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头图
漫步吴敬梓故居
2018-04-04发布 1672浏览
夏威怡Lv26

258篇游记,152粉丝

举报

杨柳吐绿,春梅竟放。2018年3月初的一天下午,漫步 全椒 县城边上的吴敬梓故居,感受一代大儒的坎坷人生。
吴敬梓故居2011年9月开工建设,2012年12月主体工程竣工,2015年2月正式对外开放,工程总投资约2100万元。是在吴敬梓祖宅“遗园”原址上修复重建的家族住宅群落。占地面积约7200平方米,建筑面积2850平方米。故居建筑为砖木结构,青砖清水墙体,蝴蝶瓦屋面,马头墙硬山形式,多为一层(局部两层)。用回廊围墙分隔、相连,分为正宅三进、祖祠“延陵堂”、赐书楼、文木山房、西花园建筑群、民俗生活展区等部分。外有青砖黛瓦、廊腰缦回、曲径通幽;内有仿古雕花家具、青花瓷器、名人字画、根雕作品,真实地再现了吴敬梓家族书香门第、鼎盛一时的生活风貌。
说起吴敬梓其人,展室中的介绍很好,现摘录如下:
少年卓荦失慈母。1901年农历5月,作为长房长孙的吴敬梓出生在 全椒 县河湾街的遗园中。他自小聪明睿智,记忆力超凡,生性不善与同齡儿童嬉戏玩耍,他最喜爱的一事就是钻到后院的“赐书楼”中,徜徉在书海之中。这不但奠定保他丰富的常识涵养,还造就了他极其深厚的文学功底,为他以后的文学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在他13岁时,长年有病的母亲早早过世。少年失慈母,对于幼小的吴敬梓来说,是带给他人生的生效苦难。第二年,父亲出仕任 江苏 赣榆县八品教谕。失去母亲的吴敬梓随父亲北上赣榆任所,并往复天赣榆和 全椒 两地。
青年命舛父见背。1723年,吴敬梓父亲在赣榆回来的第二年就在心情郁闷中撒手人寰。这使吴敬梓又遭受了人生的第二次重大苦难。这个襄水之畔的大宅第中,因他父亲的离去而把他过早地推上了“身独担”的境地。同年,他考取了秀才,在科举道路上迈出了第一步,也是最后一步。1728年,在乡试预试的 滁州 考场上,他因讲了一些不合时宜的独到见解而遭受到主考官的“严加训斥”,这就更加深了他对科举弊端的反感和厌恶。这一事件,在性格高傲的吴敬梓一生中,被认为是永远抹不平的奇耻大辱,也中对他理想信念的一次重大伤害。
而立丧妻离乡井。1729年,29岁的吴敬梓爱妻陶氏病逝,使他再度遭遇到人生第三次重在苦难。几年后,他从失妻的痛苦中解脱出来,迎娶了“高义”的儒医叶草窗之女为妻。但是面对无休无止的家族纷争和无情的遗产争夺,他感到不堪忍受。终于,他横下心来,在1733年早春的一个凌晨,带领叶氏和 长子 吴烺,从门前乘船移家到 南京 秦淮河畔居住,开始了他三十而立后人生道路的重大转折。
中年奋笔老益贫。移家 南京 后,出于对既往生活的反思,他写下了著名篇章《移家赋》,这是他充满深情的人生自传。从而,才能使我们后代对他和他的家世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在 南京 ,他的名声和才学很快在文坛中得到了确认,他被推为“文坛祭酒”。约在四十岁左右,他参与了 南京 文人修建《秦伯祠》活动,为此,他最后将 全椒 的故居变卖以资修建。从此,他便很快落入到贫困境地。常常要靠亲友的接济才能度日。就在其贫病境遇中,他以约十年的时间创作了《儒林外史》。1754年,他携幼子去 扬州 。就在 扬州 ,他的在京供职内阁中书的大儿子吴烺,有个同事新科进士王又曾,南下回乡路过 扬州 慕名前来拜访他。他们相会于王又曾的舟船中,相见恨晚,酒喝到半夜。当吴敬梓回到后土祠的寓所,当晚就因糖尿病并发脑溢血,救治不及而溘然去世。
吴敬梓平生所著,除《儒林外史》外,尚有《文木山房集》,《文木山房诗说》,集外诗《金陵景物图诗》,《奉题雅雨大公祖出塞图诗》及一些散见诗文。

正在加载更多内容...
28
目录
28
1
11