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头图
从河北塞罕坝到宁夏西海固:坚持绿色发展 信念从未改变
2021-09-01发布 307浏览
益圈益事Lv4

1篇游记,0粉丝

举报


近日,总书记来到 河北 省塞罕坝视察,重走林场路,重申塞罕坝精神。

塞罕坝,曾经“飞鸟无栖树、黄沙遮天日”的高原荒丘,曾经寸草不生、生气全无的荒芜地带,在一代代塞罕坝人艰苦卓绝的奋斗下,变成了如今水草丰沛、森林茂密、守卫着京津地区环境的重要生态屏障。自上世纪60年代初到现在,短短六十年的时间里,塞罕坝发生了凤凰涅槃般的蜕变,而塞罕坝精神,正是在背后支撑并指引着塞罕坝人前赴后继与恶劣的自然环境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心甘情愿把热血和激情都投入到生态环境改善当中的不竭动力。

总书记曾说:塞罕坝林场的建设者们听从党的召唤,艰苦奋斗、甘于奉献,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 银山 的理念,铸就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他们的事迹感人至深,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生动范例。全党全社会要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弘扬塞罕坝精神,持之以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一代接着一代干,驰而不息,久久为功,努力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新格局,把我们伟大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美丽,为子孙后代留下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优美环境。

其实,塞罕坝精神并不只属于塞罕坝这片土地,在我国生态环境日益改善的今天,每一片绿水青山的背后,都有着一群为美好环境建设而呕心沥血、全心付出的人们,都有着属于当地独有的“塞罕坝精神”。

上个世纪的 中国 西部,部分地区同时面临着生态环境恶劣和生活水平低下的双重问题。 宁夏 西海固 ,气候恶劣、水源奇缺、自然灾害严重、生存条件极差,曾被联合国粮食开发署确定为最不适宜人类居住的地区之一。但今天的 西海固 ,经过了植树造林、生态移民等一系列改造之后,已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山绿了、水清了,生态环境和人们的生活好起来了,五彩缤纷的 西海固 俨然已经成为了另一个“塞上 江南 ”。

绿富 西海固   拥抱新生活

上世纪80年代之前的 宁夏 回族自治区 西海固 ,千沟万壑,干旱荒凉,土地贫瘠,饮水困难。恶劣的自然环境,以及落后的生产方式导致当地人吃不饱、穿不暖,整日挣扎在浑黄的天地之间,为维持基本的生活,与艰苦的条件顽强斗争着。

(从前的 西海固 一片荒凉)

1982年,中央决定实施“三西”( 宁夏 西海固甘肃 定西 、河西)开发计划, 西海固 首开有计划、有组织、大规模“开发式”帮扶的先河。在党中央的领导和号召之下,各个企业、组织也纷纷发挥各自的优势,为当地提供资源与切实可行的项目。

中国 绿化基金会自2015年开始,先后在 宁夏 固原 原州区、 中卫海原县吴忠 市红寺堡区、 中卫中宁 县等地开展“幸福家园—种下希望树”公益项目,结合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扶持当地居民进行经济林种植。项目前期派专家前往当地进行实地考察,选取最适合当地条件的枸杞品种。除此之外,项目还邀请林草行业专家和枸杞专家为种植户进行培训,包括种植方法、养护方法、虫害防治以及各种注意事项,并定期派人到项目地进行察看,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有了好的项目和专业人士的指导,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热切。很多在外打工的年轻人也都回到了家乡。大家不怕辛苦,不怕劳累,认真钻研,反复实践,用“逢山开路,遇水搭桥”般的精神去栽种和呵护每一棵苗木。失败了,总结经验,从头再来;出现问题了,查找原因,攻坚克难。这与“塞罕坝精神”有着极其相似的内涵。

(当地人与恶劣的环境做顽强斗争)

功夫不负有心人,当地人均收入大幅度增长,而其中枸杞经营收入在纯收入中的占比达70%。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了,笑容在人们的脸上绽放,昔日浑浊的生活开始变得清澈了… …

建设绿水青山 收获金山 银山

今天的 西海固 ,生态环境良好,人民安居 乐业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当地人真真切切地体会到了自然环境和人的密切关系,认识到生态之于人类的重要意义。

如今,当地以习近平新时代 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以保护自然、服务人民、永续发展为目标,按照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要求,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巩固拓展生态成果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每到夏秋之交,枸杞便到了收获的时节,漫山遍野的鲜红枸杞果绽放出他们最灿烂的颜色,恰如 西海固 的人们对当下美好生活流露出的幸福表情。枸杞红了,幸福来了。



(如今的 西海固 枸杞林郁郁葱葱)

除了 宁夏 回族自治区 西海固 的枸杞种植项目, 中国 绿化基金会“幸福家园”项目还同时在 云南西双版纳 傣族自治州开展茶树种植保护、 辽宁朝阳县 开展桃树种植、 河北承德 市开展苹果种植、 内蒙古 鄂尔多斯 市开展沙棘种植项目,在乡村振兴的同时,改善当地生态环境。而不论是枸杞、沙棘、桃树这些树种,均有很强的固碳能力,这也为我国碳达峰碳中和“3060”目标贡献了一份力量。

“塞罕坝精神”是一面旗帜、一个标杆,它已经成为融入 中国 人民血液的一种力量,无论在哪里,这一力量的本质与核心都从未发生过改变。在这种力量的驱动下,我们在生态文明建设的道路上将一往无前。

正在加载更多内容...
4
目录
4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