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报
嘉祥
武氏家族于东汉桓、灵时期建造的武氏祠,其中的画像石是
中国
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汉碑、汉画像石群,现存石阙、
石狮
各一对,石碑两块,祠堂石刻构件四组44石。武梁碑碑文记载:“选择名石,南山之阳,擢取妙好,色无斑黄。前设坛墠,后建祠堂。良匠卫改,雕文刻画,罗列成行,摅骋技巧,委蛇有章”,石阙铭文记载:石工孟季及季弟卯造石阙,孙宗造
石狮
。这对
石狮
是
中国
目前最早的
石狮
,是按照
狮子
的原型塑造的一对立狮,风格粗犷质朴,线条简洁流畅,最能代表当时的艺术风格。
武氏墓群石刻于1961年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史学界誉其为“汉代历史百科全书”。武氏祠内还保存着60余块从
嘉祥
武翟山、五老洼、宋山等地方出土的汉画像石,这些画像石采用的技法与武氏祠汉画像石有所不同,主要有“减地平板”、“凹入平台雕”、“弧面浅浮雕”、“阴线条”等刻法。东汉时期是
嘉祥
石雕艺术的成熟时期,风格古朴浑厚,技法娴熟老练,在艺术上臻于大成之境。
魏晋南北朝时期,
嘉祥
的人物雕塑艺术更加成熟,造型细致优美。陵墓石雕在南北朝时期再次走向繁荣,墓前多设置麒麟,
嘉祥
的麒麟雕塑艺术似从此时发展起来。东晋太尉郗鉴祖籍
嘉祥
,其墓位于
嘉祥
县城南灯
台山
西麓,据清光绪《
嘉祥
县志·方舆志》记载:“墓前二
石台
,高约二丈,悉镂花卉,其顶斗拱工细,鳞瓦参差,形如灯檠”。灯
台山
之名即因此二石阙望之如灯台而来。
隋唐时期,
嘉祥
石雕依然以建筑和陵墓用品为主。
石狮
造型与汉代相比有了较大变化,多为坐狮,雄狮头部鬃毛开始雕刻成盘花的形式。
嘉祥
县出土的大隋开皇三年隋碑,顶端利用半浮雕形式刻着二龙盘柱,背面雕刻着近似圆雕的石佛、飞天、石兽等,形象逼真、技艺非凡。
宋元时期,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
嘉祥
石雕进一步生活化、世俗化,居民生活使用石雕品类逐渐增多。
明清时期,
嘉祥
石雕以
石狮
、麒麟及建筑为主,雕刻了大量的石牌坊。清光绪《
嘉祥
县志》记录了
嘉祥
明清时期的30余座牌坊,有“登云坊”、“冲霄坊”、“月桂秋香坊”等。
嘉祥
现存的明代牌坊有宗圣曾子庙前的三座牌坊和青山脚下的“泰山行宫坊”等,风格简洁洗练、质朴凝重,门楼较为简易或不使用门楼,花纹装饰较少。清代的牌坊大多使用多个门楼,雕工精美,装饰富丽繁缛,整个牌坊巍峨耸秀、气势宏伟。
清末至民国年间,战火频仍,经济凋敝,
嘉祥
石雕受到了严重的影响,这一时期较少大型石雕作品,主要以生产生活用品为主,一些世代相传的石雕世家将石雕技艺流传了下来。
建国初期,经济仍不发达,石雕作品较少。“文革”期间,
嘉祥
留存下来的古代石雕作品大多遭到破坏,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各地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石雕艺术作品越来越成为装点城市、美化环境的重要装饰艺术品,市场需求量不断扩大,
嘉祥
石雕艺术也走向了一个全新的时代,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石雕艺术人才,他们在
嘉祥
石雕艺术的发展创新中起了重要作用,成为
嘉祥
石雕艺术的佼佼者和石雕产业的带头人。他们传承了
嘉祥
传统的石雕艺术风格,又有独到的创新之处,创作了大量的石雕艺术作品,遍布国内,好多产品还远渡重洋,落户于异国他乡。
本游记著作权归@一码游济宁所有,任何转载请联系作者。
- THE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