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报
明万历元年(1573年),
珙县
,僰人部落集聚地,全部落一万一千人突然销声匿迹,不见踪影。唯一留在人间的是,在麻塘坝悬崖峭壁上,高高挂着的三百口悬棺。
他们最后去了哪里?他们后人在哪里?为此史学界争议纷纷。
住在
威信
县城,第二天去
珙县
僰人悬棺,车子在宜毕高速开了25公里,下三桃出口,进入县道。余下的30公里,走了二个多小时。一路是坑,人们嘴上挂着的“当心掉进坑里去”,在这里应验了,捧着方向盘,我躲着坑,坑避着我,通往麻塘村都是修路或烂路,好像这条通往僰人悬棺的路永远没有尽头。瞟一眼车窗外,没有蓝天,没有白云,从川南一路过来,春山明媚,此处阴霾笼罩,令人郁闷。
这片土地古时候叫僰国,僰人白练缠头,身尚青碧,背领刺绣,身形矫健,骨架普遍大于汉人。令人悲哀的是,僰国前有古人,后无来者,唯有睡了五百年,永远不会睡醒的僰人祖先们,在悬崖上听风辨雨。
记得老一辈唠叨过,在
江南
农村,走过裸露的旧棺材,都要去粪池捣一捣,消除浊气。昨晚早早醒来,满脑子都是僰人悬棺,还是与老一辈的唠叨接轨了,我不准备用无人机飞近拍摄悬棺,亵渎千年魂灵,罪过不小。
唐朝时期,同属一地的汉人们已在吟咏“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抒情七言绝句,可怜的僰人,到明朝灭亡那一天,还没有民族文字,唯有留下了岩画和悬棺。
当导航仪显示到地了,九盏灯是僰人悬棺最多的悬崖。这儿没有游客,没有停车场,,也不用景区门票,,我们一路颠簸半天,就是这烂路吓跑了其他好游者。
一块国家文物保护单位僰人悬棺的牌子,立在写有九盏灯的下面,一座百米高悬崖,上面几十个悬棺挂在上面,平时胆小者,见到一口棺材会不寒而战,当无数口棺材在你头顶晃荡,我的好奇心已远远大于恐惧感了。
沿九盏灯阶拾梯而上,到达离悬崖更近的平台,悬崖上悬棺四周有无数个搁棺材木档的石孔,看来当年悬棺是密密麻麻,不可计数。我仰头用长焦距镜头拍摄,只见悬棺周围岩石上,有几幅清晰的红色岩画,一张画的是一颗
大树
,树下有一个女子在快乐的跳舞;另一张画的是,大屋子里面有小屋子,一只狗趴在小屋子地上;最后一张一个僰人在前面,后面一溜骑马的人。好厉害,八百年过去了,日晒雨淋,岩画依旧鲜艳如新,不知用的何种颜料。
走到九盏灯最高处,出人意料,竟然是一个几千平方米的山洞,据考证是僰族首领们练武修性之地。从洞口往外看,麻塘坝长约10千米,平均宽度约2.5千米,谷底平坦,是大片的农家稻田,两旁是摩天的悬崖峭壁。
九盏灯就在公路边,当我们要离去,一位九盏灯唯一摆摊的村民,好心告诉我们,车沿麻塘坝村悬崖边开,沿村走一圈,还有不少僰人悬棺在百米高的崖壁上,总数将近300口悬棺。
这次在川南自驾游,沿途村民的热心好客我们见识了,在
犍为
县寻找嘉阳小火车C大转弯观景点,一位聋哑村民,站在山坡上,双手举得高高地给我们指路,待我们走入观景点小路后,才慢慢放下来,这一幕,让我印象深刻。有这个助人为乐的民间基础,怪不得史书上称“自古蜀人多豪杰”。
我们车子开一段,停一段,发现沿途悬棺众多,但没有九盏灯集中,这儿的老百姓对先辈敬畏意识强烈,先辈留下的东西一点不能破坏,我们在村中看到两个近百年碉堡,还有村民在里面居住。
