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头图
邂逅唐模-(2015自驾踏青游记之二)
2015-05-19发布 1913浏览
mole1952Lv19

46篇游记,52粉丝

举报

宿营 休宁 ,原本是想着第二天开车到 休宁 南部连接到 江西 婺源 的山路上去体验山水梯田的。可从齐云山上下来后,团里的女眷们还是对 徽州 的古村落情有独钟。受到酒店里一日游行程单的启发,临时改变了计划。早餐后取道京台高速北上,于是就有了邂逅古村 唐模
唐模 村位于现在 徽州 辖区,以前是属于 歙县 的。旅游社介绍中宣传它是“唐朝模范村”,声名显赫。我却心存狐疑,因为“模范”二字作为榜样来解释,是较晚形成的词语,在唐朝,“模”和“范”都是用于铸冶的, 比如 做口钟啊铸个鼎啊什么的。再说, 徽州 的兴盛当在宋代以后,地处江南的小小村子居然成了唐朝各地效仿的榜样,实在有点言过其实。
车到村前,古村一副公园景点的模样,偌大的停车场空空荡荡。买了半票进入 唐模 的大门,才发现这个妆点得足够现代化的建筑物只是一个门楼,里面一大块空旷的绿地,就好像是城墙外的城郭一样。时间尚早,旅行社的大巴们还在路上,正是访古探幽的好时机。普通的绿化带就不看了,按照导游图标注的重点,抓紧时间向水街走去。
唐模 村由程姓人氏始建于唐朝,称为程村,后来汪姓人因娶了程家女落户此,汪姓是被唐朝皇帝封过王的后代,便发达于斯,村名也改为由《诗经》中《伐檀》篇得来的檀干。唐末,再改村名为 唐模 。发展到宋元两代,主要姓氏为汪,程和吴三姓。后来,南宋时迁入的许姓又在村里发展兴旺,成了大姓。明清两代是它的鼎盛时期,尤其是许姓有两兄弟在 清康 熙年间先后考取进士,被皇帝钦点翰林,并受皇帝“恩荣”,建起了“同胞翰林牌坊”, 唐模 村更是声名鹊起。民国以后, 唐模 则渐渐走向衰退,成了埋没在乡野的村庄。不过,就是这段埋没。




按照导游图的指引,套用一个现成的说法, 唐模 的风景可以概括为“一带一路”。即沿着“檀干溪”的水街风光带和与之平行的一段属于“徽浮古道”的千年石板路。所谓檀干,檀是指檀树,干是指溪水的岸,传说中的溪名取自于《诗经-伐檀》,而今人行走溪岸,就真的被赋予了小桥流水的诗意。至于《伐檀》这首诗歌究竟是春秋时魏人对君主不劳而获的控诉,还是描写了魏国人劳动后的喜悦倒也不必深究了。
沿着溪水岸边的石板路传说是从 徽州 一直通到 江西浮梁 县的“徽浮古道”上的一段。古老的石板应该比两旁的深宅大院有着更加悠久的历史积淀,每一块石头上都留下了岁月的印记。行走其上,想着古人肩负重担行色匆匆,骡马大车络绎不绝走过此地的情形,怀古的情思悠然而至。








眼前的 唐模 ,除了唐代遗存下来的银杏树之外,基本上是许氏家族的遗留。从许氏的宅院,许氏的祠堂,许家兄弟的牌坊,到许家孝子为了母亲的游玩而仿照 杭州 西湖的样子开凿的小西湖-檀干园。
溪边小巷深处,千年古银杏是 唐模 起源的佐证,正逢清明,郁郁葱葱的翠绿将它打扮得枝繁叶茂生机勃勃。对着 大树 ,十几架转角长廊是村民休憩的场所,廊边的粉墙上挂着七八块说明板,向游人展示着古村的历史。仔细读过才知道,原来这“ 唐模 ”两字并非导游们信口开河的“唐朝模(mo2)范”,而是古村仿照唐朝风范而建的“唐朝模(mu2)样”。





正在加载更多内容...
7
目录
7
8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