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我国目前保存最完整的四座明代古城之一,是唯一一座方形卫城,城墙设有东南
西北
四门,城中心设有钟鼓楼,城门外筑有半圆形瓮城,城墙四角仍筑有炮台,用来架设红夷大炮。
兴城
具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在42平方公里的区域内,集“城、泉、山、海、岛”五大景观于一体,珠联璧合.
古城景区内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兴城
文庙,它是
东北
三省保存最古老的一座文庙,战地16800平方米,内有状元门、状元桥、大成殿、论语墙、圣迹图等 ,还有植物奇观古柏育桐、卧桐成林。城内还有祖氏石坊两座、城隍庙、将军府、周家住宅,古城景区内的每一个景点。都有诉说着古城500余年沦桑历史、风土人情和灿烂文化
兴城
古城背倚辽西丘陵,南临渤海,雄踞辽西走廊中部咽喉之地。是辽东地区通往中原的交通要道。辽圣统和八年(八元990年)始称
兴城
。明宣德三年(公元1428年)明政府在此设卫建城,赐名“
宁远
”,明代
兴城
古城称
宁远
卫城,清代称
宁远
州城,民国三年(1914年)重新启用
兴城
之名,延用至今。
兴城
古城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明天启六年(1626年)和明天启七年(1627年),明守将袁崇焕以不足两万人兵力击败努尔哈赤和皇太极的两次进攻,史称“
宁远
大捷”
兴城
古城始建于明宣德三年 (公元1428年),为
宁远
卫城,清代重修,改称
宁远
州城。
宁远
古城与
西安
古城,
荆州
古城(今
江陵县
城)和
山西
平遥
古城同被列为我国迄今保留完整的四座古代城池。
宁远
城呈正方形,城墙高8.8米,周长3200米,四城设门,城内正中有钟鼓楼一座。
宁远
古城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城内有明代祖氏石坊和文庙等古迹。明代,
宁远
古城为边防重地,明将袁崇焕驻兵于此,屡败清兵。天启六年(公元1626年)1月 ,清太祖努尔哈赤率兵13万围攻
宁远
城,身负重伤而败退。天启七年5月清太祖统军再攻
宁远
城,再败城下。是五百年前留下来的一份珍贵的历史遗产,是我国目前保存最完整的一座明代古城,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它经历了570多年的风雨浸蚀和战争摧残,外城现已无存,内城经历代维修,基本保持原貌。
兴城
古城略呈正方形,城的四面正中皆有城门,门外有半圆形瓮城。城墙基砌青色条石,外砌大块青砖,内垒巨型块石,中间夹夯黄土。城上各有两层楼阁、围廊式箭楼,分别各有坡形砌登道。四角高筑炮台,突出于城角,用以架设红夷大炮。当年明清
宁远
之役,清太祖努尔哈赤就是被红夷大炮击中,身负重伤,回盛京之后不久身亡。东南角建魁星楼一座。城内东、西、南、北大街呈十字形相交,古城的正中心,有一座雄伟壮观的钟鼓楼,它凌空飞架,与四座城门箭楼遥相对应,显得威严壮观,气势巍峨。
古城城门有四:东曰春和;南曰延辉;西曰
永宁
;北曰威远。钟鼓楼在中街。鼓楼为战时击鼓进军、平时报晓更辰所用。鼓楼楼高17.2米,分为三层。基座平面为正方形,高如城墙,下砌通向四条大街的十字券洞,全部大青砖砌成,,分东、西、南、北各筑拱形
通道
。上为两层楼阁,第二层外部游廊悬挂历年来
兴城
视察的党和国家领导人及重要外宾的图片。内部辟为
兴城
出土文物陈列馆。展出"红山文化时期(约五六千年前)及春秋战国时期的骨针、陶器、刀币等珍贵出土文物。还架设一面巨型牛皮大鼓。大鼓直径2.25米(整张牛皮绷制),实为全国罕见。1995年李鹏总理第二次视察
兴城
时曾来此参观。三层为民族英雄袁崇焕将军蜡像馆。此蜡像经能工巧匠的精雕细刻,人物表情丰富细腻、栩栩如生,似乎正在向人们宣布我与此城(
宁远
城)共存亡的决心。周围廊式,歇山卷鹏、飞檐凌空、朱廊画栋,
西北
开函洞小门,有石阶可上下。当登上鼓楼,古城风光尽收眼底,令人心旷神怡。今天的
辽宁
省
兴城
市,即明清两代的
宁远
州城,是我国现存古城中保存最完好的一座。其内城呈正方形,南北长825.5米,东西长803.7米,全高10.1米。四门,门上有城楼。门外有瓮城。城内有十字大街,正中有一座鼓楼,南大街有一石牌坊。
本游记著作权归@李向彬所有,任何转载请联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