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9点我们就来到ETT办公室,将大包存放在ETT的储物间,按要求只背了装夹克(我带的冲锋衣裤和暖贴)和洗漱用品的小背包。
门外许多女孩子在用水刷地,我去拍照,女孩子尽管腼腆,还是面对我了。照片上有个女孩子看起来不修边幅,甚至蓬头垢面。不知道她是出于懒惰还是
非洲
也像
印度
一样有等级之分而使她没有了上进心。
我搬了凳子坐在办公室外,借旁边酒店WIFI上网,怕凉的我坐在随身带的红色防潮坐垫上。
一个年轻的
亚洲
女孩子来到ETT门外,表情冷漠。在国外遇到
亚洲
人,我通常观察一下其表情,有时判断不出国籍,只要冷漠的就不打招呼了。
车来的时候,女孩子直接坐到了副驾位置。还好,另有车来,我跟ETT接待女子打了招呼,请求坐在前面。车是一色的丰田越野,副驾有两个座位,但通常只让坐一个人,因为都晕车,司机同意我和新颜都坐前边。
车开出市区,路就逐渐升高,行路途中,每有好的视野位置,司机会自动停车,
比如
,俯瞰市区的观景点、峡谷观景点等。几天下来,观察ETT车队,行车路线及汇合很有秩序,车辆数似乎是8-9辆,为了能够互相照应和显示规模,每一辆车出发后的线路都根据前面车辆的线路来定,
比如
后辆车到来的时间,是前面车去盐湖时,那它就去那个方向;如果前面车是去火山,那它就去火山,而且时间算的比较准确,有时前车会在路上等待后到的车。这样的妙处是,一天里可以只准备一次午餐和晚餐,而且行在路上或者停在某处时,总有八九辆或至少四五辆车汇集到一起的壮观时刻,时尚的词叫“拉风”!车队配有专职的厨师和保障车,因此,车行驶的速度与停留的时间,游客不必要去操心,自有其道理。
埃塞俄比亚
的北部植被很少,土质很差,人烟稀少,放眼望去,土地和植物的色调都有些偏黄。沿途会看到民房旁边会有圆圆的草垛,地上散落的碎草可以看出那是经过修剪的。宁愿有损失,也要视觉美好,这是爱美的民族。说到爱美,就想说说女子的美,走过三个国家,觉得
埃塞俄比亚
的女子比之坦肯的,无论身材、面孔还是气质都在上乘。在埃塞期间,我时时注意所遇女子的相貌,五官精致、周正者居多,可惜,多不敢鲁莽拍照,徒留遗憾。
路多是双向单车道的,没有污染的空气,使延伸在蓝天白云黄土中的公路,黑得耀目。
非洲
百姓生活的窘迫是显而易见的,简陋的房屋,劣质的衣服,光着的脚丫,村庄的灰尘和垃圾……经济差别带来的心理不平衡,在天真的孩子们身上表现最强烈,ETT车队停留餐点或营地的孩子们,总是希望从这些被车队带来的外国面孔的游客身上得到些钱或物,他们会跟随甚至包围住客人,嘴里不停地念叨着“money"或者“candy",得不到满足,有的孩子会用小石子投掷游客。
埃塞城市里百姓骨子里的自豪还是能够感觉得到的,那是因其“唯一没有被殖民过的(
非洲
)国家”的历史而生的。每到一地,我常常被无论老幼的人问道:“你觉得
默克莱
(
拉利贝拉
、
埃塞俄比亚
……)如何?” 纵观
非洲
国家,说句主观的话,被殖民过也许各方面发展还能快些,历史就象一个“重重的壳”,不打破往往束缚思想,限制经济,使国家与地方难以“去腐生新”。虽然即使首都
亚的斯亚贝巴
除了政府机关一带建得好些外,大部分地区环境卫生败若平民窟,但是我的回答总是“非常好,景好,人好,我喜欢这里。” 而问者往往满意地点头。
说到这,再提以前的观点,英语,是一个工具,很好地认识世界的工具,它可以让人不成为盲目的“井底之蛙”,了解天外的天,知晓人外的人,从而明确如何发展。不必把它看成是崇洋的行为,即不抬高它,也不必排斥它,工具而已。一个国家,只关着门看自己,落后甚至挨打都是免不了的;而一个人,就如我身边,很多人羡慕我能去国外旅行,遗憾自己语言不通,其实很简单的一件事,走路时间练练听力同时背背单词,当然我的英语水平也是极一般,但是真的够用。看到有人大代表建议取消英语作为高考科目,我很不以为然,大部分
中国
人的思维模式,如果不把某种学习略为强制,根本不
会理
睬它。
Danakil低地火山游主要包括三项内容,第一天看
盐池
,第二天硫磺池,第三、四天看火山。
盐池
和硫磺池在一个方向,往返的路上在一个叫Berhale的干燥而满地浮尘的村子吃了二顿午餐,餐是米或面加酱料或配点黄瓜西红柿片,没什么味道,但新颜还能吃,我是当地食物都可以饱腹。对村子有一定印象,坐下就上饮料,其实是收费的,但并不说明;孩子们要钱,不给拍照就受阻,拍拖着个帘子一样尾巴的羊也不行;女主人态度冷漠,厕所是没有的,要走到很远的桥下,冒着走光的尴尬,对面关着门窗的房子不敢肯定里面没人啊!
