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头图
南充、南部行走,双桥场~马王场~东坝场~太平桥~石龙场~佛金铺~南隆镇。
2023-06-09发布 892浏览
行走重庆Lv20

63篇游记,35粉丝

我的出行信息
  • 出发时间 2023-06-08
  • 人物 一个人
  • 人均费用 300
  • 出行天数 1
举报

早上坐动车到 南充 北站,再转幸福公交车到双桥场。这是 芦溪 河的上游一分支。

南充 县志(1993年12月)记载:“第二篇自然资源。……第四章水资源。第一节地表水。……【主要支流】……
芦溪 河:一支由西充岱林乡,一支由李家,一支由辉景乡汇入 芦溪 ,沿河建有野鸭滩和高坑电站两处。高坑电站坝高水深,自 芦溪 至高坑可直接通航,现有个体户小客轮4艘,计120马力,往返运输、载人载物,沿河两岸群众买卖货物较为方便。”

双桥,毛坝,毛家坝,双河场,双桥场。

南充 县志(1993年12月)记载:“第一篇政区建置。……第三章乡镇概况。……第五节北部三区。……【李家区】……双桥乡:原名双河,古名义兴,俗称毛家坝。清代建场,场址在 芦溪 河东岸。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徙至两 溪口 ,故改义兴场为双河场。民国29年设乡。距高坪镇28公里。面积15平方公里,耕地l万亩,居民8205人。”

老街

四川南充 县地名录(1989年04月)记载:“李家区概况。……双桥乡概况。
双桥乡位于 南充 县北部边缘,东依龙桂乡,南邻 永丰 乡, 西北西充县 岱林乡毗邻,面积15平方公里。全乡辖10个村,74个组,2,185户,8,269人(其 中非 农业人口93人)汉族。乡人民政府驻双桥场,距县城28公里。
双桥场,古名义兴场,在 芦溪 河对岸,清嘉庆二十五年(公元1820年)迁两溪汇口重建,改名双河场,俗呼毛家坝。民国29年(1940年)以场设双河乡,辖8个保,1950年成立双河乡人民政府,改保为村。1958年改为双河人民公社,1966年更名为为民公社,1976年恢复原名,1981年地名普查因在地区内重名更名为双桥公社,以场两头皆有一桥故名。场随乡亦改为双桥场。1984年改‘公社’为乡至今。
全乡地属丘陵,丘间平缓,丘顶多台地,土质属棕紫泥兼油沙泥,植被较好,森林覆盖率占总面积的7%,尤以大磨塆村4组树木葱笼,从坡脚至坡顶石砌成9级梯台地,地边植树,林茂粮丰,是 四川 省著名的生态村之一。水源有龙闯岸,麻布滩河,分别由 西北 入境于双桥场汇合曲流6个村,折南东流出境,建国以来先后兴修 平塘 29口,山弯塘7口,石河堰5处,总蓄水量89.5万立方米,有效灌面2,144亩。
全乡有耕地面积8,772亩,(其中田3,041亩)。粮食主产水稻、玉米、小麦、红苕。1986年粮食总产841.6万斤,平均亩产602斤,人平产粮1,000余斤。油料作物油菜籽总产3,391市担,花生2,836市担。多种经营有柑桔、蚕桑、红黄麻、棉花,特别是柑桔发展较快,村组有果园,年产广柑12,864市担,蚕茧757市担。饲养以猪为主,全年出槽肥猪5,689头,年未圈存7,245头。
乡镇企业有农机站、粮油加工和运、商、饮及其他服务业203个,从业人员318人,年产值76.1万元。劳务输出827人。
交通。建国前境内无公路,靠人力挑担。建国后先后修通双桥—— 芦溪 、李家公路2条,机耕道1条,运输方便。乡驻地每日有班车往返 南充 市,沟通了城乡物资交流。
文教、卫生事业发展较快。民国时期境内有保民小和私塾7处,现有乡完小1所,村小10所。在校学生1,506人(其中初中229人),教职工38人。乡上还办有广播站、电影队。卫生。建国前场上仅有药铺1家。现有卫生院1所,村医疗站10个,中西医务人员33人。全乡人口计划生育率76%,人口出生率16.88‰,人口净增率9.79‰。
双桥乡,原名双河乡,1981年地名普查因在地区重名,改名双桥,以场两头皆有一桥故名。
双桥场,原名双河场,1981年场随乡改名,双桥乡政府驻地。”

南充 县交通志(一九八八年五月)记载:“第三章陆路。第一节古道。【线路】
南充 ——- 阆中         南阆古道又称‘保宁大路’。起自旧县城北津门,过五里店、唐口垭(今县,市界)、荆溪、金台, 芦溪永丰 ,双河(今双桥),由瓦店子入南部境,长110里。远达 阆中广元 ,直至陕、甘等地。秦汉时为巴郡通关中的必经之道。唐,宋时为嘉陵驿道的北段,旧县城北五里店的打铁垭设嘉陵驿站。唐、宋名宦及诗人历此题詠颇多。清代设荆溪、 大宁永丰 (旧志记为 柳林 )三铺递,各距30里。此路是川东部份州、县北出 陕西 入京一要道。除双河至瓦店子外,其余路段均己建为公路。
芦溪 场经灯台,镇源达蓬安支路,明、清时为铺递路,灯台设铺,称灯台铺,在县 东北 90里。 芦溪 至灯台段已建为公路。”

正在加载更多内容...
8
目录
8
1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