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头图
陕西城固最著名的景点张骞墓,国保+世遗!但当真是张骞墓吗?
2023-10-16发布 484浏览
粪石公Lv24

110篇游记,75粉丝

我的出行信息
  • 出发时间 2023-09-23
  • 人物 一个人
  • 人均费用 30
  • 出行天数 1
举报

寻访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系列游记第134篇&《陕南纪行》第四篇: 城固 张骞墓之谜
本文系静思斋·于岳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
寻访时间:2023年9月23日

洋县城固 两县有一小段以湑水为界。良马寺离湑水桥已很近,再过桥便是 城固 ,我从良马寺出来走到村口,正好碰到一辆去 汉中 的中巴过来,还没等我招手就主动停车接客了,五块钱直接坐到 城固 站便捷得很,省去了我在湑水桥换乘两县公交的麻烦( 洋县 12路终点是湑水桥东)。

抗战时期高校内迁,在 城固 留下了不少史迹,而在我的收藏中, 城固 亦为浓墨重彩的一笔。这其中我最想探访的古路坝(国立 西北 工学院旧址),却距县城甚远,详情未知且交通不便,由于本次陕南行时间紧张,只在 城固 做个中转,这让我在制定计划时纠结不已。最终我决定以后有机会专门再来 城固 一次寻访 西北 联大& 西北 工学院旧址(第八批国保),此番就只逛一处 城固 最出名、也是距城区最近的景点——张骞墓便是。

张骞是西汉时期一位伟大的外交家,其一生两度出使西域,作为 丝绸之路 开拓者的丰功伟绩举世公认。这是中原王朝与西域诸国在国家层面正式开展交流的肇始,对于后世的影响极其深远,亦使大汉的强盛与威名远播四方,最终成为我们整个民族的名称与骄傲。(关于张骞的生平无需我赘述,不过我倒是搞了点冷门的东东,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参见我今日同时发的那篇《浅说西汉博望侯张骞的官职与爵位》,其中还有一张民国时期珍贵的老照片哦)

图1:张骞像

谈丝路则必先谈张骞,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城固 或也可以算是丝路的起点之一。据《史记》载,张骞为 汉中 人,卒葬 汉中 。不过 汉中 只是一个很宽泛的大地名(即 汉中 郡),张骞的具体籍贯直到三百余年后,才由陈寿在《益都耆旧传》中提及,为成固县(今 城固 )。自宋以来的方志文献中,已多见张骞墓在 城固 的相关记载,加之张氏后人在此聚族而居,看起来一切都顺理成章,在墓址问题上似乎并无疑问。

1937年11月,由徐旭生主持的 陕西 考古会曾派员到 城固 考察张骞墓,标志着张骞墓已进入了学术界的视野。1938年5月,因抗战内迁至 城固 的国立 西北 联合大学历史系成立考古委员会,拟着手调查陕南各县古迹。由于 城固 近水楼台,张骞墓又是全县“古迹之冠”,更兼张骞是一位人所共仰的民族英雄,于是张骞墓成为该会考古工作的处女作。当年5、8月,该校组织师生先后对墓南侧石兽与墓道进行了发掘清理,并希借此“增高民族意识,唤醒民族精神”。

图2:1938年国立 西北 联大师生考古发掘现场及出土的疑似“博望*铭”封泥

这也是迄今为止唯一一次对于张骞墓“准科学的”考古发掘。当然,该墓在历史上早已被各路摸金校尉发掘了不计其数次,考古队员甚至还在现场发现了“上周”的东西。人们通过清理墓道发现,其实张骞墓是东西朝向的,而清代 陕西 巡抚毕沅主持修缮时由于莫知其详,是按坐北朝南方向立的碑——即我们现在所见的这般风貌。如果就此问题再深入思考一下,现在已置于墓前、并正接受某种“科学治疗”的两只石虎,原本与此墓的关系都是个疑问。因为如是墓葬之附属,摆放位置理应循着墓道的方向(东),而非被发掘时的南侧。

图3:张骞墓(清代修缮后所立之碑,左侧独立那通是 西北 联大所立)

图4:石虎不知正在进行啥子“科学诊疗”

回来后我仔细看过本次考古发掘工作负责人何士骥所作的《修理张骞墓工作报告》,结论大致可以归纳为两点:1、这确实是一座汉墓;2、由于出土了一件陶片(或封泥),上面有四字,疑似“博望*铭(或造)”,由于博望侯正是张骞曾经的爵位,这作为关键性证据,再结合方志文献的记载,故认为此墓是张骞墓“固其宜也”。

然而很少有人知道,因为持续的大雨滂沱与经费告罄(一说是受到张氏后人的阻挠),那次考古发掘其实半途而废,而且根本未达墓室。除上段提到带有疑似文字的陶片之外,也再无其他重量级文物可以提供佐证,故何先生原文中对于结论的措辞相当谨慎。

正在加载更多内容...
14
目录
14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