在这里,遇到两次同胞,去路时的同胞表情冷漠,没有交集,回路时的同胞,男子尚能说话,女子则冷冰冰。男子说自己,“没能走近火山,因为导游说,这几天火山没喷发!” 我心里好紧张,300美金,其实只为看火山啊!
看
盐池
的路上能看到骆驼和毛驴的驮盐队伍,这是埃塞北部主要的运盐工具,也成了风景,车队会停下让游客去参观。阳光强烈,我用头巾遮住脸,有黑人司机专门过来问我,当时没多想,回答后觉得很抱歉:“ 不想晒得太黑!” 在
东非
,有伊斯兰教,常可见到全身黑袍蒙面的神秘女子,象我这样带着户外头巾的真没看到,总是看到人们关注的目光。
盐池
面积很大,车在里面开好久,直到纯白的世界,那里有盐水池,允许游客穿拖鞋或光脚去踩踏。骆驼和车队在这样浩渺的天地间,很有艺术效果。
第一天的游览以经典而常规的看日落收尾。
晚上睡在一个村子里露天的木架藤条床上,躺着看银河与满天的星斗,惬意浪漫,后半夜频刮大风,挟着尘土,早上起来,脸上仿佛昨夜面膜未去,头发的厚重感觉可以想象。
晚餐通常比午餐好,类似中餐加西餐,味道还不错。中间总听到有人喊“china!china!" ,之前看到有网友说,当地人喊“china“有种不被尊重的感觉,我想,我们没做啥呀,干嘛总喊国名?餐中,厨师笑容可掬地出来听取游客对餐的评价,又听见“china“的愉快喊声,原来他叫“china“!餐品味道可口,“china开朗沉稳,总是热情洋溢。与
非洲
人打交道,觉得很好沟通,善解人意,富于幽默感。
第二天早起奔向硫磺池,骆驼和毛驴的队伍也在身边走过,当太阳升起的时候,车队停下来,游客观赏拍照。骆驼的脚掌踩出的印子大而软,正配它温柔的面容!吃苦耐劳且一生辛苦劳作,令人恻然,它的膝盖因为长期跪卧,磨出厚厚的大圆茧子。
车驶入深重色彩的硫磺池范围时,视觉冲击感强烈,很惊心。由导游和持枪军人引领着走过一片坚硬的钙化区,大面积眩目的色彩呈现在眼前,空中弥漫着刺鼻的气味。
互动百科:
埃塞俄比亚
硫磺泉:位于
非洲
埃塞俄比亚
阿法尔地区丹纳基尔凹地宽干谷(Danakil Depression:低于海平面116米)中,它是一座埋藏在1千米厚的盐层地下的火山。当地下上升的岩浆与地球地表下的水接触时,就导致出现蒸汽喷发。在地上它表现为色彩斑斓的泉水和奇特的盐土地貌上的喷气孔,硫磺以及其他矿床。其地表鲜活的黄色与深沉的棕色都是这里高浓度的盐造成的。而其固态的
盐山
也几乎与其附近的土堆一样高。
持枪军人保护游客安全,这也算是埃塞特色了。DANAKIL火山接近埃塞北部国境线,几年前曾有游客被境外匪徒劫持杀害,所以团费里也包含军人护卫的钱,北部自然条件恶劣,边境戍卫空虚,只好跟随游客进行保护。去南部的部落也要交付军人保护费,而军人可以只收了费,并不跟进。
看到一个导游带着几个洋游客,皆配戴防毒面具,要深入到气味更为浓重的地方,我停住脚步,浅尝辄止。
从硫磺池出来又到一个雅丹地貌的山谷里驻足了一会儿,车队驶向切盐场,在那里,运盐人将地表结晶的盐切割成统一规格的方块,捆绑在骆驼或毛驴的身上,最终盐块被运往
