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头图
韩城大禹庙——走三秦(127)
2024-09-06发布 98浏览
邢铁申Lv39

544篇游记,126粉丝

举报

  传说,大禹是远古时一个小部落酋长鲧的儿子,大约4000多年前,黄河流域发生特大洪水,泛滥的洪水造成水患灾祸,百姓愁苦,民不聊生。帝舜派鲧治水,鲧用障水法,在岸边设置河堤,但水却越淹越高,历时九年未能平息洪水灾害,舜革去了鲧的职务,将他流放到羽山(今天的 江苏 东海县 )。帝舜又派鲧的儿子禹去治理洪水。禹在治水期间,“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薄衣食”、“卑宫室,致费于沟域”,用疏导的方法治平洪水。帝舜念其功绩,将部落首领的位置禅让于禹。近些年有考古学者认为,可能禹是用不光彩的武力手段夺取了舜的部落首领职位。禹死时把职位传给自己的儿子启,“禅让”制度被彻底打破,从此华夏大地进入了长达数千年的“家天下”。
  后世的人们念其治水功德,在各地建造庙宇纪念他。
  据说,最早的大禹庙出现在汉代,在今天 山西 河津 市的 龙门 村,庙宇抗战时期毁于日军炮火。在黄河对岸的 陕西 韩城 ,也有一座大禹庙,与之隔河相望,遥遥相对。 龙门 口传说是大禹治水时开凿的疏水 通道 ,也许在这里建庙是对大禹最好的纪念。

  导航并没有把车导到大禹庙的正门,而是导到了大禹庙的文管所,文管所大门紧闭,右边的小门大开,走进院子空无一人,看到南面的院墙上有个小门,走进去就是大禹庙。
   韩城 大禹庙,原名“大夏禹王庙”,位于 韩城 市周原村北,又称“周原大禹庙”。始建于元大德五年(1301年),明万历年间、清嘉庆年间曾重修。庙内的献殿和大殿,无论是大木构架,还是局部做法,均保留了元代的建筑风格。据说是目前所有大禹庙中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座。
  大禹庙面南,沿中轴线纵深形成二进式院落。中轴线主体建筑有山门、献殿和正殿各三间。
  山门为单檐硬山顶,面阔三间,当心间开门。门额木刻楷书蓝字“大禹庙"。上下款分别题记“嘉庆岁次乙亥(1815年)桐月吉旦”“中西六社重修”。

  献殿为平面长方形,单檐硬山顶。随经后世多次修缮,还保留了无代风格。殿内用减柱法将当心间两柱向左右移置,减去梢间各一柱,使五间的屋梁不在柱头之上,形成屋梁当心间内两根、次间内各一根,使面阔由五间变为三间,俗称“明三暗五间”。各间面阔几乎相等。无斗拱铺作,屋梁直接架于柱额之上,梁头外露,次间梁尾作婴头,屋梁之上施檐桁,是古建中少见的实例。前檐当心间两柱为八菱 石柱 ,东柱内侧上部镌刻着创建大禹庙的年代。

正在加载更多内容...
22
目录
22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