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报
前一晚,在特卡波湖边看星空,很晚才回旅店,没想到这一晚上却睡得非常好,早上起来感到少有的精神爽利。来
新西兰
后,我们出外时,包括南岛
自驾
游期间,主要都是儿子当司机,儿媳当替手,我就没摸过方向盘。今天,无论如何该我出手一回了。
新西兰
与其他发达国家一样,人均汽车保有量极高。在像
奥克兰
这样的
大城
市里,上下班高峰期,市区尤其是海湾大桥附近,也会有堵车现象。但在其他地方,道路通常都非常顺畅,事故极少。一方面是因为总体上属于地广人稀,另一方面要归功于交通管理的科学有效。
这段时间,虽然不是我开车,但我在车上一直都很认真地观察路上的交通情况和各种路上风景。实际上,各国交规都是
大同
小异,发达国家除了道路设计和警示牌的设置比较科学合理之外,在这里让我印象比较深刻的就是“让行规则”的严格有效。
让行是保持秩序的法规,也是对他人路权的一种尊重。在
新西兰
,除了在商场区域等人流较多地方的斑马线让行人享受到绝对优先的感觉之外,在所有道路的交叉路口,都有明确的让行标线和标识牌,各个路口的车辆按规则通行。我特别留意到一点,在支路辅路进入主路时,司机都非常地谨慎小心,都要在完全不影响直行车的情况下进入路口,并迅速加速到车流速度。此时不能考虑直行车会稍稍减速,直行车上的司机也绝对不会减速,而且通常都会顶着速度上限开。相比之下,在国内,车手都勇敢很多,在无红绿灯的路口敢于争先恐后、见缝插针。有时我会想,两国各自不同的路口通行方式,都是在相应条件下通行效率较高的方式吧?
在
新西兰
驾驶汽车,某些在国内形成的习惯会非常有害,尤其是进入或经过路口的习惯。曾听说有大陆来
新西兰
自驾
游的游客,刚租了一部车上路,虽然是在主路上直行,但每当见到有车从旁边小路过来接近路口时,他都会习惯性减速并准备好随时紧急刹车。如此良好而谨慎的驾驶习惯,结果让他收到了警察的口头警告。实际上,他还没开多远,就被警车截停,要检查他是否醉驾或毒驾。因为他这种怪异的驾驶方式影响到其他车,紧随其后车辆上的司机于是报了警,才发生上述一幕。可以说,这都是由不同的驾驶文化造成的。
新西兰
城市里只有少量的红绿灯处会有电子眼,大部分道路都没有监控设备,只是可能有警车悄悄埋伏在隐蔽处,抓到违章就是重罚。当地的高速公路和乡间山区的主干道都是限速100,只在进入居住小镇或村庄才减为70或50。乡间山区崎岖的主干道,绝大部分都是双向双车道,在转弯处必要时会标注过弯的适当速度,有65、55、35,甚至有10或5,后面这两种只会出现在陡峭的
盘山
路上。
这种速度标注严格来说不是限速,而是提示过弯的最适宜速度。这对道路不熟,车技一般的驾驶者,和在视野受限的情况,非常有帮助。只要基本按照提示,控制速度,即可安全通过。南岛
自驾
游的许多路段都是曲折多弯,而且有些还非常陡峭,不易驾驶,但当地人基本上都能开得飞快。从
皇后镇
去往
格林诺奇
的那段路是儿媳开的,一路上谨慎小心,最高只敢开80稍多,后面常常压住一串车,只好利用每隔一段路才有的让行路,让后面的车超过去。
我拿驾照已经超过20年,那时学开的还是解放牌货车,拿的是B牌,前些年才主动降为C牌;驾自己的私家车也有十来年,早就是老司机了。我开车一向也算谨慎,高速路没有违章记录,国道省道总共有三次被拍到超速,没闯过红灯,街边停车被罚过一次,在
中国
这种环境下应该算是非常好的驾车记录了。
不过,说实话,在拥挤的道路情况下,也不可能总是严守规矩。尤其在前几年,遇到高速堵车时借用应急车道,过路口车多时借用反向车道等等行为,我也同样都曾经有过。我相信,欧美人士到
中国
过马路、开车也一定会入乡随俗,或用西方谚语来说叫做“在
罗马
,行
罗马
