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头图
司马迁祠记
2021-10-07发布 625浏览
庄渊明Lv10

6篇游记,2粉丝

我的出行信息
  • 出发时间 2021-08-01
  • 人物 一个人
  • 人均费用 80
  • 出行天数 1
举报

陕西 韩城 市南十公里芝川镇有一座修建于西晋的祠墓,此即为司马迁祠。千百年来,无数炎黄子孙来此祭拜,寄托对于司马迁深深的敬仰和追思之情。人们在这里感受 中国 最伟大史学家的风骨和才情、愤懑与惆怅。“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二千多年前,司马迁在面临活着还是死去这个问题时,他自有他的信仰与选择,这是不足为一般俗人所道的。
        司马迁生于 陕西 韩城 龙门 ,父为司马谈。司马家为书香门第之家,为官为将者众多。司马迁出生时,父亲为太史令,掌管着国家的天文历法、典籍和祭祀。一国大事,在祀与戎。在这样良好的环境下,司马迁从小与书为伴,十岁就能博览群书,出口成章,深得乃父之真传。古代的贵族,都有壮游的传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司马迁在二十岁时,开始了影响自己一生的壮游。大汉帝国的壮丽山川、圣迹故居、风土人情都为他日后的写作提供了丰富生动的素材。他南登九嶷山,东上会稽探禹穴,北到齐鲁,观孔子之遗风,游历梁楚故地。返回长安后,司马迁被任命为郎中,虽然官职不高,但却是在皇帝的身边办事,在这期间,他又去了 四川云南 等地。他游历了大半个 中国 ,不仅增长了见识,而且寻访了众多名人隐士及汉兴功臣之后代,可以说他是口述历史的先行者。
        少年得志,意气风发,司马迁在同龄人中是佼佼者。可是,人有旦夕祸福,就在此时,司马迁的父亲病逝,临终前,父亲对司马迁殷殷嘱托,让他继承自己的遗志,那就是完成《太史公书》。司马迁不敢推辞,且他也早有此志向,这个志向在他游历 中国 、访贤问道时就立下了。这一年,正好是汉武帝封禅泰山的时候,武帝祭祀天地之事,司马迁是参与者,更是亲历者。他与武帝很早就认识了,他的才学被武帝所赏识。因此,父亲死后三年,司马迁被任命为太史令。能得到当朝皇帝的赏识,这是天大的荣誉。司马迁兢兢业业、废寝忘食、殚精竭虑一心扑在工作上。朋友的邀约一概谢绝,家庭的琐事都交给妻子处理,他全身心投入工作,以不负武帝的厚望。可以说,他是一个德才兼备的专业人才,发挥自己的才能为国家服务,为国尽忠,为父尽孝。按理说,司马迁后面的路会是一帆风顺的,凭他的才华,他会在当朝干出一番成就的。但是,谁能料到,厄运正向他袭来,奇耻大辱将烙在他的心头。
        李陵,飞将军李广的孙子,他作为贰师将军李广利的侧翼率领5000士兵出居延,与匈奴作战。这场战役打得异常惨烈,李陵更是身先士卒,杀敌无数,但怎奈寡不敌众,最终被俘。武帝大怒,朝堂之上,一众大臣都一边倒骂李陵,但司马迁却在沉思,不发一言。武帝想不到,竟然还有人不发一言。他问司马迁的意见,司马迁慷慨陈词。他眼中的李陵是一位对国家忠、对父母孝、对朋友义的正人君子,是国士。他之所以会战败,皆因寡不敌众。在那一霎那,这对君臣的对话影响了中华文明的发展。武帝再一次想不到,一个无尺寸之功的书生竟然敢公然在朝堂上为降将辩解,跟皇帝作对,而且说的振振有词。李广利也在朝堂之上,虽然也是战败,但他未受到半点处罚。武帝非常生气,立即把司马迁下入大牢。司马迁是一个耿直的人,别人都不说的话,他说了,别人都不敢说的话,他也说了。武帝怎么想的,我们不得而知,但仅仅因为司马迁的发言就将他打入大牢,这实在是莫须有之罪。李广利是武帝的小舅子,当然不能受惩罚,武帝把气都出在了司马迁身上。
