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头图
走进甘肃简牍博物馆—寻“简”之旅
2024-02-13发布 714浏览
GUOQIANGLv45

113篇游记,1898粉丝

我的出行信息
  • 出发时间 2024-02-06
  • 人物 一个人
举报

2023年11月25日起每周六20:00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播出的《简牍探中华》吸引了我的关注,“简”述历史,“牍”懂中华的口号在耳边
响起,精彩的内容令我对“简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2024年2月,趁着回兰探亲的机会我专程前往“ 甘肃 简牍博物馆”开启了寻“简”之旅。

据介绍,20世纪以来,全国出土了数量众多的简牍,其中 甘肃 境内出土了6万余枚,全国半数以上的汉简都出土于 甘肃 。简牍的出土地点有汉塞烽燧、汉晋驿置以及秦汉至晋代的墓葬等各类遗址;简牍内容既有官私文书,也有艺文典籍,它们真实记录了那个时代的历史面貌。

位于 甘肃兰州 市的 甘肃 简牍博物馆,前身可追溯至上世纪70年代设立的 甘肃 省博物馆汉简整理研究室。早在2012年12月 甘肃 简牍博物馆就正式建立,但多年来一直“有馆无舍”,珍贵的文物只能沉睡在库房。2023年9月, 甘肃 简牍博物馆开馆,馆藏文物终于能够与观众见面。

作为目前全国汉简藏量最大的专题类博物馆, 甘肃 简牍博物馆现有藏品50129件(组),包括从秦代至魏晋时期的简牍近4万枚。 天水 放马滩秦简、居延汉简、肩水金关汉简、地湾汉简、 敦煌 马圈湾汉简、悬泉汉简……珍贵的简牍像一部"百科全书",生动讲述着2000多年前 丝绸之路 上的点点滴滴。藏品中还有与简牍相伴出土的纸张、纺织品、木器、漆器、铁器、骨器、陶器等文物1万余件。
甘肃 简牍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后,推出了四个基本陈列,分别为“简牍时代”“简述丝路”“边塞人家”和“书于简帛”。从简牍的形制、制作工艺到两汉时期西域诸国的往来互通,从汉塞边关将士们的日常生活到简帛遗墨的艺术之美,这些都可以在 甘肃 简牍博物馆领略到。

本文只记录了参观“简牍时代”展厅的部分内容。

何谓简牍

何谓简牍:把竹子、木头劈成狭长的小片,再将表面刮削平滑,这种用作写字的狭长的竹片或木条叫做竹简或木简,较宽的竹片或木板叫做竹牍或木牍。简的长度不一样,有的三尺长,有的只有五寸。经书和法律,一般写在二尺四寸长的简上。写信的简长一尺,所以古人又把信称为“尺牍”。每根简上写的字也不一样多,有的写三四十个字,有的只写几个字。
较长的文章或书所用的竹简较多,须按顺序编号、排齐,然后用绳子、丝线或牛皮条编串起来,叫做“策”或者“册”。
从“殷商”以简牍为主要书写载体到纸张代替简牍成为主要书写载体的“晋代”,近两千年时间里竹木简牍是最主要的书写载体之一,这段时期被学者称为“简牍时代”。

汉代削刀。在简牍上书写有误时,用削刀把错字刮去即可。↓

正在加载更多内容...
3095
目录
3095
29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