人所为”。因为,车在路上,与前后左右各车形成一个临时的交互系统,就像鸟群鱼群中的个体一样,所有的行为都要符合其他成员的心理预期,否则随时都会发生事故。
国内的交通状况,人们常认为是驾驶人的问题,还常常喜欢用“素质”来论说,我认为,根本不是素质问题,而是系统的问题。对人在情境中的行为有一项重要的研究,揭示出环境对人的巨大影响,即著名的“路西法效应”。这项研究非常有力地说明:个人的性情和所谓的素质并不像想象的那么重要,情境对人的影响才是最重要的。无论原本如何,在具体情境之下,通常,人最终会成为具体情境所造就的那样。
所处的环境不同,自然会有不同的通行方式。道路通行方式,实际上与所处的社会各个方面紧密相关,尤其与社会的资源和利益以及责任分配方式相关联。让行规则不是一个行车问题,而是一个社会在各方面实际的运行规则(包括明规则和潜规则)的一部分,也即是驾驶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个缩影。因此,看一个国家的交通状况,就可以感知其社会的真实现状以及法制和文明进步的程度。
在
新西兰
开车,只要各行其道,按规则行事即可,车技并不重要,最多只不过是速度慢点,我们不赶时间。
在南岛
自驾
游,从丹尼丁一路过来,都是儿子儿媳在开。一方面是因为我在外常休息不好,精神不太够,儿子儿媳年轻有精力,另一方面是他们照顾我观景,因为美景常常只在路上。从
奥塔哥
南部地区的山峦怪石,到中部的大片果园,再到北部的高山荒原和雪山湖泊,然后是丘陵、荒野或草场,我们一路观赏纯净绝美的风景,也一路不断地拍摄,把所有景色都收入相机中了。
现在,行程已过大半,路边的风景也已经产生了审美疲劳,该我试试身手了。我们驾驶的车辆是丹尼丁机场租来的,是欧版卡罗拉两厢车,1.8排量,很新。上车试了一下,方向盘很轻,有些不习惯,但真正不习惯的是右舵左行,转向灯和雨刷控制也是反过来的,好在油门和刹车的相对位置没变。
因为是左行,司机位在右。我早早就一再在心里暗暗提醒自己,无论左舵还是右舵,要坚守中间隔离线距司机最近的原则。坐好,左手松手刹,挂档起步,右手指拨转向灯控制杆,进入道路,我们上路了。离开小镇之后,道路在起伏的山区中穿行,路面平整,但道路狭窄曲折,弯道还不少。我反复地加速前进,又按路牌提示减速过弯,倒还算流畅,但车速最快时也只有八十几。真正吓人的是在准备过弯时,突然对面方向从看不到的山后来车,会车的那一刻,感到从来没有过在右边方向上离对向车这么近!
手心不知不觉在出汗,过弯时也尽量离中心线稍远一点,幸运的是,后方没有车随行,对面来车也不是很多。不久之后,我渐渐地敢把车速再提高一些,心情也随之放松,开始享受这曲折道路上的驾驶乐趣了。
汽车穿行在荒山牧野中,四周空旷无人,满眼俱是起伏山丘上的野草灌木。一条细长道路,像飘带一样,在荒野中盘旋蜿蜒,伸向远方。景色优美,令人心旷神怡。抬头望远,前方远处两道弯之外的山坡上隐约出现两辆同方向的汽车,一辆小面包,一辆小货车,不像是
自驾
的游客,应该都是本地人在驾驶。我有目标了。
我频繁地利用直路段加速追赶,距离开始不断缩短。曲折的山路终于结束了,我们已经进入
坎特伯雷
大平原,前面的路平平直直,视野变得非常开阔。这时,与前两车的距离也只剩下二三十米,很快就可以紧跟在他们后面,也给他们一点催促的压力。就在这时,我们都不得不立即减速,因为,前面出现一块“限速50”的牌子,我们就要进入小镇了。
进镇子之后,两辆车都拐向其他方向,我失去了超越他们的机会。在小镇中休息时,我自我回顾了一下,对自己在这一段路上的表现基本满意。异国路上的风景让我感受到一种别样的自由和畅快,因为,车少。
本游记著作权归@温房酒窖所有,任何转载请联系作者。
- THE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