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头图
莲花佛国之安徽九华山 --中国十大佛教名山之安徽九华山
2024-03-10发布 1600浏览
马蜂窝用户路漫漫Lv38

315篇游记,52粉丝

举报

莲花佛国之 安徽 九华山

-- 中国 十大佛教名山之 安徽 九华山

九华山古称陵 阳山 、九子山,为“ 中国 佛教四 大名 山”之一,位于 安徽池州青阳 县境内,素有“东南第一山”之称,传说因唐朝李白《望九华赠 青阳 韦仲堪》诗:“昔在 九江 上,遥望九华峰。天河挂绿水,秀出九芙蓉。”而更名为“九华山”。九华山北俯长江,南望 黄山 ,东临太 平湖 ,西接池阳,绵亘一百余公里,主要有九十九峰,最高的十王峰海拔1342米。相传为地藏 菩萨 应化的道场,佛教认为地藏 菩萨 是“大孝”和“大愿”的象征。

九华山自山麓至 天台 峰,名刹古寺林立,文物古迹众多,尚存化城寺、月身宝殿、慧居寺、百岁宫等古刹78座,佛像1500余尊,藏有明万历皇帝颁赐的圣旨、藏经及其它玉印、法器等文物1300余件。佛教传说释迦牟尼涅槃后1500年,地藏 菩萨 降生于新罗王族,姓金名乔觉,于唐开元间渡海至此,见山 明水 秀,于此修行。至德初年构筑禅宇,不数年成大伽蓝。建中初,唐德宗赐名化城寺,为九华山第一座寺庙。贞元十年七月金乔觉圆寂,佛教信徒认为他是地藏 菩萨 化身,称他为金地藏,遂建塔纪念。南宋末,临济宗、曹洞宗先后传入九华山,为九华山佛教输入了血液。明代无瑕和尚,百岁圆寂,肉身不坏,封为“应身 菩萨 ”,遂使九华山佛教在明末清初至于鼎盛。民国至新 中国 成立后,九华山成立佛教协会,结社护教;成立九华山佛学院,开展佛学研究与交流,广泛增进同国外佛教界的交往与合作,九华山佛教逐步走向世界。

相传九华山有一代主人名叫闵让和,为人乐善好施,在九子山中修桥补路,行医送药,斋僧布道。人们都称他为闵公。闽公家中,经常开设斋会,款待四方僧众。常来他家参加斋会的僧人共有九十九位,闵公因所斋僧众不满整百深感遗憾。有一日,闵公听说山中来了一位被称为洞僧的苦行僧,住在南台的一个山洞里。心中颇为高兴。希望洞僧也来参加斋会,以实现斋僧百人的心愿;这年农历七月三十日,闵公又邀请山上的僧人斋会,并派儿子亲自去南台拜请洞僧前来参加。金乔觉想,自己是异乡人,也该向施主讨一块立足之地。於是欣然赴约,来到闵家。闵公见洞僧前来,上前就拜,并提出:“高僧如不嫌弃,日后还请多多光临”的请求。金乔觉称谢毕,说出:“小僧外乡之人,来贵地修行,还望施主慈悲为怀,借小僧一席之地为贫僧作栖息之所”的心愿。闵公问:“不知高僧相中了何处风水,需要多大道场?”金乔觉表示:“贫僧但求一袈裟之地足矣!”闵公说:“这有何难,九子山中九十九峰,山山水水都是老夫的领地,高僧尽可随意选定”。此时,金乔觉说声:“蒙施主厚赐”。随即脱下身上的袈裟,向空中一展,顿时山风骤起,一袭袈裟,越旋越高,越展越大,最后将九子山大大小小九十九座峰岭一齐罩住。闵公一见大惊,赶紧匍伏于地,说:“老朽乡野俗人,不知神僧今日驾到,罪过,罪过!老夫愿将这九子山中九十九座山峰,方园百里领地,尽献神僧,以作道场,请神僧笑纳。”金乔觉连忙伸出双手伏起闵公,连说:“多谢施主,多谢施主。”后来,闵公受佛家影响越来越深,他先送儿子出家,自己也随后出家,父子俩都拜金地藏为师。从此,闵公父子就和金乔觉一起在九子山中虔诚苦修。终成正果。

相传金地藏的母亲,因思儿心切,也亲临九华山。她面对金地藏修行的决意,自己也在九华山留了下来。一日,金地藏对母亲说:“这广场中有一口井,井下别有天地,可超脱娑婆世界之人,免受地狱之苦,登临法堂“此后,一天黄昏,娘娘见儿子在池边台上作晚课,但她在井边,却又分明看到儿子在井底诵经,感到奇怪,便不顾一切,跃身跳下井去。众僧人急忙救人,却捞不到。此时但见西边天际,暮霭升腾,现出娘娘的身影。识者皆说,这是地藏 菩萨 的法力,超度母亲升天,嗣后,世人建七层铁塔于井上,以志纪念。该塔原位于九华山化城寺广场东南侧,清末被毁,后在原塔址掘井,恢复了当年广场原貌,待福德之人重建此塔。

化城寺,是九华山的开山主寺。始建于唐至德初年当地乡绅请新罗僧人金乔觉入居。建中初年,唐德宗敕赐寺额名“化城寺”。贞元十年金乔觉99岁圆寂后,僧众视其为地藏 菩萨 化身,化城寺遂成为地藏 菩萨 道场。清圣祖、高宗或颁藏经,或御书匾额,并赐金修葺。 咸丰 七年,除藏经楼外,寺宇皆毁于兵火。光绪年间重建。化城寺为四进院落式建筑,化城寺前有半月形偃月池(放生池)和花岗岩铺成的广场,广场面积1864平方米。化城寺具有典型的地方建筑特色,全寺严格按照中轴线对称布局,是研究古建筑艺术重要的一座重要寺庙。化城寺辟为九华山历史文物馆,将以前保存在月身殿西侧的佛教文物和该寺的一些文物珍宝搬迁过来,集中展览。其中有康熙、乾隆二帝的手谕笔迹,有传说是金地藏王穿过的僧靴和使用的宝印,还有宋代和元代的岩红瓷和青蓝瓷钵,以及从 缅甸 传入的 仰光 大金塔模型、梵文贝叶经等文物。

正在加载更多内容...
8
目录
8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