岜沙
苗寨算是苗寨中的一个另类。
岜沙
只是
黔东南
许许多多少数民族村寨中的一个苗族部落,在
贵州
省的
从江
县,但它与其他苗侗寨以其造型独特的民族建筑或巧夺天工的梯田扬名天下不同,
岜沙
苗寨是以悠久古老的民风民俗和独立特行的行为装饰闻名于世的。现在越来越多的游客喜欢来
岜沙
苗寨,并不完全是为游山玩水,而真正目的就是为了一睹它那与众不同的
庐山
真面目。
老实说,我是因为偶然看到"变形记"的电视节目才知道
岜沙
的,那
岜沙
男孩的倔犟和头上的发髻,那大山深处艰辛备致的生存条件,以及那
岜沙
苗寨的古朴与自然都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这次到
黔东南
理所当然就要来
岜沙
一游。
岜沙
苗寨离
从江
县城只有短短的七公里,以前的班车都要走老的321国道经过寨中,但自从新的榕从公路修在寨外后班车不再路过这里,老路缺乏维修变得破烂不堪,到
岜沙
反而不便了。我们这次游完
榕江
过来就只能选择包车,翻越坑坑洼洼的山路,顶雨破雾,一路颠簸才到
岜沙
。
现在的
岜沙
已然完全改观。我们二月二十三日游完
榕江
后,因从老路过来直接车到寨中心而逃过了60元门票,甫一下车见到公路两边不是商铺就是店家,不是新房就是修旧如
新建
筑,公路旁新辟了个广场,连着边上的蓝球场,显得很是宽敞,听说现在这里是表演民族节目和举办大型庆祝活动的场地。
岜沙
苗寨的大山石醒目的立在广场,后面还
新建
了颇有点民族风格的长廊,看起来有点像个公园。广场内外那些艺术性的装饰以及广告式的大字,让人无不感受到商业化大潮对古老文明的撞击。
离开广场,走进苗寨后的感觉迥然不同。依旧是青石铺路的小径,仍然是青瓦粗木的民居,悠闲觅食的鸡群,忙碌劳作的寨民,这里仿佛就是另一种文明世界。实际上
岜沙
苗寨是由周边的五个行政村组成,我们游览的只是上村一部分,全寨共有三百来户二千余人,分散在月亮山麓的山梁坳口之中。这一带林深竹繁,树茂丛密,处处都是绿色植物,空气异常新鲜,现在还能够有像
岜沙
这样拥有如此丰富植被的地方实属不易。说起来
岜沙
直线距离现代城市并不遥远,但是由于这里山高林密,过去的山区路又难行,更可能是当地传统的民族习俗和保护政策隔断住了外来势力。据介绍,
岜沙
苗民是个崇拜森林的民族,他们敬天敬地敬树木,将树当神祭祀。所以这里从来没有过乱砍滥伐和出售木材的现象,千百年保护下来,才有了今天这个造福后代的绿色家园。
比起这里自然环境来,
岜沙
更吸引外人眼球的无疑是
岜沙
人的装束与佩饰,这也是当地最大的特点。
岜沙
女性的装扮倒是普通,虽也喜盛装银饰,但与其他苗族女性
大同
小异。最具亮点的是
岜沙
男人,装束是别具一格,头挽有些像秦汉古人的发髻,脚着绑鞋,上穿开襟亮衣,下着大筒亮裤。佩饰更是出尽风头,身挎腰刀,肩扛火枪,俨然一副雄赳赳的武士风格,真是羡煞天下男人。据传同是蚩尤老祖后裔的
岜沙
人曾是苗人迁徙西南的前锋,一路开山劈路,擒狼驱虎,英勇牺牲,充当着敢死队的作用。一直到定居于此山开始农耕新生活。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稻作为主,狩猎相伴,但是他们这种勇武顽强、崇尚武力的传统一直传承至今。不知是他们的武力保护了自己,还是他们独立的风尚不融入外界,以前是外人难入,苗民鲜出,客观形成了一个相对闭塞的小天地,无形中留下了这古风。我们包车的司机也是苗民,他对
岜沙
人拿刀带枪颇为不忿,其他苗民连刀都不准拿,凭什么
岜沙
人还能扛枪。当然他也不知道答案。只是如果
岜沙
人不能享受这个待遇,就没有这个
中国
最后一个枪手部落了,那无论对
岜沙
还是对游人都是损失,岂不更加遗憾。
岜沙
应该来,这里的风俗,歌舞,民居,小径;这里的大山,河流,森林,田园。这里面的一切还没有完全变化,我走进寨中看到苗民们劳作的场面,只是奇怪无论纺纱还是扬谷都只看到女人忙,不见男人影,但从中确实能感到一些原始生态的味道。遗憾的是我们是散客,见不到枪手鸣枪迎宾和歌舞表演。
岜沙
应该早来,我们这次已经感到商业化开始给这里带来的变化,就目之所及并没有看到给当地人生活带来多少实际性改善,反而是那种不该有的商业化行为和观念的侵蚀,正在可怕的改变着
岜沙
古寨和
岜沙
人的传统文化习俗。这种改变有进有退,进的是以前是不见猎物不开枪的枪手,现在是见钱就开,钱多响多。更别提天真无邪的孩童听见快门响伸手就要钱了。退的是以前谁都可以抱的
岜沙
姑娘,外乡人抱得越多越说明魅力无边,越被当地人争娶,现在是一见外人早就逃去无踪了。
岜沙
确实"另类"。它的这种"另类"魅力证明着它的过去,改变在现在,至于将来,我确实看不清。
岜沙
景区广场
岜沙
人视树如命
本游记著作权归@一天行所有,任何转载请联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