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报
三晋之胜,以晋阳为最,而晋阳之胜,全在晋祠。
据《史纪·晋世家》的纪载,周武王之子成王姬诵封同母弟叔虞于唐,称唐叔虞,史称”剪桐封弟“。叔虞的儿子燮,因境内有晋水,改国号为晋。后人为了奉祀叔虞,在晋水源头建立了祠宇,称唐叔虞祠,也叫做晋祠。
晋祠的创建年代,现在还难以考定。最早的记载见于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书中写道:“际山枕水,有唐叔虞祠,水侧有凉堂,结飞梁于水上。”此时的风景文物已大有可观,祠、堂、飞梁都已俱备了。
梁衡笔下的《晋祠》和中学时春游的记忆,成为对故乡深深眷恋的一部分。2013年国庆长假期间,时隔20余年再游晋祠,感受故乡的悠久历史和文化气息。
水镜台是现存较大的明清戏台。戏台分前后两部,从建筑形制来看,后台为明代建造;前台是清代补建。前台立十二根明柱支撑卷棚式屋顶,周围加各种装饰,制作工艺精细。后台台身四角立柱,有两面围廊与前台连成一体。前后台之间设上下场门,中以木板隔开,上悬“水镜台”横匾。台基高出地面1.3米,前沿排列六十公分高的石望柱,嵌入石勾栏,将前后台围一周,使整个建筑浑然一体。
从建筑结构上看,水镜台体现了殿、台、楼、阁四种风格。从东边看去,上部为重檐歇山顶,它像座楼;下部为宽阔的宫殿形制,它又是殿。从西边看去,上部是单檐卷棚顶,像座阁;而下面又是宽敞的
高台
。这是一座由殿楼和卷棚合而为一的特殊建筑。后半部分单檐卷棚顶楼台式正是演剧的前台,面对圣母殿。四周为廊,门左右各一圆窗,北方古建特点十分明显。据说台下埋着许多大水缸,每两个扣在一起,形成4个“大音箱”,这是古代一种增强音响效果的方法。因为有了这大瓮音箱,观众不论站在庙里何处,都能听到台上的声音。
水镜台上部所悬匾额“三晋名泉”,是
清康
熙
***
(武举) 杨廷翰所书,书体清秀,笔力
***
(遒劲) ;而清代补建的卷棚上悬正额“水镜台”,是清乾隆翰林、名书法家、晋祠人
***
(杨二酉) 所题,以秀丽著称,被誉为晋祠三
大名
匾之一。
对越坊建于明朝万历四年(1576年),“对越”二字出自《诗经·周颂·清庙》中:“秉文之德,对越在天”,意为报答宣扬祖先德高尚功德。
点击加载更多...
本游记著作权归@故土山西所有,任何转载请联系作者。
- THE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