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报
去一个陌生的地方,绝对健脑,让每一个细胞兴奋旋转!
对
中东
国家
黎巴嫩
的了解几乎为零,只听新闻里说过“真主党”、“
德鲁
滋派”、"马龙派“、“内战”、“黎以冲突”、“
巴勒斯坦
难民”、“
叙利亚
难民”,感觉是一个动荡不安,苦难深重的地方。
这个
地中海
东岸的小国,610万人,一万多平方公里,与
以色列
、
叙利亚
、
巴勒斯坦
戈兰高地为邻,由于连接
地中海
盆地与阿拉伯半岛腹地,沟通东西方古老文明,汇集多个民族和宗教,十分错综复杂,又绚丽多彩。
在阿拉伯世界中,
黎巴嫩
是相当西化的国家,风俗习惯比其他阿拉伯国家开放,首都
贝鲁特
号称“东方
巴黎
”,有众多艺术画廊、餐馆、酒吧、夜总会、跑马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
法国
从1920年开始委任统治,直到二战后1946年撤军。现在,经济条件好的人家,仍然送孩子上法语学校,同时也学习阿拉伯语。
黎巴嫩
时装设计师
伊利
-萨阿德,跻身世界一流设计师行列,为
好莱坞
影星包装。流行音
乐业
发达,女歌唱家费鲁丝在阿拉伯世界是家喻户晓的大明星。
2009年,
纽约
时报曾把
黎巴嫩
首都
贝鲁特
列为世界第一旅游目的地,那一年吸引了185万游客,而
贝鲁特
人口只有190万,接近一比一。游客主要来自临近的沙特和
约旦
,近年
日本
游客增多,带火了日餐馆。2012年起,受
叙利亚
战乱波及,游客减少。
中国
游客不多,当地人对
中国
人较友好。在餐馆吃饭时,邻桌一大家老少三代,看到我们很新奇,过来和我们合影。在旅游点等车,与旁边的
叙利亚
人聊天,知道我们是
中国
人,竖起了大拇指,说中叙两国是好朋友。
黎巴嫩
人精明能干,善于理财经商,在
中东
远近闻名,与犹太人有一拼。由于历经多次战乱,不少
黎巴嫩
人去国外谋生,已超过了国内人口的数量。他们散居世界各地,
比如
巴西
、
加拿大
、
澳大利亚
、
科特迪瓦
、
塞内加尔
。出于人道主义精神,
黎巴嫩
还接收了大量
巴勒斯坦
、
伊拉克
、
叙利亚
难民,为他们修建住房、学校,允许找工作。一些难民投靠在
黎巴嫩
的亲戚。国际社会也提供了大量援助。
黎巴嫩
人很重亲情,周末是全家外出聚会的日子,餐馆里大多是一家一家的,老少几代人,场面温馨。他们十分热情好客。一次在餐馆吃饭结束时,端上来几大盘水果,还用精致的小餐车推来各式甜酒,让我们品尝。可我们并没有点这些,正在疑惑时,看旁边桌子也送来同样一套,心想入乡随俗吧。结账时,有点担心口袋里的当地钱不够付账。结果皆大欢喜,全是老板送的。
黎巴嫩
人的热情,象阿拉伯咖啡一样浓烈。小小咖啡杯,很象
中国
人喝白酒的小酒杯,一两口饮完,不加奶,不过滤,杯子底一半是剩下的咖啡渣。煮咖啡的方法很传统,把铜烧杯放在电热沙盘上,缓缓加热,煮沸起泡后,立刻拿开,反复2-3次就好了,非常朴素简便,完全不需要复杂的咖啡机。
黎巴嫩
人的热情,又如阿拉伯甜点浓香甜蜜。原料是各种果仁,特别是开心果、杏仁、腰果、芝麻,加奶油蜂蜜,浇上糖浆,超级甜,甜过蜜。旅馆早饭,还有带蜂巢的蜂蜜。
鸽子岩,是
贝鲁特
地标,沿着滨海大道,可以走到。有时间还可以坐小船,穿过岩洞。日落时分,
地中海
天光水色变幻,天鹅绒一般丝滑浪漫迷人。
点击加载更多...
本游记著作权归@猫头鹰9号所有,任何转载请联系作者。
- THE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