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篇游记,23粉丝
只一坟头,意义重大。 据《 永年 县志》载:“在(府)城西南五里的大堤内有毛遂墓”。这句话我记了好长时间了。因为我曾先后两次去 永年 古城,但居然没去毛遂之墓!第一次去时,还不知道有个毛遂之墓,当然就没去。而第二次去时,我是知道的,为什么不去呢?我也记不得了。因此,这个萦绕在脑海的毛遂之墓就一直在,挥之不去。 正好清明时节,去 邯郸 博物馆。大约17:00多,决定去一下毛遂之墓。从 邯郸 车程1小时,到达纪念地,在一片庄家地里,周边还有水塘公布, 永年 城这一带水多。从乡间小道过来,刚好能错开迎面来的两辆车。有时候会车时要踩一下刹车,避免剐蹭。路边有步行、骑车、三轮时还要放慢速度,刚好观望周边田地与水塘,三三两两也有垂钓的闲人散客,少不了在田地里劳作的农民,还有飞起与落下的小鸟,绿色的,黄色的,色彩斑斓的小花,初春就要开始了,或已是春末了。太阳正在变得更大、更红地向下落着、落着、落着,迎送着我们来到景点附近。 说是景点,但真不能算个景点。远远地望到了黄色的三角形旗帜,迎风招展,风并不大,旗帜刚好展直了,指着一边铺开、挺立、停顿着,旗帜下边是一圈悬挂着的红灯笼,簇拥着旗帜,犹如红花配绿叶的感觉,这里却是“红灯配黄旗”。 我猜,那就是我要去拜祭的目的地。路边停好了车,直接送着路边的下坡土道,穿过水塘,跨过田地来到近前,周边是荒了一周的,然后中间是一个 高台 ,约有半米的样子。上到土台子,看清了灯笼,两小漂亮的小鸟立在枝头,大约是在看我们吧,随后就飞起远去。有一个坟土,犹如我们常常看到的家族坟地,只是坟土规模略大,坟土前摆一只石鼎,有烧纸与插香的印迹,鼎后是一碑,模糊模糊看得出毛遂字样。这就是要拜祭的地方了,曾经萦绕在脑海3年多了:)。 因为在我看来,他是我们打工人的先辈,或者说他是我们的带头大哥! 网上摘抄一段如下 : 毛遂,战国时期赵国人(今 河北 省 邯郸 市 鸡泽 人),年轻时游赵国,为赵国公子平原君赵胜门下的食客,在平原君门下三年没有名声,不被人所知。 赵惠王九年(公元前289年)秦国围困赵国都城 邯郸 ,大军压境,赵国危在旦夕,赵王派平原君求救于楚,平原君决定在客中选20名文武兼备者同往楚求救兵马。平原君门客中选中19人,就缺1人。这时,毛遂站出来说,“就让我凑够数吧”。平原君问:“先生在我门下几年了?”毛遂回答:“三年了。”平原君又说:“世上凡是有才能的人,好比锥子装进口袋里,锋利的尖就能露出来,先生来我门下三年之多,我从没听到你有什么本领,你还是留下吧。”毛遂答言:“是不是把尖锥,可谁也没把我装进口袋里呀!不然早就脱颖而出了。”平原君听后便答应把他带上同赵楚国,同随的19人都嘲笑毛遂自不量力。 平原君到了楚国,谈判从早上到中午,毫无结果。这时毛遂偑剑上堂,大声喝道:“合纵发兵,是三言两句的事,为何议而不决。”楚王对毛遂出言不逊。毛遂怒目按剑直逼楚王,慷慨陈词:“楚国有五千多里土地,一百万士兵,是可以称霸的大国,没想到秦国一兴起,楚国连打败仗,甚至连堂堂的国君也当了秦国的俘虏,死在秦国,这是楚国的奇耻大辱。联合搞秦最根本的是帮助楚国报仇雪耻,大王反而吱吱唔唔,自己不感到理亏心愧吗?”这一番话刺中了楚王的要害,楚王决定出兵。并同平原君歃血为盟,协力抗秦。从此毛遂名威大振,“毛遂自荐”、“脱颖而出”便为千古流传的佳话。 可以想像,那个时候,自荐并不是常事。或者说,士人们并不自荐,而是通过一些活动或业绩来向外传播的。因此,只有到了三国时才有“九品中正”制,再有“月旦评”的事情,那么重要。摘抄一段佐证如下: 月旦评是东汉末年由 汝南 郡人许劭兄弟主持对当代人物或诗文字画等品评、褒贬的一项活动,常在每月初一发表,故称“月旦评”。无论是谁,一经品题,身价百倍,世俗流传,以为美谈。因而闻名遐迩,盛极一时。月旦评虽为时不长,但在史坛和文坛上留下了深深的烙痕,以致后人对其评论纷纷,褒贬不一。 才有那句许邵评价曹操的名言:“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也”。 发展到如今,怎么可能不自荐?甚至吹牛、欺骗、盗名,无不用其极! 毛遂在那个时候,已经在平原君度府上坐了三年多的冷板凳,日常工作也没人留意贡奉,似乎就要默默无闻了,恰逢大难,毛遂自荐,一鸣惊人。为的是一口饭而已!!!!
本游记著作权归@秩序之美排队所有,任何转载请联系作者。
51%的蜂蜂会选择这条路线
29%的蜂蜂会选择这条路线
39%的蜂蜂会选择这条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