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报
郎德
苗寨是我们这次来
黔东南
到游的第一站,二月二十日到达
凯里
后就直奔它而去,无意中它成为我们苗侗寨印象的标杆,后续每到一寨有意无意都喜欢与它比较一番,无形中增加了它在我们此行中的份量。
郎德
苗寨在
黔东南
苗族侗族自治州
雷山
县的报德乡,离
凯里
不到30公里,出市区走省道经过三棵树镇不到半小时就到了。
郎德
苗寨分为
郎德
上寨与
郎德
下寨,紧靠省道的是
郎德
下寨,游客一般游览的是沿着山道继续走进去约一公里的
郎德
上寨。现在游览
郎德
上寨或下寨都无需门票。可能是为了宣传当地的旅游资源,2008年
北京
奥运会在
贵州
省的火炬传递活动特意安排从这里开始,从而撩开了它神秘的面纱,也自此世人开始了解这里。
郎德
苗寨的苗民与其他苗民一样,全都是那个被黄帝打败的蚩尤所领导的九黎部落的后代。所不同的是,这里的苗民按下半身所穿的长裙子定为"长裙苗",据说是经过多少代从
黄河
流域经长江流域辗转才到丹江这一带定居的。对
郎德
的印象主要集中在两点:
一是它山青水秀的居住环境。
郎德
苗寨四周环抱的都是静静的高山,山谷中间清澈的溪流匆匆而过,一静一动之间都渗透着山水自然的灵气。现在看起来的确是青山绿水,可放在那交通闭塞、物质贫匮的年代,这里就是穷山恶水。可见当年苗民为生存躲进这大山深处,度过的是何等艰辛备至的岁月。也正是因为有这些勤苦耐劳、百折不挠的苗民们坚守着的这份土地,才有了我们今天游山玩水的好去处。从这点来说,我们还真应该感谢这里的苗民,真可谓辛苦千年,造福后代。
二是它依山而建的吊脚楼群。
郎德
苗寨背山面水的地形决定了它整体的建筑布局走向,当然也反映出当地苗民的聪明才智。一方面考虑到团聚力量防御外敌的需要,古寨将所有民居全部集中在一个坡面,并依山势开筑五条纵街横道,既连接起各家又形成出几个自然片区。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腾出平地作为耕地,所有民居都建筑在斜坡。群山相拥的山区本来就难以开垦,狭窄的山谷更加是平地难觅。这些建造于半山颇具民族特色的吊脚楼基本上以木质为主,有平底吊脚楼,更多的是斜坡吊脚楼,一般设三层,底层饲养牲畜和存放农具,顶层则贮放谷物饲料,中层才是家庭起居地方,最富特色的是每间堂屋都设有一个叫做"阶息"的美人靠开窗,坐在此处乘凉赏风倒也别有一番风情。
郎德
苗寨中用鹅卵石和青石铺砌的道路和院坝也颇有特色,拾阶而上可以到半山坡的
铜鼓
坪和芦笙场,这里是寨民们唱歌跳舞的地方,出名的是踩
铜鼓
和青年芦笙舞,只是我们此次无缘欣赏到。有意思的是寨中坡腰处还修有一条长达150米的赛马道,每逢重大节日周边四乡的苗族青年男女都会聚此参
加来
赛马和对歌比赛,可以想像其场面一定是热闹无比。山谷溪河上苗乡特有的风雨桥格外醒目,不知是否出于防洪需要还是满足旅游美感,这座新式风雨桥已经改用木制与水泥混合的结构,桥面上仍然采用传统的木制廊盖,桥墩处已改为拱型水泥建筑。沿溪还有石磨碾房和大水车,突显着当地浓郁的农耕传统文化。而要知道当地更多历史传统文化及民风民俗的最好地方无疑属寨中设立的那座民俗博物馆了,博物馆不大,但足可以从中了解一下苗寨的风土人情。
由于我们急于赶往其他古寨,当地有名的歌舞、迎宾酒、长桌宴等等精彩内容都来不及欣赏就匆匆而别。总的看,在当今商业化浪潮冲击下,
郎德
苗寨还是山区苗民原始生态保持得较好的景区,是了解和认识苗族历史文化及习俗的好地方。如果有更多时间,还真愿意在这种原生态较浓的山野人家中住上一段,彻底放松一下。现在来这里的游客正迅速上升,当地获得的名号也日益增多,诸如什么"
中国
民间歌舞艺术之乡"、"芦笙之乡"、"全国百座露天博物馆"等,但愿
郎德
古寨在享受荣誉时也能享受现在的获益,在改造未来时能够保存住现在这种自然朴实,祈福未来吧。
先到
郎德
下寨
点击加载更多...
本游记著作权归@一天行所有,任何转载请联系作者。
- THE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