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这个东西是看不见的
撞上一些别的什么,反弹回来,才会了解“自己”
所以,跟很强的东西、可怕的东西、水准很高的东西相碰撞
然后才知道“自己”是什么。
——山本耀司
隆冬已至,而我在
非洲
连续过了900个夏天。
朋友圈曾有一篇很红的文章,讲二十多岁住在哪里对一个人有多重要。
文章讲的是年轻时候居住过的地方对一个人潜移默化的影响,举的是留学
纽约
、移居
巴黎
的例子。
而我的二十多岁离开了宇宙中心中关村和长安街,没有去看繁华的
纽约
,却飞向了被世界遗忘的角落——
非洲
,扎根在几无存在感的一隅——
喀麦隆
。
两年半的时间里,我在中
西非
工作,去
南非
北非
东非
旅行,走过
非洲
7国。
非洲
,在大多数人眼里,是神秘的、落后的,算得上山本耀司所说的“可怕的东西”。
尤其是我所常驻的
喀麦隆
,地处
非洲
大陆条件最差的中
西非
地区,疾病肆虐,偶有动乱,恐怖主义横行,物质极度匮乏……
这里的经历,让我见识过最贫瘠的土地,最贫困的生活,和最纯真的笑脸,最壮阔的景色。
曾经期待过,憧憬过,也挣扎过,怀疑过。
在与
非洲
的磨合中,与自己的寂静相处中,与当地人交谈、合作、争吵的过程中,所有摩擦出的火花,虽然也曾灼伤我,但最后都变成映照自我轮廓和前方道路的光亮,让我更清晰地认识自己,也认识世界。
抛开工作,这篇文章我想聊聊
非洲
生活和自我成长。
比起别人的轰轰烈烈,我的2017更像是一头骆驼无声无息地穿越撒哈拉,这场穿越中没有对手,没有掌声,没有雪山草地,没有尽头处的光明绿洲,只有倾听自己呼吸的孤寂,和把一只脚放下去之后再把另一只脚抬起来的耐心。
在见天地,见众生,见自我的修行中,忍受苦难,保持尊重,尝试理解,学会宽容。
即将离开酸甜苦辣奋斗2年半的 非洲 ,借着辞旧迎新之际写了这篇文章,得到了好多陌生人的温暖鼓励,也有不少朋友留言对外交官生活表示好奇,希望和大家分享更多我的故事。
2015年6月,仿佛有人拿着飞镖往地球仪上一扎,我就接到了通知,外派到
喀麦隆
工作。
将近30个小时的转机和长途飞行后,我来到了
喀麦隆
首都雅温得。
温热潮湿的空气中混杂着刺鼻的香水味和黑人浓重的体味,丰田车载着我在没有路灯的夜色中颠簸爬行,前方都是未知,一切重新开始。
来到
非洲
,是一个打破成见,重塑世界观的旅程,你会发现世界之大,自然之奇,我们对不了解的事物有太多偏见和刻板印象。
【成见一:
非洲
很炎热?No!来
非洲
避暑不是段子】
曾经我们都以为
非洲
大陆烈日炎炎,事实是
非洲
大陆除了
苏丹
、
乍得
等国终年炎热以外,大部分国家都还好。
比如
我所在的
喀麦隆
,虽然位于赤道周围,但由于地处高原,一年大部分时间都很凉爽,二十多度左右,尤其是国内最热的七八月,
喀麦隆
人去
中国
真的会中暑!
即使是
撒哈拉沙漠
,今年1月还下了雪。
南非
和
北非
更是四季分明,冬季的阿
特拉
斯山脉白雪皑皑,是滑雪胜地。
本游记著作权归@Lisa所有,任何转载请联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