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的10月25日清晨,我在纳木错岸边一所藏民搭的工棚房里醒来,因为缺氧脑袋疼痛炸裂,恍惚中看见自己的床被上覆了满满的白雪,吓得一激灵…
说好了要去看日出,结果见到这番景象,朦胧刚睡醒的小伙伴们都不愿离开被窝了。我见窗外几乎一片漆黑,咬了咬牙,裹上所有能裹的东西出了门。
前一天还在此处看了霞光万丈的日落,此刻全是另一番景象。天空仅仅微亮且星辰明朗,除了仍在翻涌的圣湖纳木错,眼睛可见的范围尽是白雪茫茫。
最后日出是没看成啦,但是偶遇了湖边修行的僧人,偶遇了早起摸黑觅食的狗群,然后等到天亮,被告知当日凌晨下了
西藏
2012年的第一场雪,雪很大,大到把回程的路彻底封堵,我们被困在那了……于是就有了👆这只视频开头的那一幕,我的激情开麦🙃
那是我第一次去
西藏
,是除了家乡和工作的
北京
之外,我不带任何目的、不因为任何要求,只是因为“旅行”而去第一个地方。
10月25日的日出,也是我第一次为自己准备的比较隆重的生日礼物,前一天还郑重其事的发了一条微博。有趣的是,当时想用手机实时发微博,只能编辑好图文发送短信到运营商,再由其转发出来,所以这条微博标明来自“彩信”。
十年前,智能手机才刚刚面市,我用的还是翻盖彩屏。
十年前,纳木错还没那么热闹,岸边提供给旅行者留宿的只有藏民搭的工棚房。
十年前,我手里只有一台借来的5D2,虽然是摄影利器,但笨重又耗电。
十年前,短视频还在遥远的科技幻想中,大家都习惯也只会在电脑上看blog图片和纸质报刊。
所以那时,我完全完全不懂自拍是什么,也不习惯对着镜头自说自话。十年后在剪辑这条视频时,看到这段用5D2这么笨重的相机录下的类似vlog似的画面,听到自己略带官方的语言组织,倒是有穿越剧本的感觉了~
从
西藏
回来之后,我像哪吒脚下突然多了风火轮,任督二脉都打通了一样,精力旺盛地去开启新世界的大门。一边忙碌工作,一边用尽各种办法,在一切工作之余去旅行,而且不挑目的地,有得去,就乐在其中。
也是从
西藏
之后,我当时的工作突然有了新转变,多了不少出国看世界的机会。后来机缘之下我转身奔向了报社工作,虽然最后倒闭了,但也因为在报社四处出差工作之余,有机会往天
南海
北的城市跑,只要去一处,我就能把当地和邻城顺路跑个遍。
后来旅着旅着把男朋友旅回来了,两个人一起动力更加,继续东南
西北
四处游。期间又因为与他吵架的一次负气出行,阴差阳错到了
山西
,见到云冈石窟,从而开始了之后数年不间断的石窟及古建筑、博物馆的旅行,而这些年累积的知识,在疫情后成为另一个机缘让我开始从事文博相关的工作。
所以因缘际会,旅行十年给我带来的,不仅是心情愉悦和感官享受,还有愈加丰富的眼界,慢慢变豁达的心态,冷静思考的能力,处变不惊的定力等等吧。古人把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划上等号,果然是超前的博大智慧~
正因如此,旅行时遇到的每个人,我都愿意称之为贵人,十年来存下的无数的照片和视频,都来自那些为我按下快门、成就了这些精彩瞬间的贵人。
当然还有三脚架,快门线,没带三脚架时支撑相机的路边的墙、砖、石头等等,可以称为“贵物”🤣
与万物分享美好,何乐不为~
2019年,我在 阳朔 ,手脚并用爬了老寨山,登高望远一见蜿蜒的漓江
2020年,疫情强压之下,我去走了兴坪—杨堤这段最经典的漓江徒步路线,也沿着遇龙河顺流骑行
本游记著作权归@小吞所有,任何转载请联系作者。
22%初次访问中国的蜂蜂会选择这条路线
大理 → 丽江 → 泸沽湖
64%初次访问中国的蜂蜂会选择这条路线
西宁 → 塔尔寺 → 日月山 → 青海湖 → 黑马河 → 橡皮山 → 茶卡盐湖 → 德令哈 → 大柴旦 → 敦煌 → 瓜州 → 嘉峪关 → 张掖 → 祁连 → 门源 → 西宁
42%初次访问中国的蜂蜂会选择这条路线
上海 → 苏州 → 乌镇 → 杭州
42%初次访问中国的蜂蜂会选择这条路线
台北 → 台中 → 南投(清境农场) → 高雄 → 垦丁海生馆 → 垦丁 → 花莲 → 九份 → 台北
37%初次访问中国的蜂蜂会选择这条路线
乌鲁木齐 → 布尔津 → 喀纳斯 → 禾木 → 克拉玛依 → 博乐 → 霍城 → 新源 → 巴音郭楞 → 独库公路 → 乌鲁木齐 → 吐鲁番 → 乌鲁木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