我们一路追踪,来到村外一个叫老鹰嘴的山崖,在它左边悬崖上也有不少悬棺,看得我们聚精会神。这时候走过来一位大妈,指着上山的路说,不出百米,上面还有一个巨大的山洞,可以走进去5公里,你只要见到路边坡上有二个石刻
菩萨
,就是山洞所在地,有再往上8公里,还有一颗1300多年的银杏树,可漂亮了,并热情邀请我们去她家吃午饭。时间有限,我们决定去山洞看看。
车前行上山,果然见到,有二个小
菩萨
在路边。由于路窄,车去前面掉头。我一个人走上小坡,过坡后豁然开朗,大洞,沉在坡底,犹如一张大嘴张开着,洞口大的有些吓人,里面有5公里的深度,更令人不可思议。洞上是百丈悬崖,崖顶左右各有一股泉眼,泉水似泪,滴滴答答流个不停,山风微微,寒气刺人,我总感觉此地有些阴冷,非久留之地,赶紧从山坡上爬了下来。
回来后,翻阅
珙县
人民政府网站资料才知道,在洛表麻塘坝大洞的岔洞内曾发现大量白骨,应是这些僰人在明朝大军清剿下,躲进洞中死后留下的,这部分人可能在1000人左右。回头想想,那个洞口还是阴气蛮足的。
落后是要被挨打的,明朝实行了改土归流政策,即逐步取消土司世袭制度,设立府、厅、州、县,派遣流官进行管理。僰人部落首领非常抗拒和谋反,与二百个部落头人商量半天,还是以卵击石,一万一千僰人对抗14万明朝大军,失败是不容置疑的。那一万一千僰人怎么瞬间会消失的无影无踪呢?
珙县
回来,翻阅史料,基本搞清僰人部落全部人口一万一千人的去向,九丝山大战失败,七千多人被明朝大军所杀,二千三百八十一名妇幼招安投降,一千多人躲进麻塘坝山洞后死亡。可能有极少人群逃离,现在在
云南
省
文山
州
丘北
县舍得乡白泥塘村,自称僰人后代,有待考证了。
离开村子前,我们无意中拍摄到,麻塘村边的一座悬崖,不知是否天意,悬崖中浮现一个五官清晰,有鼻子,有眼睛,有嘴巴,右边还有挂下的巨大手臂,活脱活像一条强健的僰人汉子。国破山河在,僰人的魂,或许永远留恋着这片生活了三千年的故土。
在查史料中,见到僰人同年代
四川
人,明代大文学家杨慎,写下的 著名诗篇《
临江
仙》,令人感叹无限。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明万历元年(1573年),
珙县
,僰人部落集聚地,全部落人口一万一千人销声匿迹,不见踪影。。唯一留在人间的是,在麻塘村悬崖峭壁上,高高挂着的300口悬棺。
他们最后去了哪里?他们后人在哪里?为此史学界争议纷纷。
住在
威信
县城,第二天去
珙县
僰人悬棺,车子在宜毕高速开了25公里,下三桃出口。
进入县道。余下的30公里,走了二个多小时,一路是坑,人们嘴上挂着的“当心掉进坑里去”,在这里应验了,捧着方向盘,我躲着坑,坑避着我,通往麻塘村都是修路或烂路,好像这条通往僰人悬棺的路永远没有尽头。
瞟一眼车窗外,没有蓝天,没有白云,从川南一路过来,春山明媚,此处阴霾笼罩,令人郁闷。
这片土地古时候叫僰国,僰人白练缠头,身尚青碧,背领刺绣,身形矫健,骨架普遍大于汉人。令人悲哀的是,僰国已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只有睡了五百年,永远不会睡醒的僰人祖先们,在悬崖上听风辨雨。
点击加载更多...
本游记著作权归@山高月小所有,任何转载请联系作者。
- THE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