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报
传统稻作文化,就是农民使用传统农具,如牛、犁、耙、镰刀、木桶等,从事水稻生产的活动。千百年来,我国农民使用传统的农用器具,在春播秋收中挥洒着辛勤的生命汗水,也收获着五谷丰登的希望。但随着斗转星移,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发展,许多原始农具正在逐渐退出人们的视线,在历史的舞
台中
永远地谢幕了。油岭瑶寨的影友正是抓住乡村振兴契机,利用人们的好奇心理,激发摄影人的创作热情,让摄影师重拾儿时记忆,用镜头留住记忆深处的乡愁。
7月25-26日,我们一行15人租了辆中巴,早上8点30分从
广州
城出发,走广(州)清(远)高速,再转清(远)连(州)高速公路,从水足塘收费站出口走上前往
连南
县方向的省道S261,约莫行驶了6公里,在“云海花谷”处转入油岭瑶寨的乡村公路,去赴油岭瑶寨影友组织的“拍摄正在消失的传统农耕文化”之约。
油岭瑶寨位于
广东
省
连南
瑶族自治县三排镇境内,山脚下是油岭新村,山顶上是油岭古寨,喀斯特地貌群山连绵,奇峰兀立。每到7月,山脚下开阔的谷地犹如秋天的那片荷叶,金灿灿的惹人喜爱。春种夏收,这里便成了当地瑶民挥汗如雨的“战场”。参差不齐的田块上,脚踏打禾机代替了原先的木桶,拖拉机的轰鸣代替了牲口的使唤声,留在记忆深处的传统农耕俨然是“一去不复返”了,曾几何时就让摄影人感到懊丧。这回,真的能拍摄到真实的传统农耕文化吗?
带着疑问,我们一行于中午11点30分到达了当地影友发来的卫星定位点——王山湖农庄停车场。车未停稳,影友就上来用当地瑶语打招呼:“嗨,伙计们,孙虎啦!”走出车门,一行15人都听不懂他的话,只有大眼瞪小眼的份。影友见我们茫然的样子,便乐呵呵地解释道:“我说瑶语哩。朋友们,辛苦啦!”明白了他的意思,我们一个个抢着回答说:“不辛苦,倒是麻烦你啦。”
中午在停车场边的简易房子临时用餐。饭菜不错,基本上都是带“土”味的,什么本地土鸡、土鸭、土猪肉、鲜笋、野菜等等,十分吊我们这些城里人的胃口。啥也不说,大家都在自觉实行“光盘行动”。
下午3点,太阳已经有点偏西,不怎么辣了,也顾不得长途劳累,我们便带上“长枪短炮”,跟随着当地影友前往不远处的田间地头,拍摄人工收割、禾桶打谷、田埂挑担等传统农耕场景。由于近几年才兴起机械耕种,油岭瑶民的家里还保存有传统农具,一开场就让我们这些摄影师大感意外。瑶民们男的头包红巾,女的腰缠白布,传统的服装配合传统的农具,久违的场景更让我们手舞足蹈,得意忘形。
点击加载更多...
本游记著作权归@油岭瑶寨所有,任何转载请联系作者。
- THE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