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头图
《杜撰十年》48:胶州,有幸遇见你
2022-11-01发布 426浏览
玉玺Lv24

101篇游记,112粉丝

我的出行信息
  • 出发时间 2022-11-01
  • 人物 一个人
  • 人均费用 300
  • 出行天数 1
举报

想对自己过去的十年做个总结,从2011到2021。

也不算是“突然”,从想法的酝酿到今天的落笔,也有一年了吧,以前“不敢写”,没底气,现在敢写,但说不清哪来的底气。

为什么从2011开始?细想,或许真正意义上,我是从那一年开始了“自我探索”——背包旅行。一晃十年,所以说这一次首先是对过去的总结、肯定和告别。

然后另一个想法就是:调整好状态,开启下一个十年。不敢说2021是一个分水岭,但至少很多事情都发生了改变,特别是我的心态,从“出去”到“归来”。

关于这个“十年”怎么写?我的确犯了难,花了很长时间,断断续续整理完1个T硬盘后,对着十年的图片和视频,总算理清了一条路:摒弃时间轴线,避免太多分支事件的杂乱无章。采用“城市回顾”的单点介绍,然后数十个城市串起我的足迹,我的十年。

而每个城市里,又有着一个“十年”。城市里的“那人、那山、那笑脸”都将是我的情感重点。


胶州青岛 市代管的一个县级市,以胶水而得名,东南临 胶州 湾。拥有5000多年历史,唐朝于境内设立板桥镇,北宋时期港盛州兴,海运贸易持续繁荣,是长江以北唯一的对外通商口岸、全国五大商埠之一,“海上 丝绸之路 ”的重要节点。2018年, 中国 - 上海 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正式落户 青岛 ,具体位置就是 胶州

在已经浓墨重彩的写下 青岛 后,之所以又特别提到 胶州 ,除了她的城市价值之外,更多还是情感方面的“非比寻常”。对我而言, 胶州青岛 还重要。说起 青岛 ,我想到的更多还是 胶州 。每次去 青岛 市区,我都调侃为“进城”。每次回 胶州 ,我都视为“回家”,第二故乡。


第一次来 胶州 是2006年,一转眼16年。回想初来时的印象,最大的感觉就是这座城市变化太大、太快了。

记得当时市政府所在的三里河区域,很大一部分还是空地,“百地待兴”。特别是南岸,直抵青年水库,大片树林和荒地。如今早已楼宇林立,城市基建的迅猛发展,肉眼可见。

▲ 网络图,若侵告知速删


胶州 的这16年,虽然断断续续,但绝对有的写,而且可以大写特写,因为有他,有她,有他们!
首先是 胶州 阳光户外,把我带进户外旅行这条路上的人,我对他们的感情很深。

2011年初识时,大部分人还很年轻,我20来岁,队伍的中间力量多为35-40岁之间。前不久再聚时,明显能看出一个个都老了,当年的年轻人,如今孩子已经上大学。再年长一点,如今也临近退休。时间真是个“无情的东西”。

记得我参加的第一个活动是在胶 南海 边的露营。当天海边雾气很大,整宿都湿漉漉的,感觉我们就是在大雾里“起航”,开启了“黄金十年”。



同年国庆节,我借着阳光户外的“光”,去了 兰州 。前面多次提到过,对我而言,这次远行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不仅仅是一次出行,更是一种“新生”。

这里面有个细节,我到现在还记忆犹新。国庆节车票很难买,当我们从 胶州 上车时,有座的,没座的,全部都要在3分钟内登上绿皮火车,特别是我们这些大包小包的人,很不受待见,于是乘务员就高喊:等下一趟吧。

我身后的老尘,一听急了,“什么,下一趟!你以为是公交车啊,玉玺,你挺住,我把你撞进去!”于是,我身后就感受到了一股洪荒之力,整个人被“架”上去了。虽然整个过程有点狼狈,但一切顺利“上道”。所以我到现在还十分感谢老尘,一起喝酒时,我还特意敬他一杯,“感谢当年尘哥的那一撞,把我撞进了新时代^_^”

在这里,再提一个人,前同事小臧,现在应该叫臧总。当晚的火车在半夜,那晚我就先在他们家吃了一顿饭,两口子很好,和我是同龄人,大学毕业都没多久。如今已分开11年,愣是一次没再见。微信上倒时不时聊几句,就是见不着面。这事也赖我,去 胶州 不少次,但每次都是醒着去醉着回来,把他忘得“一干二净”^_^

正在加载更多内容...
7
目录
7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