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头图
湖南最美侗寨
2020-10-31发布 1628浏览
豆瓣小站Lv34

207篇游记,40粉丝

我的出行信息
  • 人物 带孩子
举报

每每提起苗寨、侗寨,人们自然而然的会想起 贵州 ,想到了让人流连忘返的 西江 苗寨、 肇兴 侗寨。
      其实, 湖南 省的 通道 县也有着“最美侗乡”之称。据说,这个小城24万人口中有19万侗族人,保留着侗族最原始的民族特色。
      我们是在参观了 芷江 机场、 恭城 书院( 通道 转兵会议遗址)后,听了当地人的介绍,才知晓有这么一个美丽的村寨的。
      到了 通道 县,便随意找了一个落脚地。第二天一早,踏上了我们的寻找最美古侗寨之路。
      芋头古侗寨(也称过皇都侗寨和 中国 第一侗寨)位于 通道 县城西南9公里的芋头村。芋头村始建于明洪武年间1368年,迄今已有600多年历史。清顺治年间(1644年)遭火灾,复建后形成以芋头溪流为轴线向两边分叉布置的7个聚居群。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建芋头廻龙桥、牙上鼓楼、龙氏鼓楼。 清道 光、光绪年间分别修建田牛鼓楼、芦笙古楼、 龙门 及维修古驿道街道等等。
      全寨现有176户,758人,纯侗族山寨,是我国保存完整的民居古建筑群。
      这里果然风光秀丽,保留着侗族最原始的民族特色。
      坐在火塘边与老人们摆古论今。他们说早些年来侗寨的都是些爱好户外运动的驴友。虽说离县城不远,但交通十分不便,都是自驾着摩托车和越野车翻山越岭而来,走的是弯弯曲曲、杳无人烟的山路,费了好一番功夫才能抵达侗寨。可见它在山林里藏得极深。但所谓天道酬勤,侗寨也从未让山外来客失望过。
      侗寨被来访者们一致奉为堪称侗族民居“实物博物馆”,素有“大山里的侗族布达拉宫”美誉。
      虽然时间改变着人类的容颜,但从未使这里的房舍水利、土地良田、一草一木发生过迁移,形成了一个良好循环的生态圈,任何人、畜、植都是生态圈里的一个因素,世世代代与侗寨紧紧联系着。它就这么静静的伫立在 湖南通道 县的一个山坳里几百年,但凭外界沧海桑田如何变化,侗寨永远是这副安静沉睡的模样。
      改革开放后,政府为侗寨修建了一条公路,打开了外界通往这里的 通道 。但比之其他侗寨,外界对这个侗寨知之甚少、千里迢迢来此的人寥寥无几。但不缺乏勇于解锁远方的冒险者们,一路前行披荆斩棘。当我在山林中行驶时,一路寂静无声。若是一人来此,怕是开车开得心慌。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之时,侗寨陡然出现在视野之中。这是一片平坦开阔的山坳,由密林和高山小心翼翼托起的侗寨,为造访者的到来,敞开了欢迎的大门。
       我们进村时,尚有一男一女陪一老外打的下车。心想在空落落的村落里,终于有了一起游的伙伴。谁知待我们看了一会导游图,这三人便不见了踪影。剩下我们一家在村寨中踱步,不过村中已是人烟稀少,只剩下老一辈人还耕作于此,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享受着亘古不变的悠长岁月。
      寨子里都是老人和小孩,极少看见年轻人。据说都外出打工去了。虽烟火气不足,但围绕寨子四周转上一圈,只见树木围绕着整个村落。而且都是些名贵树种,如枫香树、楠木树、红豆杉等。几百年来的自然生长,如今荫绿参天、茂盛葱笼。我国的少数民族多有自然崇拜。侗族不仅崇拜万物有灵,更信奉祖先。外人在芋头侗寨中除了感知到这里人与自然共生共息之外,还能见到始建于明代的古萨坛。
      寨中人家被竹林掩映、青山环绕,此中建造的屋舍也别有一番风味。
      芋头侗寨现有吊脚木楼113幢,鼓楼4座,寨门1座, 龙门 1座,古井3口,古萨坛2个,古驿道1.6公里。小住几日,稍加搜集整理,便是一个个充满着沧桑的历史故事。
      通往山间的步道均为青石板古道,始建于道光十六年和乾隆五十八年,共108级,一直通到公路边。当年诸葛亮七擒七纵孟获,就走过这条驿道。 中国 工农红军长征过 通道 ,其中有一部分也是踏着这条古驿道上的青石板翻过玉头界到牙屯堡镇,入播阳镇,进 贵州 省到达 黎平 县的。
      距村寨约三公里的地方有一龙潭瀑布,需要沿河向上游步行一个多小时才能到达,沿途需要问路。这里是自然形成的三叠瀑布和深潭。竹林、古树林掩映环抱的溪沟交错纵横,密林覆盖的山水景观,从龙潭瀑布流出的溪水穿寨而过,在村寨上下周边都有五公里以上的原始森林植被和众多溪流。
      我在退休前后曾五次自驾游 湖南 。这个侗寨是第二次游的时候去的。时光飞逝,也不知道如今的侗寨怎么样了?心中一直牵挂着这个因其原汁原味而令我魂牵梦绕的小山村。

正在加载更多内容...
14
目录
14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