起初第一次跟他回老家的时候,他在路上是这样跟我介绍他的家乡的。这是一座历经千年的古城,虽然现在的 浚县 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县城了,想当年这也是个威名赫赫的地方。隋末农民起义,李密领导的瓦岗军就曾在此做过战;隋唐大运河的流经之地;黎阳仓的所在之地; 浚县 大佛可是全国最早,北方最大的摩崖造像,非常罕见的。

安阳 出发,先走的是京港澳高速,然后转到台辉高速在 浚县 下高速。大约是70公里的路,很畅通,路况也不错。大伾山就在县城的东侧,离着先生家的祖宅很近,他说从小他就在这山上长大,山上的每个能钻进去的洞他都钻过,很怀念儿时放学后在山上玩儿的乐不思蜀,直到听到老娘喊他回家吃饭的声音才恋恋不舍的回家。现在这里变成了景区,而没变的不仅仅是这座山,还有 浚县 一年一度的正月十六的社火,那人山人海的劲头儿,在北方可是不多见。每年去看社火表演,先生都是紧紧地拉着我和孩子的手,一不小心就给挤丢了。
据传说,这是大禹治水时路过的山,又称“禹贡名山”。大伾山自大禹治水到此后,帝王将相,文人骚客登临揽胜者举不胜举。东汉建武元年(25年)刘秀从 河北 返军 洛阳 经黎阳,登大伾山,在山上筑青坛祭告天地,后山又名青坛山。三国时,魏文帝曹丕从征自邺至黎阳经大伾山,写《黎阳作》诗四首。建安七子之一刘桢,曾客于黎阳,并作《黎 阳山 赋》。西晋 永嘉 年间,后赵主石勒自黎阳津渡河攻白马,经大伾山,并依西域高僧佛图澄之言,在大伾 山东 崖凿大石佛,以镇 黄河 。梁代,大文学家江总至黎阳,游览大伾山,写下《渡 黄河 》诗。

隋末,李密率瓦岗军破袭黎阳仓,开仓赈民,并在大伾山顶筑中军亭以指挥操练,了望敌情。
唐武德五年(622年)五月,唐太宗李世民集军到黎阳,曾登大伾山。唐代著名诗人骆宾王、王维、洪经纶、岑参、贾岛、杨巨源等,曾至黎阳,写诗作赋,赞美大伾山风景之秀丽。宋代诗人范成大,驻足黎阳,登临大伾山,留下诗作墨宝。
金天眷三年(1140年),金兀术率兵入黎阳,在大伾山下渡 黄河 攻汴京(今 开封 )。元代至正年间,中书左丞许有壬登大伾山题铭。
明弘治十一年(1498年),著名哲学家王守仁(字阳明)护送 浚县 人、兵部尚书王越至 浚县 安葬,逗留月余,曾在大伾山上建《阳明书院》讲学,留下《大伾山诗》和《大伾山赋》,讴歌了大伾山的美丽和历史变迁。明末,卢象升游大伾,写诗《七律二首》。
崇祯十七年(1644年)春,礼部尚书、我国古代著名书法家王铎自 孟津 返京途经 浚县 ,两次游大伾山,作《再至青坛》诗一首,摩崖题“鹭涛虎岫“四字,成为书法珍品。
清康 熙年间,书画家、 河南 驿盐兵备道程,登大伾山,题“何日闲”、“邀云”刻于崖壁。
清代人程淓等皆曾登临大伾山吟诗作赋,挥笔题记。
民国年间, 河北 省主席李培基游大伾山,留下“瞻彼淇奥”摩崖题字。
更奇怪的是,这座山上道观和寺院并存,而且相处的非常和谐,毫无违和感。每次来大伾山都有不同的感慨!
爬完山,在街上的老店里,来上份石子馍再配上一碗萝卜丸子汤,菜就是凉拌 浚县 豆皮。经济实惠,关键是我们都爱吃这口。吃完了,去几个哥哥家里转转就返回 安阳 了。
虽然只有一天的时间,但是感觉很不错,看幸福就是这么简单!

正在加载更多内容...
13
目录
13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