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报
这是一篇短短的小游记。
记录了我在18年夏天去
海城
大悲寺。
目前大悲寺已经不对外开放了。
大悲寺,位于
辽宁
省
海城
市毛祁镇一山坳中,四面蜿蜒环山,山门前有放生水库,环境清幽,为寂静修行之处。
大悲寺,依傍山势,建筑初具规模,已建成山门、天王殿、七佛殿、大悲殿、药师殿、藏经楼、法堂、禅堂、念佛堂、客堂、斋堂、云水堂、僧寮等。
大悲寺,建筑主体是以灰色调为主,青砖灰瓦,没有绚丽的色彩,沉稳庄重,为修行而建,体现修行原则。
大悲寺,原为
海城
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系古刹,原址位于
海城
市毛祁镇唐王
山南
坡,始建年代不详。据现存碑文及史料记载,曾于
清道
光二十八年、同治元年等屡经修葺。光绪八年,周围八屯推五品衔贡生曲泳长为社长,倡议筹得巨款,增修多处建筑,寺院规模空前。
此后历经战乱,社会跌宕,僧众遭到驱逐,无人住持。后又值变故,寺院年久失修,仅有一位年老信众看守。
1993年,为落实宗教政策,满足当地信众需要,以及开采唐王山矽砂矿资源,经
鞍山
市宗教处(现为宗教局)批复,将大悲寺整体迁移至
海城
市毛祁镇曹家堡村一山坳中(慈沟)重建。
现址规模
1994年
海城
市政府批复土地,作为建寺所需。经僧人及信众数年间努力,寺院现址规模初具。
1993年易址复建时,原址的古寺石碑、殿堂的砖瓦木材、“大悲寺”寺名等物质文化古迹全部迁至曹家堡村现址。
大悲寺,住持为妙祥法师。妙祥法师一九九五年自
山西
省五
台山
行脚回至
辽宁
,后在
本溪
茅蓬闭关三年,于二〇〇〇年应当地政府及信众邀请率僧团至大悲寺常住。
现有僧众一百二十人(2016年),发心出家及常住护持居士一百多人。另有一下院道源寺,位于
海城
市接文镇,有尼众二百多人,发心居士八十多人。大悲寺僧团遵循佛陀遗嘱,以戒为师。修行方式、日常规则都遵照佛制的戒律制定,大悲寺常住有如下八项要求:
一、持不捉金钱戒。(佛制僧人不得储备使用金钱。全体僧众不蓄金钱,不接受金钱供养,寺院不设功德箱,禁止放钱,彻底杜绝僧人摸钱隐患,安心办道。)
二、日中一食。(僧众每天只吃一顿饭,午后不再饮食,包括茶水、饮料、水果等,药品除外。在道场内发心出家或护持的居士,也同样遵守。不别众食,任何人过斋都食用同样的食品。)
三、行脚、乞食。(行脚就是行头陀的意思,远离乡里,脚行天下,淡泊人生,脱情捐累。比丘上乞佛法以资慧命,下乞饮食以养身命。每年秋季僧团都要例行的二时头陀,是依照《梵网
菩萨
戒》中的规定,外出游化经行,随缘教化度众。)
四、不接客僧礼。(常住僧众不接受外来挂单僧人的礼物,若有供养须上交常住。客堂执事对客僧的礼拜要给予回礼,平等对待。)
五、一切供养归常住。(僧人所得的一切供养,全部上交常住,由常住根据需要统一分配。)
六、三衣钵不离身(十八种物齐备)。(僧人三衣钵不能离身,三衣必须为坏色。十八种物为《梵网
菩萨
戒》中所规定,僧人行头陀时所必须携带的物品。)
七、不化缘,不求人。(有求皆苦,无所求,苦才逐渐息灭。恪遵修行原则,不向外化缘,不求人,心不攀缘,方能人心死,道心生。)
八、依教奉行。(依佛所教,放下自我知见,去除分别执着,和合共修。)
点击加载更多...
本游记著作权归@豆哥所有,任何转载请联系作者。
- THE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