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报
秭归
尤闻子规啼
在
中国
的地理版图上,
秭归
,是一个很小的地方,在
中国
的文化坐标上,它却是一个醒目的所在。
这里,向世界贡献了一个最美的
中国
女人——昭君,也为世界提供了一个男人的样本——屈原。
中国
很多的女子,都如杜鹃花,绽放于生活的道路旁,鲜艳于她们生命的汗与血。王昭君,是其中最凄美的一朵。那种千里迢迢出深山的幸与不幸,那种千娇百媚锁深宫的望与绝望,那种万里黄沙隔乡音的寂与寞,那种独留孤冢向黄昏的孤与苦,培育出这朵最凄婉动人的中华杜鹃。这是一种可以映照千古的孤艳!
与此形成映照的,是更让人唏嘘的屈原的孤忠。与望帝化为子规,至春则啼,滴血成杜鹃的哀痛相比,屈原的悲鸣更为广博而深沉。那是一种深植于国家、土地、人
民和
历史的悲凉。
经过几千年的堆积,
中国
之历史早已沉淀为腐积层深厚的文化土壤,它盛产小人,也培育忠臣。小人总是生活于喧哗和热闹之中,他们居住于权力之上,徘徊于利益之中,周围萦绕着香艳,交织着贪婪,更迭着追逐,遍布着欺瞒。忠臣永远茕茕于孤寞之中,他们以国家为日月,以人民为雨露,以理想为孤灯,以道义为篱笆,以清贫为窗牖,同僚为之心灰,师友为之意冷,亲人为之胆寒。屈原幸而为忠臣,不幸而为忠臣中最孤独的一人。
他“不容于时”, 如贾谊所言,屈原生活的时代,一切都是颠倒的:鹰在天上飞,鸾凤却藏起来;小人得志尊显,圣贤却不得其用;正直廉洁的人受到诬蔑,强横残暴的人却得到称誉;宝剑被贬为钝口,铅刀却被说成锋利;国之重鼎被抛弃,空瓦罐被当成宝物。他“不能变心以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
他“不容于世”, 如宋玉所说:“夫君子之心也,修乎已不病乎人,晦其用不曜於众,时来则应,物来则济。应时而不谋己,济物而不务功,是以惠无所归,怨无所集。”举世皆浊他独清,众人皆醉他独醒。整个统治集团都在谋私,他独自在谋国。
他甚至“不容于楚”:最高统治者楚怀王的昏庸,重臣上官大夫的妒贤,公子子兰的自私,宠姬郑袖的贪婪,形成了一道可怕的高墙,将“竭智尽忠”的屈原团团围住,让他“幽独处乎山中”。
然而他“只忠于楚”,在那个人才大交流的时代,他的主要对手张仪并不是秦国人而是魏人,他的临时合作伙伴苏秦就曾身挂六国相印,卫人吴起历侍鲁、魏、楚三国,另一个卫人商鞅在秦国施展了自己的才华,楚人范蠡和文种在越国实现了人生价值,楚人伍子胥和齐人孙武在吴国成就了千秋伟业,连孔子和孟子也曾为理想而奔走他乡……屈原却始终不肯离开楚国半步,宁可一再被排斥、流放,却始终对残破的楚国“虽九死其犹未悔”,一直对昏聩的楚王“忍而不能舍也”,以“鸟飞返故乡兮,狐死必首丘”的孤忠,以“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孤愤,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孤苦,完成着他“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的苦行,直到白起破郢都,最后一丝希望被吹灭,他纵身楚水,以身殉国。
于今,他的诗辞被一代代的人们吟唱,但这位“中华诗祖”依然是孤独的!
现在,他的故事在全世界开始流传,然而这位世界文化名人永远是孤寞的!
一千二百多年后,不论在他出生的
秭归
,在他效力的郢都,在他投江的
汨罗
,都已车水马龙,繁华似锦。然而,于嚣嚣的市声中,依稀还能听到那只子规啼鸣,依然如此孤寞,仿佛更加凄厉……
本游记著作权归@罐子所有,任何转载请联系作者。
- THE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