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头图
彩云之南,探秘中国最后一个原始部落翁丁观通神拉木鼓
2016-02-16发布 2020浏览
简安然Lv20

93篇游记,116粉丝

我的出行信息
  • 出发时间 2016-02-05
  • 人物 和朋友
  • 人均费用 3800
  • 出行天数 5
举报

 



远山云,近山雾,佤族云中住。
 
 
     在祖国西南边陲,绮丽的山水之间,生活着一个唱歌比说话多,喝酒比喝水多,跳舞比走路多的民族---佤族。佤族有着自己的民族创世史诗《司岗里》,佤语“司岗”是崖洞的意思,“里”是出来,“司岗里 ”就是从崖洞里出来,所以这是一个自认从岩洞里走出来的民族,有着神奇独特木鼓通神的习俗。而在《司岗里》传说发源地 云南 沧源 县,有一个从解放前一直处于刀耕火种原始社会阶段,解放后即一举过渡到现代文明社会的佤族村寨,至今保留着原始佤族民居特色与风土人,是 中国 迄今为止保存最为完好的原始群居村落,这就是被国家地理杂志誉为“ 中国 最后一个原始部落”的翁丁佤寨。     
 
         翁丁佤寨距 沧源 县城约30公里的勐角乡。翁丁“翁”为水,“丁”为接,意为连接之水;同时也有云雾缭绕之地的意思。依山而建的翁丁四周都是片片茂密的树林,东面的树林称为“神林”,佤语称“亚莫韦”,“亚”是“森林”的意思,“莫韦”是寨神,有着四百多年历史的这里世居这一代代佤寨儿女。 
 


        同处一线的寨门和榕树百年如故,挂满牛头骨,古老沧桑神秘的气息,不请自来。 全寨老少,都身着民族服饰,载歌载舞举行迎客仪式。
 

 
       欢迎仪式过后,寨子里的人不约而同汇集到村口神林里,或蹲或跪,虔诚肃穆。原来,我们幸运的遇到寨子举行拉木鼓仪式。
 
所谓拉木鼓,就是从寨子外森林里砍伐树木,拉进寨子制作新鼓,更换旧鼓的活动。木鼓是佤族的象征,是佤族人民崇拜的圣物。他们认为木鼓是 “通神之器”、“通天之鼓”, “生命靠水,兴旺靠木鼓”;他们将木鼓分为公、母两种,公鼓的音节偏低,音色粗重,母鼓音节较高,音色清脆。故而木鼓平素不能乱动,只有祭祀报警和节日喜庆等重大集体活动时才能敲打,每个村寨都有专门存放木鼓的木鼓房。由于木鼓的神圣地位与作用,“拉木鼓”便成为佤族极为隆重、盛大的宗教祭祀活动。从形式上来说,拉木鼓就是佤族的狂欢节,是佤族人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既是他们乞求风调雨顺追求幸福热情如火的表现,又是凝聚人心弘扬光大民族传统的方式。
      仪式开始,“魔巴”(村里公认有知识德高望重之人)手捉活鸡先是自个念咒祈祷,随后全寨人都跟着念念有词。念叨过后,“魔巴”杀鸡,将鸡血滴在木鼓上,很快的全寨人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拉动之前已经套好绳索的木鼓朝寨子里前行。只见拎着鸡的“魔巴“时而跳上木鼓,抑扬顿挫念着咒语;时而跳下木鼓手舞足蹈指挥大家,宛若风浪中指挥航船前进的勇者。
 



 
木鼓要进寨子了,拉的人也是一阵快一阵慢,一阵松一阵急,不知是不是欲看”魔巴“摇摆不定狂舞样子,有意戏弄难之,不过倒让我们感到些惊险和刺激。

      跨过这棵粗壮的榕树,就正式进入寨子啦。佤族人诚信万物皆有灵,他们普遍视树木为神树,除了呵护不曾动其一枝一叶,任其开枝散叶自由生长,因而在翁丁村,有很多彰显顽强生命力的独树成林壮观自然之景,震撼着人心,古老的翁丁,也在这一棵棵神树的庇护下,有滋有味的生存着。



       木鼓进了寨子,全寨人围成一个圆圈,载歌载舞,唱着跳着,成为欢乐的海洋;置身其中,自觉身心放松,无比轻快。
 

 
在翁丁,但凡类似活动,全寨男女老幼都会参加。我想孩子们从小参与耳濡目染这些活动,应该是寨子淳朴气息和独特风俗得以完整保留延续传承原因之一吧!


      陈放木鼓的木鼓房,一左一右,分别陈放着公母两只木鼓。



据说敲打木鼓,会获得幸运与祝福哦!

正在加载更多内容...
14
目录
14
2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