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报
独领风骚
聊城
光岳楼
--
中国
十
大名
楼之
聊城
光岳楼
光岳楼,亦称"余木楼"、"鼓楼"、"东昌楼",位于
山东
省
聊城
市东昌府区古城中央。光岳楼为
中国
既古老又雄伟的木构楼阁,是宋元建筑向明清建筑过渡的代表作,在
中国
古代建筑史上有着重要地位。1988年光岳楼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享有"虽黄鹤、
岳阳
亦当望拜"之誉。
西安
钟楼也位于古城中心,其高度与光岳楼差不多,但楼顶顶为攒金顶,而光岳楼是歇山十字脊,重心要比
西安
钟楼高,所以比
西安
钟楼更显雄伟高大。正因为光岳楼是四向过街式
通道
,所以它在建筑历史上是独树一帜的,是
中国
古典楼阁建筑的典范,可谓“独领风骚”。
光岳楼巍峨矗立于东昌古城中央,是古城标志性建筑,是鲁西广袤平原上的一大高耸胜景奇观。明洪武七年,时任东昌卫守御指挥佥事陈镛为“严更漏,窥敌望远,报时、报警”的军事需要,利用建设东昌古城剩余木料建造而成;还有一种说法,当年从苏禄国(今
菲律宾
)进口原木修建
北京
城,最后一批原木从大运河运到东昌时,紫禁城工程已竣工,东昌就用这批剩余木料,建造了光岳楼,始称“余木楼”,亦称“鼓楼”。明成化二十二年重修时,因地名而改为“东昌楼”。明弘治九年,吏部考功员外郎李赞在他的《题光岳楼诗序》中曰:“余过东昌,访太守金天锡先生。城中一楼,高壮极目,天锡携余登之,直至绝阁,仰视俯临,毛发欲竖,因叹斯楼,天下所无,虽黄鹤、
岳阳
亦当望拜。乃今百年矣,尚寞落无名称,不亦屈乎?因与天锡评,命之曰:光岳楼,取其近鲁有光于岱岳也。”
考功员外郎李赞到
聊城
,见此楼高壮极目,天下所无,但及今百年,尚寞落无名,因与当时东昌府太守金天锡商定,命名“光岳楼”,“取其近鲁有光于岱岳”。该楼是一座由宋元向明清过渡的代表建筑,系我国现存明代楼阁中最大的一座。在形式上它承袭宋、元楼阁遗制,结构上继承了唐、宋时代的传统风格,同时和明初其他建筑也有若干相似之处,开“官式”建筑先河。为四重檐歇山十字脊楼阁,由楼基和4层主楼组成,由交叉相通的4个半圆拱门和直通主楼的50多级台阶组成。光岳楼是一座建筑风格由宋元向明清过渡的代表性楼阁,是我国现存明代楼阁中最大的一座。楼基为砖石砌成的方形
高台
,四面及中部,各设有一半券形拱门,券至
台中
心处成十字交叉拱。四拱门相同,券上方砌门额,南曰“文明”、北曰“
武定
”、东曰“太平”、西曰“兴礼”。
光岳楼下南面楼门的右侧有一块石碑,上面镌刻着乾隆皇帝御笔题写的“天下第一楼”。台基占地1236平方米,边长34.5米。台上主楼4层,向上渐有收分,垂直高度9米,总高33米,即九丈九尺,九在古代为阳数之极,寓意其高度不可超越。主楼为全木结构,四面斗拱飞檐,有回廊相通。全楼有112个台阶、192根金柱、200余斗拱。光岳楼是鲁西珍奇名胜,众多帝王将相、文人墨客路过时都要登楼抒怀。清代康熙皇帝曾四次登楼并题匾额。乾隆皇帝九过东昌、六次登楼。据《南巡盛典》载,光岳楼为乾隆皇帝南巡三十六行宫之一,行宫设在二楼。康熙皇帝一生作诗一万多首,在光岳楼上题诗达十三首。楼内匾、联、题、刻琳琅满目,精工镶嵌。其中尤以康熙皇帝御笔“神光钟暎”匾、乾隆皇帝诗刻、清代状元傅以渐手迹闻名,二楼北面檐下是郭沫若题写的“光岳楼”匾额,丰子恺题写的藏头楹联:“光前垂后劳动人民智慧
无极
;岳峻楼高伟大祖国文物
永昌
”等,至为珍贵。 光岳楼为四重檐十字脊过街式楼阁,楼下十字街四面相通,辐射出四条大街:楼南大街、楼北大街、楼东大街、楼西大街,向外延伸依次有“四口”(东口、西口、南口、北口),“四门”(东门、西门、南门、北门),“四关”(东关、西关、南关、北关)。
我们从南边侧门而入,沿狭长的台阶拾级而上,来到主楼一楼。导游介绍,光岳楼外观为四重檐歇山十字脊过街式楼阁,由墩台和主楼两部分组成。墩台为砖石砌成的正四棱台,高9米,四层主楼筑于墩台上,高24米。“有了光岳楼,
聊城
才让人感觉踏实、厚重。”大学毕业后,从外地只身来到
聊城
一年多的好友是第一次登上光岳楼,不经意的一句话,说出了光岳楼中正
平和
的气质。“危楼百尺瞰沧溟,泰岱东来作翠屏。”蒲松龄的师傅施闰章曾这样盛赞光岳楼。在主楼一楼外,竖立着文人墨客的碑刻,因年代久远,或清秀、或刚劲的刻字已有些模糊,但慢慢品读,依然能读懂他们当时登楼的豪迈之情。
点击加载更多...
本游记著作权归@马蜂窝用户路漫漫所有,任何转载请联系作者。
- THE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