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报
寻根
洪洞
大槐树
—作者:王 晓
“问我祖先来何处,
山西
洪洞
大槐树。”这句民谣在我市城乡流传甚广,特别是平原一些村镇,有的达到家喻户晓的程度。我们祖辈真的来自
洪洞
县吗?那里的“大槐树”、“老鸹(刮)窝”还有吗?前不久我有幸到
洪洞
游览,之后又翻阅了一些史料,使问题得到了肯定回答。
洪洞
位于
山西
省南部
临汾
盆地北端,北距省城
太原
246公里,是具有悠久历史的
山西
第一大县,其县名以城南有洪崖、城北有古洞而得名。明代名妓苏三曾羁押在这里,至今明代监狱(苏三监狱)保存完好。“大槐树”在
洪洞
城北二华里的贾村西侧,现为“大槐树祭祖园”(古大槐树公园),作为“明代遗民遗址”,是
山西
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遗址”大门是一大两小三个飞檐斗拱的门楼。绿色的琉璃瓦,紫红色的大门,朴素
大方
,庄重典雅。迎门是“山”字型的高大影壁,中间塑有硕大的隶书体根”字,两旁分别是“饮水”、“思源”四个篆体字。影壁后就是大槐树。
明代的大槐树以及当时的广济寺己被汾河水冲毁,1914年人们在此处建了“古大槐树处”碑亭。碑亭的东侧有同根孳生出的第二代古槐,已干枯,在古槐枯干北边又孳生出第三代古槐,树龄已有百年,枝繁叶茂,披红挂彩,这就是
洪洞
大槐树的现身。大槐碑亭后面,有元代石经幢(床)一座,是广济寺的唯一遗物,西侧是宽敞明亮的“祭祖堂”,内设10个供橱,分列554个姓氏的祖先神位,供神州各地槐乡游子祭拜。
明代大槐树移民是我国古代规模最大的一次移民。元末明初连年不断的战乱,加之水、旱、蝗、疫等灾害,使中原大地“积骸成丘,居民鲜少”,田园“久至荒芜”。明太祖朱元璋、成祖朱棣(地)等为巩固明王朝的封建统治,决定实行移民屯田垦荒政策。
山西
位于
太行山
与黄河中游的峡谷,由于“山川形便”,少有战乱和水旱灾害,人口稠密,经济繁荣,所以成为向中原移民的重点。
洪洞
(当时称
平阳
府)地处晋南交通要道,城北官道又有贾村驿站,驿站旁有广济寺。明政府便把遗民局设在这里。广济寺门前的大槐树下,便成了各地移民的集结处。被移之民在这里编组划队,领取少量资费,然后被捆绑强行送走,人们哭喊着向大槐树和树上多如繁星的老鸹窝依依惜别。从此“大槐树”、“老鸹窝”便成为移民怀念家乡的标识。据“遗址”工作人员介绍,
洪洞
大槐树移民姓氏共554个,分布在全国18个省市498个县,以京津冀最多,共192个县(市)。“祭祖堂”的分布图显示,涉及
保定
的有
清苑
、
徐水
、
安新
、
涿州
、
高碑店
、
唐县
、
涞源
、
阜平
等17个县市。
笔者曾看到
清苑
县某村王姓家谱中写道:“我祖王泗在明成祖永乐年间由
山西
洪洞
县小行州迁移而来。”·《
保定
地名志》载:明王朝有大量的移民自
山西
迁来,使
保定
的聚落地名迅速增加。从14个县的地名资料分析,地名产生于明代的就有1520个,占总数的百分之二十八点三。诸如孙家庄、张家营、苏家务、柳家屯等,这些聚落地名不少是
洪洞
移民以姓氏为村名的。《
高碑店
市志》记载,由
洪洞
移民发展起来的村落共有50多个。
保定
农村国槐甚多,
保定
“槐茂酱菜”以槐冠名,表现了人们当初的思乡之情。“解手”(如厕)典故也源于此:被移之民双手捆绑押解而行,大小便时就请求差役“解开我的手”,后来就简化为“解手”。久而久之,“解手”就成为上厕所的代名词。还有这样的传说:脚小趾是复形的(有几道竖纹),都是从洪桐大槐树迁来的。此说虽显夸张,但中原
洪洞
移民众多,却是不争的事实。
本游记著作权归@木村拓海所有,任何转载请联系作者。
- THE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