        汉朝的法院裁定司马迁犯了“诬上”的大罪,这是死罪。但汉朝有规定,死罪可以用金钱来赎,交钱就可以免死。这最后的一根稻草,司马迁想抓但没抓住。他家虽然世代为官,但都恪尽职守、清廉为政,家里根本拿不出钱来替他赎罪。朋友、同事因他犯了“诬上”之罪,躲之唯恐不及,更不会帮助他,谁会顶着和武帝作对的风险帮他呢?面对死亡,司马迁陷入沉思。他不怕死,死亡很简单,难的是活着,他还有未竟的大事业要做,如果现在死了,跟蝼蚁又有何区别。司马迁从小立志高远,深受儒家“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思想的影响,他有士大夫的责任与义务。他想到了周文王、孔子、屈原、左丘、孙膑等倜傥非常之人,他们在面对死亡时挺住了,而且完成了影响后世的大功业。对比他们,再想想那些大富大贵之人,有谁记得他们呢,富贵之人死后什么都没有留下,像一股烟,消散殆尽。司马迁也有自己的大功业要完成,他不能死。周公后五百年有孔子,孔子后五百年也会有圣人出现,司马迁就是这个圣人。他在囚室中受尽折磨,对狱卒低三下四,惨不忍睹,他唯一的信念就是要活着,只有活着,才能完成自己的理想和事业。活着的唯一途径就是接受腐刑,即宫刑,一种最残忍屈辱的刑法。以前接受腐刑的都是宵小之人,士大夫罕见有被腐刑的,何况司马迁这样几世在朝为官的家庭,他怎能受如此刑法之辱!
        司马迁有着坚强的意志力和超凡脱俗的魅力。他深知遭受腐刑的人会是什么下场,不只在当世,这个耻辱会延续世世代代。若按一般俗人的道德观,司马迁只有接受死刑,才能表明自己的清白。但是,司马迁最终选择了活着,他要活着完成他的《太史公书》。那些残害他的人、嘲笑他的人、轻蔑他的人、诋毁他的人,最终全都会被历史的尘埃所湮没,被后人所遗忘,而司马迁和他的文字将影响和改变中华文明的进程, 中国 的文明和历史因有司马迁才能完整连贯的展示给生活在这片土地上她的子民们。在蚕室的一个月,司马迁无法见到阳光,这一个月的黑暗对于他肉体上的折磨,今天的人是无法想象的。但正是这一个月的黑暗揭开了中华文明的新篇章,开启了 中国 历史的新范式,点亮了 中国 人的人格 灯塔 。司马迁出狱后,武帝给了他一个中书令的官职,虽然名义上是升官了,但中书令是与宦官为伍的,这些耻辱司马迁已经不那么在意了,他现在的全部精力和时间都倾注在了那部伟大的著作上面。司马迁年轻时的壮游,不仅对他的精神和人格产生莫大的影响,而且使得他有一个强壮有韧性的好身体。虽受此大刑罚,他身体没有垮,他的信念反而更加坚定,意志更加坚强,生命更加坚韧。
        终于,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司马迁完成了那部皇皇巨著《太史公书》,即《史记》。他要用这部巨著“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他“不虚美,不隐恶”,秉笔直书,成一家之言。《史记》的影响和意义不必赘言,它的影响是世界性的。他创造的写史体例“本纪、世家、列传、表和书”成为以后官方修史的典范,他的历史观成为后世史官的准绳和戒尺。《史记》完成之后,并不能在当时的汉帝国发表,司马迁把它藏之名山,传给后人。后来,司马迁的外孙杨恽从家里取出《史记》,使之重见天日。完成《史记》之后的司马迁,像人间蒸发了一样,各种史书文献中没有半点记载,所以,今天我们不知道司马迁是什么时候去世的。他是在完成史记之后退隐山林呢,还是觉得自己的使命和理想已经完成,不愿再受辱而自杀了呢?这些,都不得而知。虽然,当时之人忘记了他,史官不愿意记载他,但他的精神永远活在一代一代炎黄子孙的心中,塑造着我们的文化品格和道德价值。
        现在 陕西 韩城 的司马迁祠后面有一个圆形的墓冢,传说是元世祖忽必烈所改建,想必是忽必烈也熟读《史记》,深深的为司马迁的人格和精神所折服,为他的进步史观所赞叹,所以才让人改建成形似 蒙古 包的圆形墓冢。其实,这座墓是司马迁的衣冠冢。司马迁生前蒙冤受辱,逝世时间又不见史籍记载,但当地百姓都敬仰着他的人格魅力和精神品格,因此才修建了这座祠堂和衣冠冢,供后世凭吊和纪念。“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的死是重于泰山的。

正在加载更多内容...
14
目录
1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