默克莱
,再分销到全国各地。
上面这些地区的游览都在第二天的上午完成。
午饭后,车队分开,我们前往火山方向,当晚在位于
埃塞俄比亚
高原东部的断崖之下的Abala市住可以充电的房屋地铺,这里看起来仍然象个村子,因为孩子们的围堵,想逛逛脚步也无法走远。
村子里立有内容为“拯救儿童”的牌子,埃塞长年的天灾人祸,使得生存环境极为恶劣,儿童的存活率很低,国家为保护儿童采取了一些措施。
在号称Guest House的乡村式不大的狭长院子里,与厨师China近距离接触,我问他”为什么不叫
日本
,不叫
韩国
?“他回答”爱
中国
。“ 我想,
中国
的美食天下闻名,他是厨师,当然会喜欢,所以叫那个名字。
晚餐仍是中西合璧,有烤羊肉,有埃塞典型主食英吉拉,有蔬菜水果和咖啡茶。第二天早上是简单的西式餐,还有埃塞典型的现煮咖啡。
埃塞民间喝咖啡很讲究意境,先在地上铺一些草,里面加几枝带有香味的枝叶,上面摆一张精致的放着许多杯子的小围桌,一大一小两个烧碳的炉子,大的放一个细直颈的圆壶烧水,小的放几块象奶酪一样的白块熏烟。杯都是小的,足以满足品味的渴望,因为咖啡苦如汤药,要加很多稍棕色的蔗糖才行,好多人只来一杯即止。
当导游讲述今日行程安排时,我知道了那个表情冷漠的女孩子原来是个聋哑人,
日本
籍。新颜和我不免感慨,
日本
教育优良的一面,我们国家这样的孩子有多少机会能发展成这么强大独立的性格呢!我心疼地开始对她关照,她的回馈是无比亲近并发出“呀——”的快乐声音。新颜说,女孩子现已在
英国
工作。
负责刷餐具的女子很好看,因为这种接触关系,我大胆却也是悄悄地拍她,没想到,她觉察到了却非常
大方
热情地配合,摆出各种甚至热辣的姿态。后来有位洋女士也为她拍照,她却很规矩的样子。
十点左右出发,当柏油路尽,行程艰难起来,路都是车轮压出来的,有火山岩路,有沙土路,无人踪迹。 沙土路有时会使车轮陷入,这时车子间的互相照应和保障车的重要就显示出来。我们的车辆深陷,司机和一位过来帮忙的附近车司机都趴在地上清理车轮下软塌的沙土,然后两辆车的男游客也都过来推车。在欢呼声中开了一会儿,又遇软沙路,司机干脆下车唤保障车人过来支援,确实技术和头脑都有分别!想让人爱就炼出自己的一技之长吧,那就是光环!车在沙土路上虽然行驶艰难,但那卷起漫天尘烟的样子很是壮观。
沙漠路快尽时,零星看见几匹骆驼,不知是否是野生的。而到了岩石路时,竟然出现了几座草房,还有一群孩子!在这样恶劣的自然条件下生活,真是难以想象,
到火山附近营地的最后一段路是在嶙峋的火山岩上由车轮碾压出来的,颠簸缓慢的情形仿佛不是在地球上,我甚至为自己交了300美金就让人带来这种地方而觉得自己象个吸血鬼,颇觉羞愧。远远地,一处山头冒着白烟,司机说,那就是Erta Ale火山。有朋友说,印尼也有火山,我看了照片,就是远远地望着冒白烟的地方,怎么能跟近距离看熔岩流淌,听火山喷发,感受火山的热度相提并论呢!
