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报
听完一曲陇右长歌,我从
天水
一路向东,经过
平凉
,来到
泾川
。在
泾川
百里石窟长廊探秘了一天之后,在
泾川
县城闲逛起来。第一站,走到了
泾川
博物馆。
小县城的博物馆多不起眼,却隐藏着瑰宝。
泾川
,自古作为丝绸古道之要冲,华夏文明之腹地,西出长安通往西域的第一重镇,自然“藏”了不少宝贝。
实用信息
地址:
泾川
县安定街5号
开放时间:9:00-11:30 14:30-17:30,周一闭馆
参观流程:
1.凭身份证至西侧游客中心换票,也可以此咨询、预约讲解等
2.博物馆门口测量体温,行李可寄存于门卫室的柜子里
3.入馆参观
泾川
县博物馆成立于1984年,其前身为民国时期的古物陈列所,1990年迁入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泾川
城隍庙院内,居县城中心位置,占地3000平方米,建筑面积320平方米。目前分三片展区,东殿是“
泾川
佛教文物菁华展”,正殿内是“陶钧化育——
泾川
县博物馆馆藏陶瓷器文物展”,院内展板上则是
泾川
历史图片展。
刚过9点,我就到了门口,工作人员刚洒了水,正在用大条帚刷刷刷地扫地,指引我去隔壁换票。在游客中心的玻璃门前,我定睛仔细阅读了打印在A4纸上的“闭馆通知”,里面小姐姐微笑着跑出来拉开门,连声道歉,一边揭一边解释说刚刚重新开馆,还没来得及撕去。我进门换了票,小姐姐说:您是我们重新开馆后今天第一位观众,如果需要的话,我可以为您免费讲解。哇,求之不得!
——当时不知道,旁边另一位大美女是
泾川
文博系统的代言人、副馆长郭老师,可惜了,没有多交流交流!
泾川佛教文物菁华展
我来
泾川
就是为了石窟而来,看石窟寺,自然离不开壁画和造像。陇东地区气候相对湿润,所以壁画的保存状况远不如
敦煌
,但是造像就不一样了。这里离北魏的政治中心平城(现在
山西
大同
)更近,自东而来的“平城模式”在此留下深刻的印迹;这里离凉州(现
甘肃
武威
)也不远,佛教东传路上是否乘着“凉州模式”之风而来,未可知;但可以肯定的是,后来泾州作为
丝绸之路
西出长安的要塞,东西方文化一定在这里交汇过、碰撞过。所以
泾川
的造像艺术不容错过。
目前“
泾川
佛教文物菁华展”展出的是重开馆后新换的展品,主要为2013年出土于北宋龙兴寺窖藏佛像坑的造像,经
陕西
文保院修复后展出。当时一共出土了287件组。这一批文物出土时非常整齐地摆放在两个并列的佛像坑内,专家推测这批造像产生的原因可能有两种,一个是寺院更新换代,旧的一批被换下,掩埋于此,还有一个原因可能是源于“三武一宗”灭佛运动,因为这一批造像被发现时头部与身体都是分离的,且全部是头朝南、面向西,显然这是一次有组织有计划的造像掩埋。可能当时僧人按照“入土为安”的习俗,对这批造像进行了“礼遇式”的集中掩埋;而面向西的摆放特点可能与佛教徒向往西方极乐世界的理想有关。
可能因为
泾川
周边主要都是砂石质地的山,所以这批文物的石材多为砂石,仅少量是青石雕刻而成。
展出的文物中,只有这枚佛头断代为北魏,其余均是北周及以后。佛呈高肉髻,虽然面部已经模糊,但是从轮廓上可以清晰地感受到北魏时秀骨清像。
北周的塑像明显珠圆玉润了许多。低平肉髻,水波纹发髻,可见早期塑像依然多少受犍陀罗风格影响。面相丰圆,与北魏的形成鲜明对比:
这件彩绘石佛头像同样是水波纹发髻,但脸型方圆。发髻和额心那点朱砂色还清晰可见:
点击加载更多...
本游记著作权归@bluecrane所有,任何转载请联系作者。
- THE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