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特丹 (Rotterdam)是 荷兰 的第二 大城 市。13世纪时,它是鹿特河(Rotter)旁的一个小渔村。 荷兰 的沿海地区是低于海平面的,如果不构筑堤坝的话,大部分地方都会被海水淹没。为了控制洪水,当地人在河上修建了大坝(Dam),这是 荷兰 所特有的,连单词Dam都是 荷兰 自己造的,小河与大坝合到一起就成了 鹿特丹 。
鹿特丹 绝非 阿姆斯特丹 那样的“第一眼美人”,很多人对这个城市有不约而同的观感。 鹿特丹 轻易就能举出不下百幢风格敢为人先的建筑,不少 鹿特丹 人会为自己城市的“糙”而骄傲。近年在社交媒体上一个名为“Keep Rotterdam Ugly”的网红账号,就是一个本地人分享城市 新建 筑,在“丑陋”中呈现美感的平台。这个账号半带自嘲半开玩笑地写了一句话:“有时候 鹿特丹 挺丑的,就让我们将丑陋进行下去吧。”
发表在1952年《自由人》报上针对 鹿特丹 战后重建的一段评论:“……与其看到载着老太太的马车,我们当前更希望看到锃亮的电动车成列成行,相比在一家老式蔬果店里被豆蔻、肥皂和糖果的刺鼻味道攻击,我们在卖玻璃和镜子的零售店里感觉会更合适。 鹿特丹 将会成为我们自己的城市,一个属于20世纪人民的城市。”估计这确实代表了当年相当一部分 鹿特丹 民众的观念。
▲
鹿特丹
当代美术馆,是雷姆·库哈斯(OMA)最成熟的作品之一,是对于横平竖直墨守陈规的传统结构体系的反叛,体现来自密斯、
波普
艺术以及
荷兰
功能主义建筑的影响。建筑包含3300平方米的展览空间,一个礼堂和一个餐厅。倾斜的平面和一系列组织严密的坡道连接起了三个大型展厅和两个私密画廊。
市中心在二战期间(1940年)遭德军大面积空袭,城中大部分建筑被炸毁几乎被夷为平地。不等战争结束就立即着手重建,然而
鹿特丹
并没有像众多遭受重创的
欧洲
城市如
德累斯顿
、
科隆
那样,采用
鹿特丹
建筑设计师***按1∶1还原法原貌复建的方案,因建材短缺,方案一直被搁置。
本游记著作权归@桃李不言所有,任何转载请联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