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头图
人生路遥 唯有奋斗——走过路遥故居
2018-01-18发布 1908浏览
霜枫酒红Lv22

38篇游记,84粉丝

举报

25年前的11月17日,路遥因病在 西安 逝世,年仅42岁。

他的作品,公众即使没读过,也一定听过。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中篇小说《人生》等整整影响了一代人。尤其是代表作《平凡的世界》以恢宏的气势和史诗般的品格,全景式地展现了改革时代 中国 城乡的社会生活和人们思想情感的巨大变迁,不仅获得了第三届茅盾文学奖,更树立起一座丰碑——至今让我们思考时代、思考人生、思考艺术。

2017年10月国庆假期,我和朋友相约组织了一个“学习小分队”,先后到 延安延川 县的路遥故居和 榆林清涧 县的路遥纪念馆,置身其生活过的乡村,力图通过展出的图片、手稿、图书、塑像等理解这位真正用生命去创作的作家。

路遥本名王卫国,1949年12月3日出生于 陕西 榆林清涧 县一个农民家庭,极其贫困。一家十口人,吃不饱,穿不暖。7岁时,路遥被过继给 延川 县农村的伯父。路遥在他的文章中曾回忆,父亲领着他几乎是一路乞讨来到 延川 县农村的伯父家。父亲对他说,明天我外出赶集,下午就回来。但他知道,父亲是不会回来了。第二天,路遥在一棵 大树 后看着父亲像贼一样从村口匆匆溜走,眼泪一涌而出。


伯父家的情况并不比他家好多少,养父母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仅靠余力勉强供养路遥上学,但只要能上学,对于路遥来说就比什么都开心。稀饭、黑窝头、野菜,革委会副主任、乡村教师、农民、 延安 大学学生……绝处逢生,最终路遥找到文学这剂“良药”重新定位自己的人生。


1980年发表《惊人动魄的一幕》,获得第一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1982年发表中篇小说《人生》,后改编为广播剧和电影,路遥成了当时的文学明星。

“陕军”的另一位代表性人物陈忠实在自己的短篇小说集出版前看到了《人生》,“我读了《人生》之后,就一下子从自信中又跌入自卑,因为路遥的《人生》在我感觉来(路遥比我年轻七八岁),一下子就把他和我的距离拉得很远。因为路遥离我太近了,《人生》对我的冲击,远远超过了那些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对我的冲击……”


1988年,路遥完成了百万字的长篇巨著《平凡的世界》。在作品还未完成,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打破常规就开始连播《平凡的世界》。


路遥在1992年初春写的回忆文章中说,1988年5月25日在 甘泉县 招待所完成《平凡的世界》第三部,根据要求,他必须最晚在6月1日将第三部完成稿送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这样电台才能来得及接上前面的部分而不至于中断。另外,准备发表第三部的文学杂志《 黄河 》推迟发稿达20天。“精神的高度紧张使得腿不断抽筋。晚上的几小时睡眠常常会被惊醒几次。”

路遥曾经相信“文学是愚人的事业”,但最终他以“愚人”之精神献给了文学事业,在黄土高原上写下一出 斯巴达 克式的悲剧。1991年,《平凡的世界》荣获第三届茅盾文学奖。此后开始写作后来出版的《早晨从中午开始》。1992年11月17日,因肝硬化腹水医治无效路遥在 西安 逝世,年仅42岁。

我们在感慨万千中离开路遥故居、路遥纪念馆,大家决定重读路遥的作品。回到 大同 后,找出了三卷本《平凡的世界》,翻开了《早晨从中午开始》,大家在微信里沟通阅读感受。

路遥说,“其实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是一个世界,即使最平凡的人也要为他生活的那个世界而奋斗。”正因为这样的信念,路遥的创作状态是“痴狂”的,“我的难言的凄苦在于基本放弃了常人的生活。没有星期天,没有节假日,不能陪孩子去公园,连听一段音乐的时间都被剥夺了,更不要说上剧院或电影院。”
无法照顾孩子,让这位父亲只能在深夜默默地表达对女儿的爱,“你醒着的时间,我睡着了;而我夜晚工作的时候,你又睡着了。不过,你也许并不知道,我在深夜里,常常会久久立在你床前,借窗外的月光看着你的小脸,并无数次轻轻地吻过你的脚丫子。”


因为文学,路遥对未来充满信心,“我刚跨过四十岁,从人生的历程来看,生命还可以说处在“正午”时光,完全应该重新唤起青春的激情,再一次投入到这庄严的劳动之中。”还是因为文学,路遥早早地耗尽了自己所有的精力,献出生命。贾平凹说,“他是夸父,倒在干渴的路上。”

25年后,我们站在 陕北 的黄土地上、窑洞前,斯人已去,文字更重——路遥当年的追问至今依然沉重,路遥当年的感悟于今依然震撼。著名作家帕慕克曾说,“你身处何地,世界的中心就在何地。而作家,就是以自己为起点,以文本为船,然后抵达到更辽远更宽阔的世界。”路遥做到了,影响了一代人,打动了无数的读者。

今天,我们纪念路遥,重要方式之一就是继续走入他的作品,投身时代并且向奋斗致敬。

正在加载更多内容...
27
目录
27
3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