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头图
遇见森林之子(使鹿鄂温克人) 记2014年10月
2015-06-04发布 2951浏览
知了Lv4

1篇游记,3粉丝

举报

很多年前,偶然的机会,在电视上看到一部有关使鹿部落人的电影,当时对这些没有任何概念,也没有记住叫什么电影,纯粹觉得神秘,印象却是极深的了。这次东蒙之行,很大程度上是受了《 额尔古纳 河右岸》和顾桃敖鲁古雅记录片的影响,探访使鹿鄂温克的猎民点本不在这次行程安排上,因为出发之前就已经做过很多了解,想看驯鹿只能是到 根河 的敖鲁古雅鄂温克猎民族乡,形同旅游景点。而那位女酋长 玛利亚 •索老人和她的驯鹿也被她的女婿安置到了莫尔道嘎森林公园里,索然寡味。但是从满归镇到 根河 市那天,经过阿龙山小镇时,仍心存希望,借着在小滩上买水果的机会,跟卖水果的一对夫妇聊上,才得知,原来阿龙山上还分布着好几个猎民点,支付一定费用,他们可以找人领着我们进去。让人兴奋的是女酋长 玛利亚 •索大儿子何协的定居点就在60多公里外的山上,而老芭姨和柳霞维佳也都在50公里开外,他们都是老一代的鄂温克人,到了新定居点后,无法适应山下的生活,重回山上的。但由于晚上还得赶回 根河 市,跟包车师傅商量后,还是决定舍弃远处,驱车前往18公里外的先锋林场猎民点。

在森林深处古老神秘的使鹿鄂温克的营地,我看到了几十头灰白色的驯鹿;看到了凶猛的猎犬;看到了改良后的撮罗子;看到了大脸庞,高颧骨,小眼长发的使鹿鄂温克人,还看到了那眉眼美如驯鹿的鄂温克小女孩……

猎民点上没有手机信号,没有通电,没有自来水,一切都是原生态,现在营地上的鄂温克人日常补给要靠乡里从山下带上来,若是吃完了却没有人上山来送,就只有 白水 就干粮。而附近的食物通常只够驯鹿吃十几天,他们必须带着驯鹿不停地迁徒。一个方圆几十公里的林场,最多也只能呆两三年后又得迁徒到别的林场去,每当夜幕降临,驯鹿便三五成群地离开宿营地,到密林中寻食,天亮了便自动回来,白天不再离开。它的觅食能力极强,即使冬天大雪封山,它也能用宽大的前蹄扒开1米深的积雪寻吃苔藓。等到开春,鄂温克人再翻山越岭把驯鹿找回来。

鄂温克是个狩猎民族,以往他们靠打猎、兽皮交易就可以养活自己。可是现在,环境多么脆弱啊,野生动物已经越来越少了, 大兴安岭 物种遭受严重破坏,即使不收缴猎枪,他们也很难仅靠狩猎养活自己,如果继续打猎,很可能会毁掉他们热爱的家园,世界变了,环境变了,鄂温克人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基本荡然无存,传统文化已经很难再延续了。不能随意砍树了,不能打猎了,枪支被收缴了,猎人们原来熟悉的生活方式已逐渐远去,他们拥有的关于森林的丰富知识、世代传下来的经验没有了用武之地,他们作为猎手的技能仿佛一夜之间完全无用了。

短暂的交谈及带路的大叔一路上的絮叨中,早已明白,“使鹿鄂温克人”以及他们的驯鹿,就像是一张名片,只要你手里持有这名片,精明的商人们早已把算盤打得叮当响,而对那些仍然守在山上,坚持与驯鹿为伴,拒绝通达现代人情世故的鄂温克人则成了他们嘴里 “守旧的,脑子不懂变通的。 使鹿鄂温克人在 中国 现只有200多人,近20年来,很多鄂温克青壮年因为酗酒而身亡。在林区,敖鲁古雅猎民善喝的事实几乎是人人皆知的,他们当中有人下山买酒,酒还没有带上山,半路就被全数喝完的事情常常发生。至于喝醉了酒在森林里面被冻死的、掉进河 水里 面被淹死的情况,也不在少数。更早的时候,林区伐木的工人拿着两瓶白酒就可以换得猎民的猎物或者鹿茸,只因为猎民们爱酒如命,只要有酒喝,一切都可以给你。如果以前喝酒是为了驱寒壮胆和节日,那么现在,喝酒更多的是为了派遣寂寞,他们用喝酒来打发时间、麻醉自己,掩饰着内心的痛苦。我想,继续留在山上,对拥有驯鹿的人而言更多的是一种不得已。在内忧外患的情况下坚持传统的生活方式是一种悲壮的选择。或许也有可能,他们就像是同行的小君说的:那是嬉皮精神。他们怀念简单原始的群居生活,只是消极地制造着自己的世外 桃源 ,用纯粹精神对抗社会既成的价值观念。

离开时的心情是复杂的,却也淡然!

额尔古纳 河右岸》里 玛利亚 老人说:“我要讨回我们的森林,讨回我们自己的猎枪。一想到鄂温克人没有猎枪、没有放驯鹿的地方,我就想哭,做梦都在哭!”看了这段话我也想哭,可是在历史面前,创造过辉煌文化的鲜卑族、契丹族都已一一远去了,鄂温克人足够强大到可以幸免吗?

正在加载更多内容...
25
目录
25
4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