到了停车场营地,游客被告知准备稍厚的衣服,今夜需在火山近处的营地过夜。
司机告诉我们每人拿个折叠椅子吃晚餐,大约有三十多人围坐在China准备餐食的茅草屋吃饭,其中有同胞一家四口。饭毕,天已经完全黑下来,简单洗漱,背上准备好的小包,出发。从营地到火山的路几乎都是岩石路,白天温度会很高,暴晒在阳光下,徒步难以进行。
先是一段不长的沙士路,我穿的是户外的徒步凉鞋,总要倒沙子,很累人。出行我喜欢轻便的鞋子,虽然也按照旅行社的要求准备了登山鞋,但还是想印证一下徒步鞋底可以胜任任何路况,与我同车的
德国
人穿的是一双已经破了头的胶鞋,在Abala时,细心的导游拿钱让一个当地大些的男孩拿去补好了;同车另一位青年也是装束普通,觉得装备发烧友真是
中国
比较多。
接下来,就是岩石路了,已踩出的路窄又凹凸不平,人们都开着手电。开始时的喧闹逐渐平息,人们之间的距离也开始拉大。 时而有驮着为游客准备的海绵睡垫的高大骆驼与人同行,这时导游就会让大家坐下休息,避免发生危险。当右前方开始出现红光时,我们的目标实际离我们还很远。
终于到了最后的营地,我们站在与火山相隔的悬崖边,远望着红光。我想起了
中国
游客说的没走近火山的事情,导航显示,这里并不在火山近处。我对站在旁边的外国男子说,我们不应该站在这里,还有路可以走近些。他告诉我,导游就要带我们去接近火山。
接下来的路更为艰难,走过一段乱石堆,脚下全是新生成不久的岩石,它们很酥脆,黑暗中不时传来塌陷的声音,那是体重之人踩踏的结果。
前方那越来越亮的红色光焰,发出巨大的魔力吸引着我们向它靠近。随着脸部感受到的热度的增强,我们最终站在了它的面前,岩浆喷射的“嗤嗤”响声,流淌着的滚滚红流,炙烤的热浪,一阵兴奋的拍照之后,人们安静下来,静静地,静静地,痴痴地忘着它......
下半夜近三点钟,导游带大家回返。
走了一段路,前面的导游回头望向排尾,火山的光亮前,我什么都看不清,他却发现了问题,叹了口气,返回去扶了团队中那位年长体胖的洋女士走上前来。原来她太重了,走几步就要踩塌一次,膝盖以下陷到岩石的空洞里,发出尖叫,嘴里不停地神经质般自言自语。 我们是同一天出队,几天来看着她寡言的丈夫耐心地照顾着她的一切,新颜很是感慨。我也很感慨,外国人在很多时候会表现出对目标更为执着的劲头,
比如
这位身体不便的女士,
比如
那些背着襁褓中婴儿一起旅行的年轻夫妻......
我离开规矩沿路行走的人群,走直线,鞋显示出优点,轻便随意,走走停停地等待大队伍走近。
到了营地,导游开始发睡袋,我看到一处有三个垫子,就让新颜和今夜一路聊天的
香港
游客阿贤躺下休息,其实也是抢先占了位置。营地很潮湿冰冷,我怕如果没有垫子,一夜之后,会腰痛得无法行走。心中很愧疚,那两位年长的洋夫妻后休息下来。新颜就穿着夏装睡了,我把带的冲锋衣裤穿上,又把暖贴贴上。早上醒来时看到别的人有垫子还有睡袋,我想这就是惩罚,钻营往往会损失一些东西,包括精神,包括物质。
昨天回到营地,前面提到的那一家四口的妈妈跟我说,她们没有看到火山!!我很吃惊,原来,因为小儿子有些累,他们想休息一会儿。导游让他们休息好了,跟后上来的导游一起走。而后上来的导游却一直没能将他们带到火山附近!......后来我也曾遇到同胞说去火山没看到。这样,我知道了游客没有看到火山的真正原因,是某些导游不认识路!因为不管火山喷发地点如何改变,它是一直在喷发的。
好导游是如何的可贵呀!遇到有职业良心的导游又是多么幸运啊!
也是在此,我开始嫌弃自己的照相工具太差劲了!之前我一直是得过且过的心理。我的手机,平日里它常自发热,在火山面前它不止烫人的热,竟然还模糊了效果!当时我以为它要被高温烤化了,吓得照了几张赶紧关机。所以在我的照片里的火山都是那样朦朦胧胧的。
导游说,游客可以自己下山往回走。为了在太阳升起,气温升高前赶回到营地,我快步地走着,没有感到呼吸困难,因为这一带海拔低于海平面。火山喷发引出的熔岩流形成的遗迹可以想象当年流淌的情形,这样的地方,草生长艰难,
回到营地,China正在准备早餐,他拿着平底锅在剪鸡蛋,我和新颜赶紧拍照,他更是性起地颠起勺来,果然一副
中国
样子!我夸奖他,他高兴地说,他爱
中国
,爱
中国
人!边说边冲着我做了个飞吻,我说“谢谢你爱
中国
人,我代表八十岁的母亲谢谢你!”他和旁边的人哈哈大笑。
回到
默克莱
,从ETT取了行李出来,阿贤和
日本
女孩儿与我们相约去吃晚饭。想再住来时的旅馆时,他们涨了价格。
日本
女孩说她曾经住过的酒店很好,带我们去找,却忘记了位置,耽误了一些时间。找到酒店安排好行李,我们就在楼下的餐厅点了一荤一素两个英吉拉,荤的先上来了,里面应该有辣味调料,女孩抱歉说不能吃,阿贤也只吃了点就作罢。他俩今夜要乘飞机去亚市,从那里,女孩飞
英国
,阿贤要再飞回
拉利贝拉
,而我们将在明天乘班车去
拉利贝拉
。
第二天,我们背着包,走在黑暗的街道里,并没有害怕,因为晨祷声已响起,它让我安心;路上走着许多人,其中有些女性,这也让我安心。
我去过的
东非
各个车站都是混乱的,停车场就象个自由市场,没有穿制服的工作人员,你分不清那些拉客的人是工作人员还是骗子,价格也是随意说。去
拉利贝拉
没有直达车,要到WELDYA镇转车。听说去WELDYA,有个人说200
比尔
,事先我已向ETT接待女子打听了票价,听价如此之高,就下了车,过了会儿又有人来说说130
比尔
,这个数字差不多。又向其他乘客验证了一下,这个价格也是当地人的价格,就买了票。
到了Weldya车站,却没有车去
拉利贝拉
,时间并不晚啊!
