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头图
九华山与地藏禅林
2018-03-14发布 6573浏览
新瓯Lv39

77篇游记,164粉丝

举报

    九华山 是我国佛教四 大名 山之一,位于 安徽 青阳 西南,因山有九峰 形似莲花,李白诗曰:“昔在 九江 上,遥望九华峰;天河挂绿水,绣出九芙蓉。”故而得名。景区最高峰 天台 ,海拔1036米,并建有 天台 寺(亦称地藏禅林),过去从“凤凰松”可徒步登顶,现有索道可以到达。传说 九华山 是地藏 菩萨 修行的道场,全山现有寺庙80余座,有“仙城佛国”的美称。山上九华街是全山接待中心,旅游设施齐全,主要寺院大多集中在周围,进香礼佛也较为方便。每逢农历七月三十(地藏 菩萨 诞辰)或举行佛事活动时,香客蜂涌如潮,焚香虔诚朝拜。所谓地藏,就是“安忍不动犹如大地,静虑深密犹如秘藏”之意。据佛经介绍,地藏 菩萨 受释迦牟尼佛的嘱咐,在释迦入灭之后, 弥勒 未生之前,要现身于人间、天上、地狱之中,以救六道诸苦。他曾自誓:“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未空誓不成佛。” 所以他的尊号是“大愿地藏 菩萨 ”。相传地藏 菩萨 来自新罗国 (南 朝鲜 ),名叫金乔觉,于唐高宗永徽四年(653)到 九华山 结庐苦修,身居 天台 洞穴数十年,广收信徒,募化建寺,成就了佛教胜地。他九十九岁坐缸圆寂,肉身不腐,颜面如生,人称金地藏。现存“肉身宝殿”的地藏肉身(一说是明代无瑕法师的干尸),被供在三级石塔内,石塔又被置于七层木塔中;木塔高17米,建在汉 白玉 神台上,塔周 遍供地藏 菩萨 塑像,两侧还有十殿阎王拱卫。
   据记载, 九华山 鼎盛时期在唐代,那时庙宇有近千座,佛像有一万多尊。曾有诗曰:“九华一千寺,撒在云雾中。” 现存著名的寺院有:肉身宝殿、化城寺、祇园寺、百岁宫、旃檀林、甘露寺、 天台 寺等。祗园寺是现今 九华山 上唯一的宫殿式庙宇,规摸为九华之冠。它始建于明代,重建于清嘉庆年间。寺内三进大殿,呈自由式。前殿 塑有哼哈二将、三眼灵官,楹联 “三眼遍观天下事,一鞭惊醒世间人。”  中殿 供奉四大天王塑像。后殿 即大雄宝殿,供奉“横三世佛”,塑十八罗汉,海岛观音壁等。相传,建于街西神光岭上的“肉身宝殿”是地藏 菩萨 成道处;建于九华街中心区的“化城寺”是 九华山 的开山寺(757);建于悬崖之上的百岁宫是无瑕法师圆寂处(享年110岁);建于神光岭南半山腰的“上禅堂”,内有九华三宝之一的金钱树,和一尊滴水观音;建于街西南的“旃檀林”,内有9.9米高的四面地藏 菩萨 铜像,及9.19米高的千手观音铜像;藏经楼内有清·乾隆版《藏经》,共七千多卷。其它各寺也藏有文物甚多,如各种版本的《藏经》;其中有无瑕长老刺血抄写的《华严经》,有 印度 信徒刻写的《贝叶经》,有明、清皇帝御赐的金印、玉印,有历代文人的墨迹珍品等。
   地藏禅林(俗称 天台 寺)。位于 天台 顶峰,始建于明初,清光绪年间重修;近年又 新建 了大雄宝殿、韦陀殿、藏经楼等,甚为壮观。该寺由民居祠堂式殿堂组成,建有大殿(万佛楼)、地藏殿、观音殿、客房、云水堂等,建面有1540平方米,是全国重点寺院;住持是僧悟禅师。该寺设计巧妙,建在凹陷地上,依山势构筑楼阁,上下五层,周围悬崖峭壁是天然屏障,起到御风抵寒的作用。寺左有“一”字形石崖,长50余米,高10余米,石色青蓝,人称“青龙背”。寺前有“渡仙桥”,过桥可至“捧日亭”,可观日出、云海。寺后有“一线天”,石崖上镌刻“中天世界”,意为这里是 人与神的渡劫之地。在 天台 峰北,还 新建 了“花台”景区,那里有 悬空栈道,可观 峰石云海,另有缆车可供上下。
   地藏 菩萨 的塑像常见是一手持锡杖,一手捻如意宝珠,着高僧装,表示戒修精严,爱护众生;他左右的侍者是闵宫和道明(父子俩)。也有一些佛寺供奉的地藏 菩萨 骑一头怪兽,名叫“谛听”;谛听伏在地上,能对神、仙、鬼、人“照鉴善恶、察听贤愚”。地藏 菩萨 还常被置于大钟之下,是佛祖曾嘱咐他长住世间,任命为幽冥教主,救济三恶道众。所以打钟僧人一面口念“南无幽冥教主本愿拔苦地藏 菩萨 ”名号,一面打钟,使三恶道众可以得仗地藏 菩萨 的本愿慈力而暂时解脱苦痛。又说钟声可消除108种烦恼,即“闻钟声,烦恼清,智慧长,菩提生。” 传说供奉地藏 菩萨 ,可消灾增福、离苦得乐、身相庄严、不堕恶趣。

(图片均来自网络)

正在加载更多内容...
3680
目录
3680
66
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