难道是路上遇到的婚礼队伍,耽误了时间?这天应该是个好日子,婚车队伍看到三次,但跳舞人群在街上堵塞着交通被我赶上,倒是可以近距离地看热闹。那是十点多钟停车Alamata镇吃过应该是早饭刚出发不久,一段穿过乡村的路,跳舞的人都是男性,手里拿着华丽的伞和棍子,原地跳呀跳,不挪动,100米的路呀,堵了一个半小时,警察来了也没用。离车近处是一群只拿着棍子的男子围一圈在跳,圈围中的格衣男子必定是个生冷的家伙,不动声色地暗示同伴们不予理会靠近的班车。车窗外一群男孩和背着孩子的女孩子悄悄向我要钱。一个年纪稍长者牵着一个小女孩来到车前方,小女孩很好看,她抬头看到了车里的我,就一直盯着我看,我拿起相机拍她。有人看到就告诉了那个年长者,年长者煞有介事地冲着我举起棍子,表情带有恐吓,我面无表情地看着他,过一会儿,他开始笑,并示意我拍小女孩,我没有反应,他也安静下来。看样子
亚洲
人在
非洲
人的眼里外国味是很浓的,而我已融入其中,看不见自己的特别。
路边民房的主体部分是以木构架作骨,外敷泥,为了美观,在泥墙上用棍子戳出细密的凹点。在这常年高温的地方,木构架的房子随处可见,外加泥墙,自然是为了应对雨季。房前还有几座茅草屋,估计就是用作厨房、仓库了。
终于,婚礼队伍开始离开公路向土坡上的村子挪动,在车乘的引导疏通下,车子得以慢慢向前行驶,可以看到婚礼队伍中有人托举着似乎遮盖着长柜子的彩缎,车上一位女子告诉我那是财礼。
到了Weldya,因为有想作外国游客生意的男子一路纠缠,我认识了美丽的女大学生Mahi,她和朋友们开始时是好奇地请求与我们合影,后来发现男子是个醉酒之徒,就仗义地护送并安慰我,直到找了旅馆,并讲低了价钱,把我们安顿好才离去。
Mahi那柔和却是坚定的样子,让我认识到埃塞年轻一代的女子真的已经勇敢地站了起来,正如我看过的埃塞模特主演的电影《沙漠之花》所表现的主题一样,
非洲
正在走向进步与文明。
天很快就黑了下来,旅店老板娘的高中生儿子对我说,他的妈妈问我“是否愿意和她的家人一起喝咖啡?” 我当然很愿意。叫了新颜出来,老板娘,老板娘的妈妈——一个慈祥不语的老人家,还有一个四五十岁总是笑的男人,大家围桌而坐。边喝咖啡,边聊天,高中生想看我手机里的照片,一会儿问火山游的价格,一会儿问手机的价格,问得我紧张。他说那个50多岁的男人想要我的小红米手机,还问我能不能把他带到
中国
,我只好笑笑。
埃塞的咖啡很苦,那种苦不是熟识的苦咖啡味道,而是如汤药般重,看他们每人也只喝一杯,或许喝咖啡只是传统习惯,或者说亲戚朋友聚会的仪式,与品味无关。
咖啡是小小的杯子,语言又不通,第二天还要早起买票,喝完咖啡坐了一会儿,就告谢回房间休息了。
出城就是这种地形
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竟然有人坐在这里
ETT车队
俯视市区
本游记著作权归@流水 Melody所有,任何转载请联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